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16-03-13 19:04程丽红杨伟峰易萍华李凤臣
关键词:社会需求培养模式土木工程

程丽红, 杨伟峰, 易萍华, 李凤臣

(东华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程丽红,杨伟峰,易萍华,李凤臣

(东华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结合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从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整合教学内容完善培养方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即校企联合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实践性教学这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社会需求;培养模式;土木工程

程丽红,杨伟峰,易萍华,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2):151-153.

Cheng Li-hong, Yang Wei-feng, Yi Ping-hua,et al.Study on the social-need-oriented model of training application talents——Taking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example[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35(2):151-153.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土木建筑行业已建立起比较全面的执业资格体系,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这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尽管学校高度重视该学科的发展,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本专业的相关建设工作[1-3],但目前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填鸭式教学忽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生缺乏解决和处理实际工程能力等问题。培养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专业社会实践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迫切需要,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有必要对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4]

(1)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相对忽略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2)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相对忽略科研开发能力的培养。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实验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更突出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

(1)问题牵引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土木工程学科中很多课程都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提出一些相关的工程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授课重点,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位置,形成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学习气氛,从而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问题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条件。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立足教学内容,在“教学热点”、“教学重点”、“教学疑点”上精心设计互动问题。采取教师讲授与启发式提问相结合的“以学生为中心”、“动中学”的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案例举证式教学方法,促进工程衔接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解力学类课程中计算简图的绘制时,分析常见的厂房、桥梁等实际结构,使力学原理深入浅出;介绍梁、刚架、桁架、拱和组合结构时,利用多媒体引入大量的工程图片,使学生对各种结构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工程设计类课程可将书本上的理论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深入分解工程项目,分解到学生学过的基本单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由点连成线、面,以故事、经历的形式传递给同学,促进书本理论和工程实践的衔接。

2.2整合教学内容,完善专业培养方案

(1) 重视力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由于学时的限制,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往往理论脱离实际。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基础课程在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及相应课程设计中有进一步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将力学与建筑结构设计类专业课程知识融合,引导学生学会从受力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构件的工程应用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去掌握构件的内力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力学课程也是学生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知识要求。因此,加强力学基本知识的教学尤为重要,是加强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

(2) 体现知识的动态性,以科研促进教学。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更新、建设方面的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改版等因素影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有必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建议挑选每年执业资格考试中的真题作为例题,充实授课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另外,科研工作搞得好的教师要将科研过程中的实际工程问题渗透到课堂理论教学中,以科研促进教学。

(3) 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设置与我国现行执业资格制度相适应的课程,加强结构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试验与检测等方面的内容。在考虑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上,理顺人才培养方案与执业资格考试之间、培养方案和专业评估之间的关系,完善专业培养方案。

同时,可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开设课程,列为必修学分或选修学分。

2.3加强与企业的协作,校企联合培养

(1)送教师去企业,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训练以致缺少实践经验。因此,要有计划地送些年轻教师进企业学习,了解最新发展情况,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并将工程实例渗透到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中。同时,企业在使用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时也会请教师参与讨论,锻炼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使得教师慢慢转变成“双师型”的教师。

(2)学生预就业,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在当今中国,为了尽量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学校应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企业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学生本人的意愿,选拔部分学生进行预就业实习。通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零距离接触,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人才对接,也是用人单位对员工进行培训和选拔的一个过程,企业可在最短的时间里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人才。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多年来与土建类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创立了一些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如与抚州市建设局、江西杭萧钢构有限公司等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是提升应用型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定期有计划地送教师去企业,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

目前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有专职教师30余人,要满足授课需求,每年还有教师进修,师资紧张,以致新进教师直接上讲台。为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建立导师制,给新进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其导师,以提升教学能力为核心,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良好局面。

2.5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实践性教学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展创新性活动、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保障。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保证。产学结合是开拓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途径。目前,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结合实际现状,可将每个实践性环节具体细化,加强监管,使其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学校与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与对口单位联络,不断拓宽实习基地的数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意义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牵引式、问题互动式、案例举证式教学方法,形成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学习气氛,从而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工程案例相结合教学,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

(2)通过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与渗透,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利用工程背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覆盖执业资格制度的知识结构,聘请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开设课程,有利于培养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通过送教师进企业学习,有利于教师积累工程经验;通过建立导师制,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好地站稳讲台,同时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4)通过学生预就业,校企联合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也有利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学生就业率。

(5)通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开发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凤臣,张丽娜,杨泽平.以评估为导向的专业改革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4):477-480.

[2] 李祥.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15):72-74.

[3] 赵素芬,高柏,谢胜军.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392-395.

[4] 高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1,26(3):65-69.

收稿日期:2015-11-27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资助项目“执业资格体系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XJG-14-6-7);东华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程丽红(1982—),女,江西临川人,硕士,讲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16)02-0151-03

Study on the Social-need-oriented Model of Training Application Talents——Taking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Example

CHENG Li-hong,YANG Wei-feng,YI Ping-hua,LI Feng-chen

(SchoolofArchitectureEngineering,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Abstract: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training model from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odel of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for the social needs,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five aspects as follow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increasing the classroom interest, 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improving the training plans,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tandard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social needs; cultivation model; civil engineering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培养模式土木工程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