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及其文化价值探析

2016-03-13 19:12赵海燕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白族谚语方位

赵海燕

(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及其文化价值探析

赵海燕

(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结合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对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作出了界定和分析,并发现白语谚语中确实存在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其中方位隐喻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与英语是一致的,即,含“上”的方位隐喻与积极的事物相关,反之,含“下”的方位隐喻则与消极的事物相关。但与英语相比,白语谚语中的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却存在不同的文化特质。白语谚语中的结构隐喻一般都与白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有关,而实体隐喻却折射出白族人民天崇拜的遗迹,且反映了佛教信仰和本主崇拜植根于白族人内心世界的事实。

白语谚语;概念隐喻;白族文化;认知语言学

[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6.01.008

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引发了语言学界对于概念隐喻研究的热潮。20世纪90年代,概念隐喻理论被引入国内并日益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目前,语言学界中概念隐喻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而以白语谚语为语料研究概念隐喻的科研成果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从《大理丛书·白语篇》卷四和《白汉词典》当中选取白语谚语为研究语料,结合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等理论,对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作出了界定和阐释,尝试性地从结构性概念隐喻、方位概念隐喻、本体性概念隐喻三个角度对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与白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白语谚语研究概况

白语谚语是白族语言的精粹,是在白语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白族人民提炼出的很多短语和短句,是白语的精华部分〔1〕。白语谚语数量丰富,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其长短从一至四句不等。和其他民族语言中的谚语一样,白语谚语的内容涉及白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白族传统的文化思想通过高度概括又便于记忆的谚语而得以代代相传,其传承主要采取口耳相传的方式。白语谚语语言精练、音韵优美、哲理性强,是白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代表了白族文化的精髓。目前,国内对于谚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汉语谚语的研究,对于白语谚语的研究仍然是语言学届的薄弱环节。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逐渐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谚语的专著,其中也涵盖了白语谚语,国内一些民族文化研究者开始注意到白语谚语,但并未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逐步深化了白语谚语的研究,1992年张东向主编的《白族谚语》汇编了白族各类谚语,张向东和张春华还谈及白族谚语的道德观念〔2〕;1998年,何永福从语体色彩、句式结构、语音结构、语法结构四方面系统分析了白语谚语的语言形式特点,标志着白语谚语研究开始步入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轨道〔3〕。20世纪90年代至今,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白语谚语,2009年,杨文辉所著《白语与白族历史文化研究》其中谈及白语谚语和白族民俗文化的关系〔4〕。白语谚语是白族文化生动、直接的反映,从中可以窥探白族人的道德思想、认知方式、民族性格和民族特质,这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越了认知语言学的范围,白语谚语研究还有待深入。

二、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最初由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在他们的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1993年,Lakoff系统阐述了概念隐喻理论。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因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其探讨的不是语言表达层面的问题,而是思维层面的问题〔5〕。而且,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相当普遍,它代表了语言的常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手段。

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分为以下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6〕。

(一)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通过一个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通常是用源域中具体的或者比较熟悉的概念去类比目标域中较为抽象或者比较陌生的概念。在结构隐喻中,源域为目标域提供构建框架,这些框架是我们思考和讨论目标域时所指代的实体和活动的依据。在“人生是旅行”这个概念隐喻中,源域是“旅行”,目标域是“人生”,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认知域不同,但结构上却保持着对应的关系。

(二)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在同一概念系统内部,参照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边缘之类的空间方位相互组织起来的。方位隐喻的产生不是源域和目标域的任意构建,其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悲伤、压抑等负面情感与人类身体向下的姿势相关,而向上的姿势往往与正面的情感相随。积极因素,如高兴、健康、有生命等等都是与“上”这一方位相关。上述的例子建立在人类共有的身体和物质经验基础之上,但是,随着社会文化和语言的变化,这些方位隐喻所呈现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

(三)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心灵是个实体”,在这个隐喻中,这个实体可以是机器,即有“心灵是架机器”的隐喻〔7〕。具体的例句有:“我今天脑子转不动了”“他脑子可能生锈了”。当然,这个实体也可以是个易碎品,如“我的心都快要碎了”,这个隐喻突显“心灵”某方面的性质,反映了心理强度方面的属性。

三、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与其他民族谚语相同,白语谚语的内容涉及白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白族传统的文化思想通过高度概括又便于记忆的谚语而得以代代相传。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具有独特的白族文化特色,是白族文化生动、直接的反映,对于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的讨论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白语谚语的结构隐喻

——选自鹤庆方言谚语

例①意为:不知道路也不用怕,有嘴可以问到路线,两只脚如同桥,只要不停留,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白族人民使用源域“桥”和“路”理解和认识目标域“脚”和“嘴”。为了强调“脚”和“嘴”在通往人们目的地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白族人民使用了与目的联系更紧密的具体概念“桥”和“路”,这两个结构性概念隐喻的运用,使得人们更能准确地表达这句话所隐含的内在含义,即隐喻义。同时证明白族人民对于身体的认识不同于其他民族,他们对于身体部位“脚”和“嘴”有着独特的见解,充分体现了白语谚语中身体隐喻的民族性。

——选自剑川方言谚语

例②意为:皮想心,心不要皮。

此句比喻父母牵挂子女,子女却不要父母。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很难用精确的词语表达,而白族人民使用了“皮”和“心”这两个源域来微妙地描绘了父母牵挂子女,而子女因不懂事不牵挂父母的关系,这一结构隐喻的使用使得谚语更加生动。

(二)白语谚语的方位隐喻

白语谚语中也存在方位隐喻,该类隐喻将上下、左右、前后等一类的空间方位概念映射于身体状况、情绪、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如以下例子。

——选自大理方言谚语

例③意为:成龙就飞上天,成蛇就钻地下。比喻做人要有出息。

大多语言中,表示好的,积极层面的都是用“上”,反之用“下”这些方位隐喻表达意思,白语谚语也不例外。根据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不约而同地认为“上面的才是好的”,这类方位隐喻植根于人们身体和文化的体验〔8〕。例③中,方位隐喻将“上”这个方位概念映射到优等地位“上”,表达出人要向“上”才有出息。在白族人的世界观中认为只有向“上”才能成为“人中之龙”,才能成气候;相反,像“蛇”一样总是在地上爬,是没有出息的,这个关于动物的方位概念隐喻与汉语的方位隐喻也有相似之处。

——选自鹤庆方言谚语

例④意为:麻脸的麻在外,心细的细在里。比喻粗心人的丑态外露,细心人的秀美在心里。

例④中,白族人民使用方位隐喻“里”和”外”,“出”和“进”这两组相互对应的词组对比了粗心人和细心人的两种情况。这一方位隐喻足以体现白族人民的方位感知,在他们的思维中,“外”这一方式涉及消极层面的事物,意为不好,即麻子;而“里”涉及积极层面的事物,意为好,即心细。

(三)白语谚语的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也可称为容器隐喻,白语谚语中很多例子都是人们使用具体的经验去理解抽象的经验,如以下的例子。

——选自鹤庆方言谚语

——选自剑川方言谚语

例⑤意为:为人在世要有志气。

白族信佛,如今还常常烧香拜佛。白族人民使用了实体隐喻“佛争一炷香”来确切地表达人必须争气的含义。人争气的过程很难用语言直接描述,所以人们选用了佛前烧香这个现实例子进行说明。

例⑥比喻管理者各在各的位置上,要找他们不要走错路。也比喻人各司其职。

例⑥使用的实体隐喻是“佛住寺庙里”,“住”一般指人的行为,而这里白族人民却将这一动作附加在佛身上,以此表达出各司其职的含义。在白族文化中,人们信仰本主文化,常常烧香拜佛,所以人们会趋向于选择这类与佛有关的实例来进行说明。与此同时也证明白族人的宗教信仰是根深蒂固的,在白族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选自鹤庆方言谚语

例⑦意为:天意难测,不必操心,无须操心。

其中“天有天心”无疑是一个实体隐喻,白族人民使用“天心”代表天意,体现了对于大自然的尊重以及崇拜。由此可见,白族人民将“天”视为自然界最大的神灵,认为它可以主宰一切凶吉祸福。

四、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与白族文化

经上述探讨,我们发现白语谚语中确实存在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其中方位隐喻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与英语是一致的,即,含“上”的方位隐喻与积极的事物相关,反之,含“下”的方位隐喻则与消极的事物相关。但与英语相比,白语谚语中的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却存在不同的文化特点。有趣的是,白语谚语中的结构隐喻一般都与白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有关,而实体隐喻却折射出了白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和自然崇拜。现将逐一阐释如下。

(一)白语谚语中的结构隐喻与白族的家庭观念

(二)白语谚语中的结构隐喻与白族的伦理道德观

白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美德,如勤劳简朴、艰苦创业、奋发向上和乐于助人等。例①激励人们只要不停地走,就可以到达目的地。这个结构隐喻同样也是采用人的身体部位“脚”和“嘴”。从而可以得知,白族人认为“脚”和“嘴”是通往成功目的地的“桥”和“路”,二者对成功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这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白族人对于成功的追求着眼于脚下和嘴边,着手于实践。

(三)白语谚语中的实体隐喻与白族的宗教信仰

自古以来,白族的宗教信仰较为多元化,包括原始宗教、巫教、道教、佛教、本主崇拜、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中本主崇拜是白族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例⑤和例⑥都是与佛相关的实体隐喻,白语中“ve42”指代佛,可指佛教信仰中的佛,也可指本主崇拜中的佛。无论白语谚语中的佛指代的是哪一类,这两个例子中使用了“争”和“住”两个词,在某些方面赋予佛某些“人的特点”,修辞学称其为拟人,拟人隐喻是实体隐喻的一种。从白语谚语中的实体隐喻,我们得知白族的佛教信仰和本主崇拜在人们生活中占了很大比重。

五、结语

白语谚语汇集了白族人民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白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我们发现白语谚语中确实存在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其中方位隐喻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与英语是一致的,但白语谚语中的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却存在不同的文化特点。具体表现为,白语谚语中的结构隐喻一般都与白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有关,而实体隐喻却折射出了白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白语谚语种类繁多,本研究所涉及的语料主要来自前人所收集的谚语,但实际上,白语俗语的数量不止于此,还有待我们继续发掘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收集谚语,以便深度挖掘白语谚语中概念隐喻与白族文化之间的关系〔9-13〕。

〔1〕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大理丛书·白语篇:卷四〔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2491-2495.

〔2〕张向东,张春华.浅谈白族谚语中的道德观念〔J〕.道德与文明,1991(1):29-31.

〔3〕何永福.白族谚语的语言形式特点〔J〕.大理师专学报,1998(3):137-146.

从回归系数t的数值来看,进口的对外直接投资弹性系数显著,方程的拟合优度比较低,变量Aij和RTAij的t值也没通过检验.于是,本文对模型变量进行调整,调整采用“后向法”.根据显著性检验标准,首先剔除变量RTAij,若仍不显著则剔除变量Aij和常数项β0,直到新方程筛选出合适的变量组合.依据上述原理,本文在方程(6)的基础上剔除RTAij和Aij以后,得到如下方程:

〔4〕杨文辉.白语与白族历史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65-171.

〔5〕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2010:186-230.

〔6〕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1-143.

〔7〕赵维森.隐喻文化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55-57.

〔8〕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11-128.

〔9〕李缵绪.白族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10〕杨镇圭.白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1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赵衍荪,徐琳.白汉词典〔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12〕张东向.白族谚语〔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13〕赵寅松.白族文化研究:2003〔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Abstract〕Based on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 theory,this paper identifies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ualmetaphors in Bainationality's proverbsand then it's found the existence of structuremetaphors,locationmetaphors and entitymetaphors in Bainationality's proverbs in which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ocationmetaphors are the same in English.Namely,"up"i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things;on the contrary,"down"relates to negative ones.Therefore,compared with English,the structuremetaphors and entitymetaphors in Bai nationality's proverbs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traits.To bemore specific,the structuremetaphor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fam ily values and ethics of Bai people,and the entity metaphors usually reflect their worship for heaven,Buddhism and local God,which deeply rooted in Baipeople's innerworld.

〔Key words〕BaiNationality's proverb;conceptualmetaphor;Baiculture;cognitive linguistics

(责任编辑党红梅)

Cultural Analysison Concep tualM etaphors in BaiNationality's Proverbsand the Cu ltural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Zhao Haiyan
(Collegeof Foreign Languages,Dali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H 252

A

1672-2345(2016)01-0040-05

2015-09-18

2015-11-18

赵海燕,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及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白族谚语方位
认方位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说说谚语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大理白族扎染研究综述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Word Fun
谚语趣画(一)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