政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特征分析

2016-03-14 13:09:35
观察与思考 2016年7期
关键词: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

毕 瑛 涛

政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特征分析

毕 瑛 涛

提要:经过重新修订后于2016年开始正式执行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政党文化的视野下的特征,颇具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强烈的法治思维;对党的忠诚意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德治党,重视党员和修身做人。

政党文化 视野 条例 特征分析

作者毕瑛涛,男,中共四川省达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国防部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首批入库专家(达州 635000)。

经过重新修订后于2016年开始正式执行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称《条例》),其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都值得各方面人士包括学者们的认真研究。笔者认为,从政党文化的视野和角度来分析《条例》的特征,很有学理价值和实践价值,也有利于对其厚重感的理解和领悟。同时,这种研究对《条例》的顺利贯彻无疑有积极意义。

何谓“政党文化”?“所谓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文化,实质上就是指现代政党秉持和奉为圭臬的普遍价值。”①毕瑛涛:《从政党文化透视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的意义》,《学习时报》2008年1月15日。从这个意义上看, 《条例》无疑和必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理念和一贯奋斗目标。基于这一定位,在分析 《条例》 特征之前,有必要分析一下《条例》修订和颁行的前提条件和时代条件。

中国共产党追求可持续执政无疑是重要前提条件。党已经成立95年了,从成立那天起,就在为取得政权并持续执政而奋斗和努力。在全国执政的60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令人倍感骄傲的执政绩效。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道路、理论、制度等方面一系列创新成果,也因此使执政党自身获得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极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种自信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必然还具有国际意义,更具有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抱负、远大政治追求的政党。可以毫不讳言地讲,追求不断的、长期的、可持续执政就是这种政治抱负的实际体现。但是,要实现这一远大政治抱负,必然面临着不同时代的诸多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客观地讲,中国共产党在追求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当前所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和党的十八大报告都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版,第49、13页。党在这些特殊时间关口,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命题,一方面体现了执政党自身对自己高度的政治警醒;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执政党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之严重性。要真正实现可持续执政,必须全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执政实践,科学地、令人信服地回答好对这“三大规律”性问题的解决,必须揭示出“中国问题解决”的普遍意义,必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真正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要真正解决这一切问题,没有一个纪律严明、素质一流的党员队伍是不可能实现执政党的政治抱负的。同时,执政党也必须解决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自我净化、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问题。《条例》无疑是这一问题导向呼之即出的自然的产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版,第49、13页。这个观点实际上是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提出写进十八大报告的一句话”③韩庆祥:《深刻理解和把握“新的伟大斗争”》,《人民日报》2014年7月23日。。在研究 《条例》 时,显然不能忽视执政党在目前所面临的“新的历史特点”和“新的斗争”。如何理解“新的历史特点”下“新的斗争”,韩庆祥认为:“新的伟大斗争”的新特点,就是“斗争对象和形式全面多样,处处可能是斗争的‘战场’。我们正在进行的‘新的伟大斗争’之对象,既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既有党外的,也有党内的;既有经济、政治的,也有文化、社会的;既有有形的敌对势力,也有无形的挑战、考验、危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都有斗争,资源、货币、市场、意识形态、网络等都是斗争的载体。”怎样解读“新的历史特点”下“新的斗争的主要形式”,韩庆祥认为:“争夺资源、货币战争、争夺市场、意识形态斗争、领土争端、反腐败斗争、网络斗争、反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关于意识形态斗争,韩文认为:“强权政治和霸权国家试图对我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们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招牌,大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目的就是动摇我们的思想根基,摧毁中国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而尖锐,一些错误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竞相发声,大肆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关于反腐败斗争,韩文认为:“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组织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力度大、手段和方式多、效果显著。与此同时,腐败分子暗中抵触,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将更为激烈。”关于网络斗争,韩文认为:“在网络空间,我们既能看见传播正能量的‘天使’,也能看到发泄不满、谩骂他人、传播色情、招摇撞骗、混淆是非、聚众挑事、制造虚假信息、进行网络策反等释放负能量的‘魔鬼’。网络世界中的‘天使’与‘魔鬼’为争夺网民和阵地而展开的斗争日益凸显,现实世界的斗争也会体现到网络世界。”①参见韩庆祥:《深刻理解和把握“新的伟大斗争”》,《人民日报》2014年7月23日。这些观点与分析,清楚地表明“新的历史特点”下“新的斗争”就是新的压力新的挑战,没有执政党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没有执政党全体党员的对党绝对忠诚、没有执政党全体党员的纪律严明,要实现执政党的政治抱负无疑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条例》作为一个党内的方面性法规,不仅解决了操作层面的需要,还具有强烈的、浓郁的政党文化色彩和政党文化特征。这些特征,为《条例》的各项具体条文的制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文化依据。条文直接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条文背后的这些特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相互配合,逻辑严密。

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无疑是《条例》首要性的特色,因为这体现和反映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本质。对这个特点,人们在实践中常常通俗地表达为党的“颜色”。《条例》在总纲第2条就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指出:“本条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特别是治党的过程中,必须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亮出马克思主义的牌子。忌讳没有道理,回避不是理由。在此问题上不能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正如《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③《中国共产党党章》,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党章》作为党内的“母法”,自然对《条例》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条例》也应当而且必须与党章保持高度的一致。实际上,这种一致性也同时表明《条例》的理论基础毫无疑问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同时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永远是不会改变颜色的,党的性质永远不会改变的。必须承认,“曾一度,共产主义亦成为当代中国舆论场上处于风口浪尖的热词,各种‘傲慢与偏见’也纷至沓来。对此,我们既不能纵容一些无根据无研究的冷嘲热讽肆意蔓延,也不能容忍坊间种种流言蜚语任意传播,更不能被形形色色看似有理实则荒谬的错误认识蒙蔽双眼、充耳不闻、听之任之,而必须直面问题,回到马克思,以正视听。”④王虎学:《“共产主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光明日报》2016年1月27日。为此,《条例》的强烈针对性表现无疑,给人印象深刻。

强烈的法治思维是《条例》的另一大特征。王岐山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一旦举起,党就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决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搞‘越位’。……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①王岐山:《坚持党的领导,依规管党治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日。“党纪严于国法,必须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是思想认识的一次飞跃,是管党治党的理念创新”。②王岐山:《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光明日报》2016年1月25日。《条例》作为党内的“子法”,特别重视体现维护“母法”党章的权威,特别重视体现“母法”对“子法”的指导意义。《条例》在总纲第3条中规定:“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对于“党章”的特别重要性,王岐山同志认为:“党章规定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组织保障、行为规则和纪律约束,每一条都凝结着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是共产党人的‘原教旨’,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学习党章、遵守党章。”④王岐山:《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光明日报》2016年1月25日。与此同时,《条例》还实现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和相互协调。《条例》在总纲第三条就要求每一个党员“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第6条规定:“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党和国家政策,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纪律处理或者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在第34条规定:“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党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党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在对有关方面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核实后,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党组织作出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对原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产生影响的,党组织应当根据改变后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此外,针对原来《条例》中与国家法律法规严重重复的问题,新的《条例》按照纪法分开的原则,删除了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相重复的79条条款,同时又通过设定专门条款的方式,实现党纪处分与国家法律法规处理的衔接和统一。针对强化党内法治思维的重要性,王岐山同志还特别强调:“信任不能代替监督。”⑥王岐山:《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光明日报》2016年1月25日。显然,执政党充分认识到高度重视从严治党,离不开建立健全党内法规,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备,这也逐渐成为全党同志的共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伟大的、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党,要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伟大政治抱负,全体党员没有对党树立起忠诚意识是不可设想的, 《条例》 十分强势地体现了这种意蕴。在第29条规定:“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对有丧失党员条件,严重败坏党的形象行为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条例》 在第六章专门针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规定了处分细则。特别规定了“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歪曲党的改革开放决策,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歪曲党史、军史的;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或者以组织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重大方针政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都必须进行严肃的处理。对于在党内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制造小圈子等等, 《条例》明确规定:“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实际上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忠诚意识与忠诚行为的核心就是党的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不断强化忠诚意识、实践忠诚行动。诚然,一段时间以来,党内忠诚意识、政治纪律确有弱化,直接后果就是出现了为党内思想不统一、行动不统一,党的战斗力明显减退的现象。一部分党员甚至完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对的纯粹的利益主体,忘记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身份,放弃了自己曾经明誓过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抱负。如此后果,必然严重影响党的事业发展,明显难以担当实现 “两个一百年” 的历史任务。通过 《条例》 的方式,不断强化每一个党员的忠诚意识和政治纪律,规范党员的忠诚行为,使每一个党员时时刻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殚精竭虑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奋斗不息。正如王岐山同志指出的:“在党的所有纪律中,政治纪律永远排在第一位。不管违反哪方面纪律,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去审视、去警戒。”③王岐山:《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光明日报》2016年1月25日。也诚如毛泽东曾经讲过的:“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这个决定因素可以完全理解为党员干部对党在政治上的忠诚和坚定、行动上的忠诚和坚定。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是《条例》的一条红线。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而宝贵的历史经验,成为全党同志的共识。特别是通过毛泽东1944年9月8日为普通战士张思德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时刻铭记的座右铭。 《条例》在这方面有具体体现。在第6条提到了“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要进行纪律处理。在第八章明确了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对领导干部“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目的是领导干部本人及其身边的人,不允许与人民群众争利益、不允许与人民群众发生利益冲突。第107条明确规定:“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明显有失公平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在第九章明确规定了“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并且详细地列出来具体表现:“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加重群众负担的;违反有关规定扣留、收缴群众款物或者处罚群众的;克扣群众财物,或者违反有关规定拖欠群众钱款的;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的;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的;有其他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这些条文,具体而实在,操作性也很强,也便于群众监督,很接地气。透过这些条文,可以明确地看到,从严治党,离不开认真而切实地抓好维护好干群关系。真心且真诚地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执政党的重要使命,务必认真履行,决不可偏废。一方面要重视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教育和灌输,另一方面还要立下规矩,切实保证党员和领导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通力执行。

重视以德治党,重视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做人修身,也是《条例》的重要特征。2015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必须“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①《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新华网,2015年2月28日。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民族和国家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党风、政风、社风、家风”的“四位一体”建设,意义深远。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有多少就处理多少。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②《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人民日报》2016年1月13日。这里他提到了“铁的纪律、作风建设、传统文化”三个关键词,与此对应提出了“家风建设、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三个具体举措。王岐山同志指出:“‘国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治国从治家开始。只有修好身,才能理好家、治好国。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责任文化,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③王岐山:《坚持党的领导,依规管党治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日。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一贯性地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强调“民惟邦本”,“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告诫为政者必须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宋代学者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历代传颂不衰。北宋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里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官德”问题。中国文化中一贯重视做官者的能力,但同时对为官者的人品要求更高,甚至还有些“苛刻”。德才兼备无疑是选官用人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出现德才二者不平衡的状况下,德无疑是第一位的。不仅如此,领导干部的修身修养也是不可忽略的。这些年来,一些人在这方面为党抹黑的现象时有发生,已经不是个案,为此《条例》专门规定了一章:“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其中列举了具体表现:“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者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一旦发生这些现象,都必须严肃处理。这些规定,无疑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设计了底线,明确了红线,是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真正爱护、真诚爱护。通过对党风建设的严抓猛管,对引导中国社会政治生态健康发展、引导中国社会风气良性发展、引导中国家庭建设和睦和谐、引导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结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烈地感到《条例》的上述特征,具有鲜明的政党文化色彩和强力的认可度,值得进一步学习研究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尤其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大力开展对《条例》的认真学习,在学习中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方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①施克灿:《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光明日报》2016年2月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2565年诞辰讲话中引用《礼记·学记》中的话,意思是在学习中要重视交流切磋,要重视知行合一。对《条例》的学习,自然也是如此。这种交流切磋还应当积极地主动的表现在党内的民主生活会中,还应当体现在日常的组织生活会上,体现在经常性的、同志之间的、真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真正让党员自己体会到《条例》的真正价值、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条例》的存在意义、让整个社会感觉到《条例》对党风、政风、社风乃至领导干部的家风,以及对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成长、工作、生活等等方面的正面性影响,这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研究《条例》,还强烈地透视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条例》体现出的上述政党文化特征,就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折射。著名学者李伯重认为:“所谓中国特色,就是中国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传统。柏金斯(Dwight Perkins)说: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经验的积累’(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或者‘经验与复杂的组织和制度的预先积累’(prior-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with complex organizations or institutions)。这种积累起来的经验,就是我说的传统。”②李伯重:《为何经济学需要历史》,《读书》,2015年11期。其实何止经济问题,中国的其他问题也是如此。提出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要治理的这个党,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条例》,自然离不开中国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特色),离不开社会制度、文化习俗、民众心态、风土人情、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等要素。如歌德所说:“我认为但丁伟大,但是他的背后是几个世纪的文明;罗斯柴尔德家族富有,但那是经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才积累起来的财富。这些事全部隐藏得比我们想象的要深。”③李伯重:《为何经济学需要历史》,《读书》,2015年11期。《条例》中的“忠诚精神、宗旨意识、德治理念、群众为上”等等政党文化特征就是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在从严治党的过程中,顾及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既是一种历史的必须,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更是一种历史自信。就政党文化和政党特征而言,中国共产党与西方的政党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这个区别和不同之一,就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价值理念、价值目标、执政方式、执政路径选择等等都有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烙印”,显示的是鲜明的“中国图章”。在现阶段,分析中国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正如李伯重指出的,“不能提供能够再现历史和当时实践的成果……而只要凭着从高中教科书里获得的那一点肤浅而且未必正确的历史知识,……在这样的知识基础上得出来的‘中国模式’ ……肯定是抓不住实质的”④李伯重:《为何经济学需要历史》,《读书》,2015年11期。。囿于此,学习《条例》、理解《条例》、贯彻《条例》乃至研究《条例》,这应该是出发点之一和重要参考。

责任编辑:凌 雁

猜你喜欢
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家教世界(2021年7期)2021-03-23 08:49:18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家教世界(2021年5期)2021-03-11 12:08:54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