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叙事在围棋“人机大战”传播中的运用

2016-03-13 19:04
关键词:传播

戎 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 西安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微叙事在围棋“人机大战”传播中的运用

戎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 西安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在当前新媒体语境下,微叙事(或微观叙事)已经逐步凸显并且成为了重要叙述方式。此次李世石与阿尔法的“人机大战”的传播,更是微叙事技巧的经典运用。通过对集体焦虑的不断追问,幕后故事的递次曝光,与既往赛事的反复比较等途径,有效地达成了传播目的。

关键词:人机大战;围棋;传播

戎雷.微叙事在围棋“人机大战”传播中的运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2):129-131.

Rong Lei.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narration in the spread of “man-machine war”[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35(2):129-131.

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与谷歌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的“人机大战”已经尘埃落定,但却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围绕二者的争论甚至仍在继续。这个事件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并且维系着高质量的传播热度,抽丝剥茧就不难看出微叙事成为了此事件和过程的主要传播技术运用。微观叙事是信息传播的精细技巧,源自于电影叙事技术,通过情节设计、逻辑推理、情感渲染等过程,使受众感同身受,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当所有的局部细节被受众接受后,整体的真实体验就产生了。因此形象传播过程中,围绕着主体形象,用故事情节和环境氛围营造,让主体变得有血有肉、真实存在,从而让受众自主解构和叙事,不知不觉接受了主体形象[1]。因此,微叙事因其与新媒体背景下认知结构和话语体系高度耦合、符合数字时代认知特点、信息植入简约精细,而成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微信、微博基于此,综艺节目比比皆是微叙事的烙印,韩剧更是运用熟练。在这次“人机大战”的传播中,谙熟于微叙事的韩国媒体,更是将此贯穿于整个的传播过程中,成为整个传播运作的主线和亮点。

1人机焦虑的不断追问

“人机对战”作为话题引导,极大程度地挖掘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伦理焦虑,触及受众内心固结的情绪存在,使情绪传递通过重重假设及叙事渲染,引导人们重复思考人类和计算机智能的各自归宿[2]。“人机大战”切中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焦虑,“人脑和电脑谁更强”的拷问背后是“人和计算机谁将是未来的主宰”的追问。赫曼斯的对话自我理论指出,个人是通过将社会评价组织到自我叙事中,从而探索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3]。由此可见,人们在社会情绪牵引下,会将叙事指向自我内心、进行反思。因此,“人机大战”中微叙事围绕着人机焦虑展开,通过简短而耳目一新的名词称谓、简洁而有想象空间的名人轶事等微叙事手法,以人类共同的话题为牵引,直接关联群体心理焦点来挖掘传播深度。首先,赛事意义定位极端化。媒体微叙事从一开始就不断重复描述,提出“围棋是人类最复杂的运动项目”、“围棋拥有比宇宙原子还多的变化”等微叙事话题。进而将赛事定位为棋类游戏的“最后一道防线”,人类在人工智能面前“最后的尊严”。这些论点都在强化结局的象征意义。其次,利用名人效应将人机焦虑泛化。名人永远是最好的传播工具,而名人效应则更是传播效果的助推器。此次“人机大战”,不论是中日韩围棋界,还是关注人工智能的科技界,甚至于时尚界等各个领域都在高度关注、纷纷表态。而所有人共同的叙事话题都超越了围棋赛事本身,上升到了人与人工智能的伦理哲学层面,牵引着受众对于人机焦虑的不断深化思考。最后,用人类话题收官。赛事落下帷幕,李世石“这不是人类的失败,这是我本人的失败,这展现了我的不足。”在反败为胜赢下一盘后,说的则是“这是人类的智慧”。而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无论谁获得最后的胜利,实际上都是人类的胜利。因为人类多年的努力,才有了阿尔法今天的成果。”如同围棋最后的落子,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将最后比赛总结落到了人类话题,使一场比赛价值无限提升成为了人机焦虑的终极追问。

2幕后故事的递次曝光

汤姆金斯在其剧本理论中提出,人类个体都是戏剧家,在不断地将以往的人生建构成自身独特的戏剧,同时被公众剧情吸引并以剧情互动[3]。从李世石开始时豪言要5∶0或者4∶1取得胜利,到最后不得不承认阿尔法的实力。比赛4∶1的结果虽然一面倒,但是赛事传播过程却是一波三折,通过连贯的情节牵引、画面感的感性描述、紧凑恰当的悬念呈现等微叙事手法对幕后故事的递次曝光,形成了跳跃但是贯通的剧情脉络,实现了受众关注度持久牵引。一是连续剧式的情节。李世石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剧情素材。严父打造坚韧个性、师从围棋小众门派、直升围棋九段等情节,在比赛过程中不断被曝光,解释了为什么“人机大战”参赛的人类选手确定为李世石,强化了李世石的形象传播,塑造了其坚韧亲民的形象。阿尔法的形象传播也是通过微叙事递次完成,先是谷歌副总裁戴维斯·哈萨比斯讲述围棋情节,而后是阿尔法的研发历程中的故事,最后又将阿尔法战胜围棋欧洲冠军樊麾的往事炒作。这些连续剧式情节恰恰与韩剧解构模式相似,虽然都是微型故事牵引,但却环环相扣。二是丰富的画面感。微叙事不仅仅重在情节,而且胜在表述方式。“人机大战”的微叙事表述方式呈现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采取用情感诉说、用故事表达的方法,利用逼真而现实的细节,强化画面感和带入感。比赛未开始,李世石声称“围棋有着一种特殊的美,我不认为机器能理解这种美”,“下一次人机大战才会撞出火花,而不是这次。”自信感和对抗意味扑面而来。而当李世石连续失利两场后,他的妻子金贤珍接受采访时说,“他为了获得胜利,和身边的棋手彻夜研究阿尔法的弱点,晚上会一个人在阳台上默默吹着冷风叹息。” 虽然没有解释李世石承受巨大压力,但是孤独凄冷哀伤的画面呼之欲出。三是层次迭起的悬念。比赛还未开始,谷歌副总裁戴维斯·哈萨比斯就示弱而设置悬念。他认为“围棋是人类发明的所有游戏中最深奥的。围棋的简单原理产生出复杂而优美的深度,根据直觉和相对随机的计算,使得电脑很难掌控。”而事实证明,阿尔法团队对于结果和各种可能早已经过反复推演。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李世石个人高调、人气爆棚,但是却连续告负。此刻又有媒体适时制造悬念,质疑李世石示弱放水,因为他从没使用擅长的“打劫”技法,而“打劫”是随机性最大、人工智能最难应对的围棋技巧。每局结束更是有媒体不断多角度预测下一场胜负,用悬念造成了反差,制造新闻效应,吸引受众。

3与既往赛事的反复比较

“人机大战”微叙事素材多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形象,二是既往赛事。1997年卡斯帕罗夫和计算机“深蓝”之间的国际象棋对弈和2015年欧洲围棋冠军樊麾与人工智能阿尔法的围棋对弈,就是高频出现的既往比赛,而且多角度反复比较。这种叙事手法因循麦克亚当斯的同一性人生故事模型理论,其核心指向是为了深化叙事主题,寻找刺激受众关注的共同点[3]。由此可见,媒体采取比对关联、记忆唤起等微叙事手法,通过点状情节故事,将赛事进程与既往比赛对比,成为评论赛事的素材。一方面可以预测比赛进程。卡斯帕罗夫与计算机“深蓝”由于1996年和1997年两度交手,而且比赛结果大相径庭,因此成为此次预测比赛结果的合适参照素材。悲观者就会挖掘出卡斯帕罗夫最终告负的无奈表达,“我明白,人类在国际象棋塔尖的时日无多,我会尽力拖延几年。”甚至于说出“要战胜电脑只有一个办法:切断它的电源”的论断。乐观者则炒作国际象棋和围棋的差异性,将围棋的难度与深蓝的运算能力进行简单化对比。当李世石连续输掉比赛,为了强化李世石形象传播,韩国媒体就比较了他的既往比赛,称其棋风有变疑似“放水”。另一方面可以找寻受众兴奋点。与既往比赛比较可以找寻比赛之外的话题,并且吸引和迎合非棋迷的受众。经济效益是重点之一,韩国媒体发现1997年卡斯帕罗夫与计算机“深蓝”比赛期间,IBM股价上涨,盈利2亿美元,因此推测谷歌股价也会大幅上涨。罗森塔尔效应使谷歌宣布举办此赛事后,股价就涨了近200亿美元。围棋未来发展也是焦点,媒体描述了当年卡斯帕罗夫败北后,再没有一个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被媒体广泛关注了。由此得出悲观结论,认为一旦李世石败北媒体对于围棋关注度将大幅降低。但是逆反效应却造成了赛后围棋推广形势看涨。李世石的事业走向也是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有媒体爆料称,1809年拿破仑就在法国希布伦堡,和一台裹着土耳其头巾的机械模型下了一局国际象棋,居然告负而大为光火,自此事业渐入颓势。借此讨论李世石如何面对失败。

4符号意义的深度挖掘

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符号是由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共同作用而构成的系统[4]。这些要素将比赛附着了文化、历史、人物等符号的特殊含义,将点状叙事串联起来,使“人机大战”微叙事体现出特殊的文化意义和价值。首先是用传统符号强化主体形象。将传统符号作为媒介与主体关联,从而将积极意义附着到主体形象上。李世石参加赛后记者招待会特意系了金色的领带,而之前无论是比赛还是日常,李世石是很少系领带的。金色在韩国传统服饰中是王者的专用色,用来体现霸气和高贵,同时用来体现着衣人独有的高贵气质,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5]。这就隐喻地表达,虽然李世石落败,但是依然态度积极,仍是世界冠军。其次是用典故符号提升积极意义。在比赛第四局,李世石令阿尔法措手不及的一步棋,被现场解说的韩国围棋9段韩忠振称为“神之一手”。而“神之一手”却有着深刻的符号意义,在多部影视剧和小说中都被描述为围棋选手的反败为胜的神来之笔。再次是利用人物符号扩大赛事价值。不论是利用名人效应还是光环效应,赛事都将相关人物符号化,并且与李世石及阿尔法关联,用来提升比赛本身的意义。这次指定法国围棋总教练樊麾二段出任裁判长。而2015年10月欧洲围棋冠军樊麾曾输给过人工智能阿尔法。这就将李世石和樊麾两个人物关联,从而提升了李世石参赛的使命感和历史价值。由此可见,符号已经贯穿了微叙事的整个环节,并且被谙熟技法的韩国媒体广泛运用。

“我们一直被叙事所包围,整个世界是以一种叙事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6]。如果将围棋“人机大战”作为传播案例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叙事尤其是微叙事贯穿始终。在精心策划下,通过微叙事对受众集体情绪、幕后故事、既往赛事、符号化意义的深度挖掘,有效引导了受众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 鲁明军. “微叙事”及其知识机制——界面、速度与批评[J].美术研究,2015(4):88-93.

[2] 戎雷. 从仁川亚运会看韩国运动员形象传播[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1):50-53.

[3] 马一波.叙事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8.

[4] 励忠发.设计信息学[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5] 刘心雄,辛成瑶.韩国传统服饰色彩与现代设计—从韩国传统服饰色彩的解构中寻找灵感[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2):47-49.

[6] 安德斯·汉森,拉尔夫·倪格林,西摩·科特尔,等.大众传播研究方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77.

收稿日期:2016-03-11

作者简介:戎雷(1976—),男,河北石家庄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传播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16)02-0129-03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Narration in the Spread of “Man-machine War”

RONG Lei

(ChinesePLAXi’anInstituteofpolitics,Xi’an710068,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new media context, micro narrative has been gradually prominent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narration. The spread of Lee Sedo and Alfa’s “man-machine war” is the classic use of micro narrative technique. Through continuous questioning of collective anxiety, the recurrence of the story behind the exposure and repeated comparisons with previous events, the purpose of spread is effectively achieved.

Key Words:micro narrative; man-machine war; the game of go; spread

猜你喜欢
传播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