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

2016-03-13 18:57赵越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部上海20141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卫生阶段体育

□ 赵越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1418)

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

□ 赵越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部上海201418)

以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通过梳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阶段、特征、成就和经验,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整体认识和依据。

学校体育发展体育教学

1、新中国50年的学校体育

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其大约经历4个发展阶段:

第1阶段(1949~1957年)为初创阶段。这一阶段建立了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条例和规定。如1959年全国开始统一实行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国家体委颁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并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行。此外还建立了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全国先后成立了8所体育学院和11所体育学校,并有38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了体育系、科,培养了大量体育师资。这一时期我国的学校体育整体上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学校体育为政治与生产、国防服务的目的性较强,但是却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我国建国初期学校体育的某些空白,为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2阶段(1958~1965年)为过渡阶段。在“大跃进”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也受到了“左”的思潮的影响,加上3年经济困难的影响,学生体质普遍下降。但在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又步入了正轨。这一时期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3阶段(1966~1976年)为畸形发展阶段。本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一方面整体上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但另一方面,相对于学校教育的其他方面,体育课和课余体育训练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视,客观上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学校体育作为政治和军事斗争的一种工具性特征,“军国民体育”在此阶段有所抬头,体育课曾一度被改成“军体课”。

第4阶段(1977以后)为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校体育开始朝着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体育法》的颁布,确定了学校体育的法律地位,开创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纪元。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理论研究、设施、场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在此阶段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学校体育方面的差距。新中国50年的学校体育,直到最近20年才步入了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应该看到,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出现了两种不均衡发展的态势:首先是在发展的时间跨度上,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其次是在发展的空间跨度上,每个阶段不同的地域学校体育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的加大,这种差异表现得也越来越明显。

2、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特征

2.1、学校体育思想

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有比较明显的阶段特征,总体上可分为:1)初步形成阶段,以严复等人为代表,其思想核心是“通过体育强健身体”及“德智体三育并重”;2)“军国民体育思想”阶段,以蔡元培等人为代表,其思想核心是通过体育达到“强兵”、“富国”及“以民为兵”的目的;3)“自然体育思想阶段”,其强调体育应以儿童的自然和天性和兴趣出发,采取符合自然的体育形式和内容,主张体育要使儿童的“个性自然发展”,并扩大了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和目标;4)全盘苏化阶段。该阶段全盘照搬了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模式,把以体育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的“三基”目标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并强化了学校体育为竞技运动服务的功能;5)多元化阶段。这一阶段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格局,先后出现了“体质教育思想”、“体育与竞技相结合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技能教育思想”、“全面发展体育思想”、“培养能力体育思想”以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等等。近代百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体现了时代和社会对学校体育的期望,肩负着时代和社会的使命与责任;其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学校体育思想也更加体现了学校体育的规律。

2.2、学校体育内容与形式

学校体育内容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1是军事训练内容阶段,内容主要涉及军事体操和军事技能的活动;第2是竞技运动内容阶段,内容有球类活动、田径、游泳等;第3是复合阶段,内容覆盖了人类所创造的所有体育文化内容,既有竞技运动的,又有娱乐和休闲的;既有实践性的,也有包括健康、保健、安全、环境等方面在内的理论性等。学校体育内容的发展与3个因素有关:其一是与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体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体育内容;二是与体育文化自身的发展有关,体育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为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创造了条件;三是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体育需要有关,这也是未来学校体育内容发展的基本方向。学校体育的形式也经过了由单纯的体育课、到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再到体育课与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体育课也由单一形式发展成为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多种形式。

3、学校体育50年的主要成就

综观50年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关怀和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各级管理部门和广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1)学校体育思想、观念发生根本变化。从为“少数学生的体育”变成为全体学生的体育;从为了锦标或是为体育而体育转变成为增进广大学生健康、增强广大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体育。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者的思想觉悟、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根本变化。学校体育的方针、理论、内容、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2)初步形成“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学校体育和“体质调研、健康教育、防治疾病”的卫生保健的新格局。各级学校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得到保证并认真开展。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形成制度,健康教育受到重视。以上变化首先反映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党、政府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这些根本因素,同时也反映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对增强学生体质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3)学校体育卫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不断加强。从建立各级机构,配备干部,制定条例、法规、标准、大纲、目录以及相关政策,使管理工作法规化、规范化,形成了管理运转机制和推动工作的动力机制,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走上法治的轨道。

(4)学校体育卫生队伍数量有很大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师资队伍由原先人数严重不足,素质较差的状况,50年来发展到全国有体育师资37万多人,卫生保健人员约6万人,基本上能适应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需要。

(5)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很大发展。据国家体委1984、1997年调查统计,学校各种体育场地从294475个增至41583个,13年中增长了40%。各地采取规范化与多样化、高质量与普及并举,按规定的体育场地设备目录的达标比例逐年增大。电脑软件在体育教学管理、运动会管理、学生体质数据管理、体育信息管理中已经广为应用。

(6)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及体育卫生科研有很大发展和提高。从1956年只有一套全国通用的大纲,到1992年已经有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3个供实验用的大纲,以及6套试用体育课本。1996年制定了供高中实验用的大纲和课本。50年代和70年代先后颁发过两部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和教材。科研实体从无到有,全国已有8个中央和省市级学校体育卫生科研机构和8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学校体育研究机构。全国138个体育系、科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学校体育卫生研究。1986年以来,先后建立了4个学校体育、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或研究会。1997年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内专设了体育、卫生、美育学科规划组,体育卫生科学研究受到领导重视,一些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加强了体育卫生科研工作的指导和评估。改革开放以来,科研成果显著,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部委级奖励或列为重要推广应用项目。如《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两本专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校体育大辞典》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获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奖二等奖等。

(7)课余体育训练、运动竞赛取得很大成绩。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到25473所,培养后备人才试点校289所,办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59所,少年业余体校2000多所,培养输送了大批体育人才和体育后备人才。50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了5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7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先后派遣体育团队参加国际大、中学生体育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8)开拓了学校体育的国际交流。我国在参加国际学校体育学术活动、国际学生体育比赛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的影响和威望日益增大。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成为国际大中学生体育联合会的成员,还担任了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国之一和亚洲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国。在世界大、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会议研讨、交流,体育比赛,学校体育国际学术会议,专家研讨、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4、学校体育50年的基本经验

(1)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是发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主要体现在明确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把体育卫生工作纳入教育方针并使之在教育的大齿轮上运转,为发展体育卫生工作,加强立法,制定方针、政策、法规,抓紧抓好学校体育卫生队伍建设和改善发展事业的基本条件,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等方面。

(2)学校体育、卫生的改革和发展,要与我国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以及与教育、体育的改革、发展相适应。

(3)提高认识,摆正位置,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要立足育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4)坚持不懈地加强体育卫生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50年来的经验反复证明,发展必要数量的体育卫生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是学校体育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重视学校体育、卫生的设施、设备建设,保证体育卫事业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发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物质保证。

(5)建立和完善以法治体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运行机制和不断调动广大学生、家长、管理部门、社会各有关方面积极性的动力机制。

(6)要坚持科学锻炼身体,质量第一,讲究实效,不能违反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

(7)要处理好学校体育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关系。要注意解决好体育与卫生、普与提高、继承优秀民族传统与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统一性与多样性等方面的关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促进学校体育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8)加强学校体育卫生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重大的改革与发展项目要进行科学试验,充分发挥科研的先行作用。

[1]谭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李永亮.中国学校体育50年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J].体育学刊.2004.7

[3]李林,杨彬.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反思[J].体育学刊.2002.7

猜你喜欢
卫生阶段体育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卫生歌
讲卫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