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 李 文
公民意识涵盖广泛,外延丰富,个人认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指公民的知识和能力以外的综合素质。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公民意识在某些领域有待提高,公民意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断层。由于公民意识的不足,导致社会生活中无规则、不和谐、不文明的现象司空见惯。很多旨在提高公民意识的手段也只能是浮光掠影,标本不能兼治。
无规则,无方圆。生活中规则意识缺失,多了无奈的同时,更应该多一些思考。是规则不够严肃还是公民意识确实不够?文明的准则是什么?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从这个层面出发,目前我国公民意识的缺乏所引出的思考就更加深刻了。如果是大环境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在片刻之间快速丰富起来,但是需要积累和沉淀的精神文明却相形见绌,甚至呈现萎缩的趋势。毫不言重地说,国人的无规则行为简直成了汉文化的负面代名词。全球关注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就是漠视规则,强奸规则的一种表现。
长久下去,中国人是否也会同“中国式过马路”一样,各种行为均会用“中国式的”来进行定位呢?果真如此的话,我想,即使我们的经济、军事再强大,也无法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种危机大于任何危机。这是民族信誉的问题,是大问题,而目前能够清醒认识到而且坚决克制和抗拒的人不多。
过去很久的“小悦悦事件”让很多人呼喊、倡议、鄙视、谩骂,这些冲动的行为都会在短暂之后烟消云散,然而对此事深刻反思的又能有几人?从另一个高度来讲,在发达国家,责任意识已经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不是单纯靠意愿和道德来维护的。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大部分人的责任意识是淡薄的,维护责任落实的手段也是软弱无力的,大部分时候对责任的确定是模糊的,违责和无德的处理是不严肃的。
前几年去新加坡,发现新加坡虽然城市很小,车辆很多,但是基本没有堵车的现象。问当地的导游才知道,新加坡管理非常细致非常规范,处理也非常严厉。所有闯红灯的车辆将面临数额巨大的罚款,巨大的惩罚力度,让很多人对于闯红灯望而止步。试想,如何才能控制减少违规行为,政府需要思考这个问题,而且必须出重拳,才能有力。现在政府意识到了,开始着手建设公民个人诚信档案。个人的诚信级别直接和自己的权利挂钩,和自己切身的利益挂钩,在觉悟仍然不高的前提下,这也算是一种进步。
有人把公民意识的缺乏归结为学校教育的失误,有所偏颇!从小学开始,老师就严格要求每个孩子要诚实、守纪、要尊重和爱护别人。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校的教育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效果微弱。因为他们来自其他方面的不正确的引导越来越多,各种错误的示范和引导太多,无形中消耗了学校教育的效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社会教坏的,而不是学校,把公民意识缺失的责任退给学校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正能量的增长,先要从政府做起,从高层做起。每个成年公民,每个社会团体,每个政府部门,都有责任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出表率。
学校是教育的职能部门,应该承担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责任。
今天的学校纪律就是明天的社会法律,我们的任务既然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其前提是遵纪守法的人才。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为学生模拟未来的社会场景,让他们能在社会的网络中承担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完成好自己的使命。我们要在德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加入公民意识的相关内容,把各种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到工作的过程,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去。
首先是要着手打造一系列德育常规,让学生有章可依。常规纪律的完善,是做好德育工作的第一前提。要根据学校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纪律制度,让学生明确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针对每个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及时采取补救、输送、升华的措施,这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思想。德育塑造的是民族的灵魂,学校的育人环境做好了,文化氛围浓郁了,民族的公民意识教育才有前景,才有希望。
那些家庭环境差、家长素质低而导致家教失误的孩子,他们是弱势群体,更需要关注和呵护。教育者应发扬真爱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不漠视,不歧视此类学生及其家长。而应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采取一切力所能及的措施。通过学校环境的影响,家教制度的建立,政府行为(社区活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其逐步转化到“健康”人群中来,共同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对那些没有明显的家教失误,特别是较优秀的孩子来说,学校德育的职能主要是输送和升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人,如果得不到及时和完善的教育,将来才是社会公民意识教育的巨大负担。
公民意识教育是百年大计,因为这是对人的素质的最高教育,任重而道远,甚至要付出几十年、几百年的努力。作为学校德育中的公民意识教育,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更没有捷径可以走,即使是摸索也必须前行。向前看100年,德育的前景就是民族的前景,我们现在所塑造的就是民族的形象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