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君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 心电图室 河南 荥阳 450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心肌长时间缺血引发部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所致。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痛、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1]。由于部分AMI患者的心电图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这导致其极易出现误诊、漏诊。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心电图的临床特点,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2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资料。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9例。他们的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5.9)岁。这些患者均经血清酶学检查、血清心肌钙蛋白检查被确诊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使用日本电光9020 P型心电图仪对这些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在进行检查前,检查医生指导患者脱掉上衣,让其取仰卧位,告知其保持呼吸的平稳。对患者与电极接触的皮肤进行消毒后,涂上导电液体。为患者贴上电极,打开心电图仪,在进行扫描时的纸速为25 mm/s。对于无法排除右室、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对其进行V7-V9导联检查和V3R-V5R导联检查。每隔3~4 h对患者进行1次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次数≥3次/日。对于心肌缺血较严重的患者,每隔1 h对其进行1次心电图检查。
当AMI患者的心电图存在坏死性Q波或QS波,其ST段弓背向上抬高或表现为单向曲线,其T波呈倒置的状态时,说明其心电图存在典型AMI的表现。当患者的心电图不存在上述表现时,则可判定其心电图存在不典型AMI的表现。
我们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检查结束后,在这62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的心电图呈典型AMI的表现,其余27例患者的心电图呈不典型AMI的表现。在这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小q波及等位性Q波,且均不存在ST段弓背向上抬高的表现。有4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胸导联小q波的深度、宽度均大于下一个导联。有5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QRS波群切迹、顿挫的表现。有6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缺血性J波,其胸导联R波在V1-V4段呈明显递增不良的表现。
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是临床上诊断AMI的重要依据。部分AMI患者在发病的24h内其心电图会出现AMI的典型表现。当此病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时,说明其心肌出现了坏死[2]。研究发现,AMI患者在发病的6~14 h内其心电图会出现明显的病理性Q波[3]。当此病患者心肌梗死的范围较小、位置特殊、厚度不够、梗死的时间短时,其心电图不会出现病理性Q波,而会出现等位性Q波。等位性Q波主要包括进展性Q波、小q波、病理性Q波区[4]。等位性Q波的出现也是临床上诊断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对疑似AMI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即使其心电图出现了病理性Q波,也不能马上确诊其患有AMI。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时伴发的一种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具体表现为原有J波、新出现J波的振幅增高、时限明显延长[5]。缺血性J波的出现说明患者的心电正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此类患者极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缺血性J波是提示患者的病情处于高危状态的一个重要的预警指标。此外,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出现不典型表现的原因还包括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时间过早、复查不及时等。
总之,临床医生应充分掌握AMI患者心电图的具体表现。对于无典型心电图表现的AMI患者,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对其病情进行诊断,以免其漏诊。
[1]尹瑞兴,陈泉芳,巫艳彬,等.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5(08):164-165.
[2]郑晓晖,向铮,刘春平,等.早期无典型心电图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03(10):260-261.
[3]张秋云,蔡月梅,王丽芳.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4(16):366-367.
[4]黎惠贞.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J].中国实用医药,2012,06(21):257-258.
[5]王纬经,周国伟,杨文艺,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J].中国循环杂志,2015,11(0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