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医学生文学修养及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2016-03-13 08:43牛磊磊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医学生

牛磊磊

(徐州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全面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医学生文学修养及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牛磊磊

(徐州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摘要:提升医学生沟通能力对于促进其就业有很大的帮助。针对医学生文学修养及沟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沟通能力薄弱对医学生就业能力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结合国外叙事医学给予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探索全面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能力;叙事医学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SJB407)

医学生就业能力既包括获得工作的能力,又包括未来职业保持良好发展的能力。医学生就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立足于自身良好的综合素质,其就业能力应该是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综合体。医学生培养应将医学生的专业培养与就业能力及未来职业发展联系起来系统考量。

1 医学生文学修养及沟通能力现状

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与其文学修养、人际沟通、医患沟通等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本文针对徐州医学院305名学生进行文学修养及沟通能力现状调查。问卷涉及4个方面,即课外阅读及文学修养、人际沟通、医患沟通、沟通与就业,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1课外阅读及文学修养

国外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多招收本科毕业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等知识积累,有的医学生原来攻读的就是人文社科类专业。我国医学教育入学门槛较低,招收高中毕业生,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也多为医学课程,人文社科类知识只能通过选修课或课外阅读等途径获得。据调查,医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其文学修养水平令人堪忧。针对课外书籍阅读的需求程度,只有12.1%的学生选择“迫切需求”;问及阅读课外书籍的主要目的,认为“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的学生占54.1%,“满足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或打发时间”的学生分别占47.2%和44.6%,“提升个人修养”“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增加知识与见闻,提升沟通能力”的分别占24.6%、15.7%、16.7%;当问及作为医学生是否了解叙事医学时,仅有5.9%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57.7%的学生“没听说过”,选择“一般了解”“只听说过名词,但不懂具体内容”的分别占20.0%和16.4%。

1.2人际沟通

医学生未来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且医治患者也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因此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不容忽视。然而针对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发现,人际沟通能力不受其重视,水平普遍不高。据调查,医学生认为自身沟通能力很好的占16.7%、良好占32.1%、一般占47.2%、很差占3.9%;关于和其他同学的人际交往关系,12.5%的选择“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50.2%的选择“遇到困难可能会稍微关心”;关于许多同学遇到困难时不会向老师求助的最主要因素,42.3%的选择“沟通能力欠缺”。这表明,医学生人际沟通水平普遍不高,主动沟通的意识和能力都较薄弱。

1.3医患沟通

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十分重要。问及对医患关系的了解程度,14.1%的医学生“非常熟知”,“比较了解”“一般”“不关心”的分别占48.9%、35.4%、1.6%;问及是否能够处理好医患关系时,选择“完全能够”和“基本能够”的分别占6.9%和33.8%,认为“有不足”和“能力十分欠缺”的分别占52.8%和6.6%;关于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需求程度,59.3%的认为“非常需要”。这表明医学生目前对医患关系比较重视,提高沟通能力的需求程度也很高。

1.4沟通与就业

问及认为沟通和信息交流在寻找工作机会时的重要程度,56.1%的医学生认为“很重要”,27.5%的认为“较重要”;关于面试时沟通能力的重要程度,认为“很重要”和“较重要”的分别占58.0%和27.5%;关于将来在医务工作中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程度,选择“很重要”和“较重要”的分别占56.7%和26.2%;关于沟通能力在就业能力中的重要程度,选择“很重要”和“较重要”的分别占38.4%和46.6%。由此可见,医学生对沟通能力在就业中的重要性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2 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医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也有提升沟通能力的愿望与需求,但由于人文知识积累不足,缺乏相关技能培训指导,导致当前医学生沟通能力水平普遍不高。经过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应试教育使然。应试教育的弊端因囿于考试的风向标作用,学生课外知识面较窄,想象力、创造力得不到充分鼓励与开发,活学活用的实践能力较弱,综合素质培养与国外教育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2)教育理念滞后。现代医学模式关注“整体的人”,要综合考量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但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水平相对滞后,缺乏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医学教育仍然关注医学的科学性与技术性,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忽视人文素质,这对医学生的价值观、自我认知、学习及研究倾向、职业道德与责任的理解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3)师资队伍薄弱。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文学素养、沟通能力等培育不够重视,并且在教师队伍配备上,人文类专业教师较少。从事医学人文教学的教师,大多为医学院校毕业任教的教师及临床科室医生,从知识结构来看,他们没有深厚的人文知识积淀,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要求。

3 沟通能力薄弱对医学生就业能力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杰奎琳·P·罗伯逊博士将就业能力分为3类,基本的学术技能(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交流和倾听技能),高阶思维技能(包括学习、推理、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品质[1]。良好的就业能力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在职场竞聘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深厚的知识底蕴、良好的礼仪、丰富的语言表现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都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其中沟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重要显性表现,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沟通能力培养是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和关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10 000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发现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决定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为良好的人际沟通[2]。尤其面临当下复杂的医患关系,医学生更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否则势必会阻碍自身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因此积极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显得愈发重要。

沟通能力薄弱对医学生就业能力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具体如下:(1)影响自信品质的形成。沟通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适应新环境,更善于表现自我优势,并用适当方式表达自身感受与体会,能很快调整氛围,把握沟通时机,体现出坚定的意志与充分的自信。良好沟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知识技能积累与行为养成。沟通能力薄弱会影响自信品质的形成。(2)影响临场面试的发挥。由于沟通能力薄弱,学生缺乏自信,在实际应聘中容易感到拘束、紧张、自卑,甚至会引起心理不适与恐慌,影响语言表达与思维敏捷程度,不能自如地展现自身优势,可能会丧失宝贵的就业机会。(3)影响医患沟通。在具体医疗实践中,若缺乏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就不能很好地面对患者,除了难以详细了解病情外,还无法赢得患者的理解、信任与配合,从而影响患者满意度,这势必会阻碍自身职业发展。(4)影响团队合作。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病情诊断、方案讨论等过程中,就难以很好地表达自身意见与建议,不能相互交流与协商,进而影响团队的积极合作,这同样不利于自身职业发展。

4 叙事医学的启示

国外医学界提出叙事医学概念,将文学与医学相结合,提高医学生文学修养水平与叙事能力,从而更好地拓展思维,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拓宽理解维度。通过深入患者内心,倾听患者倾诉,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工作、家庭、经历、心理等多种因素,从而了解病因及疾患产生过程,为更好地诊断做好充分准备。叙事医学的引入,使医生与患者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增加了相互的认知与理解,并增进彼此的信任与配合。

文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用丰富的语言去描述人们对自然、社会等的认知与感受,其中也不乏对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苦难、心理、情感的深刻阐述,关注生存境遇、生命死亡、道德伦理等。医学针对的主体是人,关注的是人的生命、疾病与身心健康。医学和文学有着交集,一方面,文学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医学,并用文字描述出来;另一方面,医学也通过文学的呈现、揭露与分析,来思忖自身存在的意义与发展走向。文学对医学的作用有两点:(1)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医学本质及人类价值问题。叙事医学通过梳理文学作品中关于疾病、死亡、心理、生命意义等的深刻描述,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产生,体会疾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内心感受,从而激发医生的道德责任感与怜悯仁爱之心,并且通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生命观、伦理观、死亡观等,思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2)提升医患沟通能力。在实际问诊中,除了冷冰冰的诊断法则和测量数据外,有效的沟通非常有益于病情的诊断与决策,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名优秀医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业素质。医患交流是一个需要深层次理解字句、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文学是技术驱动型医学的矫正剂[3]。医学生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积累外,还应注重人文知识积淀,不断训练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应善于聆听、感悟、理解、共情,并学会用适当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促进医学生文学修养与沟通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就业时突显自身优势,而且也有助于日后的职业发展。

5 改进措施

5.1树立新型就业观念

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医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应重新定位,不能仅以成绩与证书来作为就业的筹码,在校期间还需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医学教育不能只培养医学专业理论技能的研究型人才,在“生理—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下,应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尊重患者整体的、综合素质全面的医学人才。学校应进行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并开设多种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讲座、论坛、培训等,开阔医学生视野,拓展思维、激发潜能,不断增强其人文修养与沟通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5.2开展全程化职业指导教育

将就业能力与未来职业发展贯穿起来,统筹学涯规划与职业规划,重视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根据就业形势、医患关系、社会发展趋势等现实,培养专业知识技能扎实、综合能力全面的医学生。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密切合作,深入了解医学生的现实状况与需求,因势利导,适时提供帮助。通过教学及各类活动,构建新型医学生培养方案,帮助医学生规划学涯目标与职业目标,设计就业能力提升的长远规划与各阶段子目标,克服现实困难,探讨改进方法。

5.3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叙事医学相结合

针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医学特色与医学生特点,不断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以叙事医学为契合点,二者相互融合、积极互动。通过整合教学及各类活动,丰富教育载体,构建整体培育框架,促进二者联动。通过引入叙事医学、增设人文类选修课程、增加人文讲座及论坛等,丰富医学生视野,提升人文素养,体现新的精神风貌,增强校园的人文氛围,重塑现代医学人文精神。通过与现有医患沟通课程整合,设计开展各项活动及比赛,指导学生成立各种社团、开展社会实践等,培养锻炼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不断提升医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其人文情怀,提高沟通能力,进而全面增强就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馨,杨雪懿.大学生就业能力与沟通能力关系研究综述[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139-140.

[2]刘煦.从就业能力需求看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26-29.

[3]郭莉萍.从“文学与医学”到“叙事医学”[J].科学文化评论,2013,10 (3):5-2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5-0005-03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本硕协同培养的实施方案和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