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瑞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1418)
体育观察
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 陈瑞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部上海201418)
本文简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对目前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指出目前高校体育文化必须从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等方面加以建设。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校园文化从其构成上看,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校园体育文化不仅仅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存在于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对于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解读并加强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是当今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体育文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然而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处在不知不觉之中。历史资料表明,真正感受到体育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还是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世界整体科学的发展,体育科技工作者得到不少新的启示。从此,许多学者更多的从体育哲学、人文社会学角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逐步的由感性认识向理性方面发展。
上世纪初,美国人首先提出了“体育文化”一词。“体育文化”对应的英文是“Physical Culture”,日文是“身体文化”,从文字上理解是与身体运动有关的文化内容,而从术语上讲,是一种社会现象。
1974年,由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员会主席尼古·阿莱克赛博士牵头,编写出版了用六种文字写成的《体育运动词汇》一书,此书对“体育文化”作了如下定义:“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利用各种身体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运筹、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
卢元镇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精神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它的意义在于把体育运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看待和研究,确定体育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塑造具有独立形态的体育文化。
而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条件依托下,由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精神和体育财富的总和。
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分三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的物质保障,指的是校园的体育建筑、场地、环境、器材等;二是精神层面:指的是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观、意识形态等;三是制度层面:是指对体育活动的政策体制、组织、规划等,既是高校的组织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意识的体现。它包括体育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体育科研、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体育交流等全方位的制度和方法的确立。
高校体育文化是培养学校人文气息和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有力催化剂。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中所崇尚的尊重他人、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和自强不息、自信不止、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校园体育文化通过传播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科学锻炼、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全身心的参与中,在忘我的拼搏中,学生的意志得到了锻炼,情操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升华,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1、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体育科学的人文思想是体育文化的灵魂,它决定着体育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校园体育文化本身也充满着理性的思考和哲学思维,体现着深刻的学校精神。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奥运精神的弘扬和宣传,集体团队的配合和合作,公平竞争的规则和制度等,对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和良好道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
在特定的校园体育文化气氛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来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基本活动能力,增强肌体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强筋骨、增意志、调感情”之目的。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体育文化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最容易、最廉价、最有效、最受欢迎和最乐意接受的方法和手段。
2.3、促进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既能调节学习生活,又能获得知识才能,而且还充满动感的校园体育文化给每个大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在体育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方位、多渠道的特点促进了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了他们能力素质的提高。
2.4、促进大学生审美鉴赏素质的提高
体育与艺术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它不单纯是的运动场上的竞技,还是一门多学科的科学体系。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深化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竞赛观赏水平,力与美的欣赏水平,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素质,从而提高校园体育文化的品位。
总之,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当代高校师生的宝贵财富,它能健全受教育者的品格,文明受教育者的精神,丰富受教育者受的知识,开拓教育者的视野,优化受教育者的素养更新受教育者的观念,培育受教育者的能力,健康受教育者的体质,陶冶受教育者的身心,娱乐受教育者的生活,启迪受教育者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体育文化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生受益为出发点,在遵循体育规律的基础上,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文化从属于校园文化,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素质教育目标早日实现的重要途径。根据高校体育文化内涵的三个层面,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应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3.1、加强宣传学习,提高学生体育知识水平
学习是提高认识,增长知识的唯一途径。由于长期的对体育的偏见,很多人对体育的功能认识非常狭小。实际上体育具有情感性、社会性、适应性、娱乐性等多种功能。因此,应加强知识宣传,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师生尽快提高体育知识水平,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壮大体育队伍,使体育文化发展的土壤更加的肥沃。
发展高校体育文化,仅仅依靠体育部门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校内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如校团委、学生会等,通过海报、校刊、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媒体来加强宣传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来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藉此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和宣传声势,使全体师生员工真正懂得体育以及健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的参与度,真正地做到全面发展。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体育活动,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巨大作用,使更多的人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才能更丰富,更具内涵,更有生命力。
3.2、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最基本形式。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应拓展体育课的技能和知识含量,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比例。在体育课教学中,不仅要教授一定的体育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理论知识和身体锻炼方法。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途径,各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和师资,采用适合本校的方式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在课外体育和其他体育运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鼓励和指导,把它看成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体育道德的培养,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认识体育文化,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体育文化修养,从根本上促进校园文化的开展。
3.3、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活动形式
校园体育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的外在表现形式吸引着广大师生自觉、广泛、持久、积极地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但是,由于个人的喜好不同以及学校体育设施的限制,许多的体育运动项目难以普及甚至难以开展。而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项目也不断增多,原有的体育项目可能不再受到师生的欢迎,如排球、健美操等,倒是网球、轮滑、体育舞蹈街舞等受到学生的大力欢迎。因此,组织者应该顺应发展形势,积极了解大学生的需求情况,主动开展学生有兴趣的体育活动,丰富其活动形式。校园体育活动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化,越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就越浓厚,其作用就发挥的更有效。
3.4、完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
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因素之中就包括制度文化,因此规章制度是体育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目前我国高校在体育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就要求学校的相关部门除了要认真贯彻国家下发的体育规定外,还应当建立健全各方面的细化制度,对于体育场馆的管理、教学活动和体育竞赛等都应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给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3.5、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学生体育知识的获得,体育能力的提高,锻炼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培养与教育。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工作质量水平。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水平,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在业务上不断进取,学习和掌握专业学科的最新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动态与信息,提高从事教育与科研的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的威信和人格魅力。
3.6、加强高校校园体育相关资金的投入,改善体育硬件设施
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使得学校的软硬件资源都日趋不足,特别是在体育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器材等方面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体育硬件设施的不足,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其内部的体育建筑、运动场地、体育器材,既是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因此,学校应加大体育的资金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要注意对已有场地、设施、器材的维护,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基本保证。
[1]高桂银.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5),150-151.
[2]张进才.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J].体育与科学,2003,(6),24-26.
[3]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体育科学,2004(6):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