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婧
摘 要: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道德危机和大学生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地位决定了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社会形势的复杂性和青年学生多样的个性给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对策提出了极大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方法和评价机制两方面谈谈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现实的挑战,增强培养效果。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感 培养途径 评价机制
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新的问题与挑战不断涌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道德信任危机、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现代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缩影。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积极参与者。要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长远发展,首先要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以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精神基础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大学风尚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高校不仅要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更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创造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校园精神环境。每个高校都有各自所坚持、推崇的大学精神,将社会责任感与大学特点、大学精神相融合,营造良好的责任感氛围,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熏陶中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培养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有顽强意志力、以科学发展为使命的大学生,指引他们在探索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对学生意识、理念的直接教育。施教者应当主动关注青年社会责任感的状况,从整体的战略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途径和载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针对性。
(一)培养青年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广泛参加社区服务、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力所能及地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让学生在非学校的场所中真实地感受自身作为公民的状态,将学科教育与社会实践服务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提高青年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增强青年的环境责任感及促进社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二)加强网络教育。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思想文化交锋的阵地和战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利用这一趋势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合力。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配备思想政治素质高、技术水平高的网络工作人员,在网络文化建设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三)通过角色示范等互动性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责任感起源于角色,角色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坐标定位。社会角色是动态的,个体只有在行动中才会承担社会角色,也只有在实践中社会角色才会为社会所承认。角色的本质是人的社会责任感的分配和实现,正确、多样的角色示范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认识、担当起自身角色所负的社会责任。
(四)吸取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各个国家的发展和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世界上每个国家的青年都面临各自的问题,但社会责任感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不存在国度的差别。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并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启示,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提供新启发。
三、建立有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机制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多样化的现代社会,社会责任感培养面临较大挑战,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在责任感培养的各个环节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调节,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促使学生社会责任感知行合一。
(一)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一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只有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群体的身心特征及其社会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掌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真实现状还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科学地针对培养结果进行正确、客观、有效的评估,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二)坚持发展与开放的观点。当代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社会发展的多种要素影响下是动态变化的,其社会责任感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评价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观察分析。此外,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一个国际性话题,要从整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角度培养当代青年的全局意识和整体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既要秉持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原则,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又要关注世界文化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这对当代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将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有效结合。自我评价是指评价对象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与鉴定的方式,是自我教育、总结、提高的过程。其优点在于它能帮助评价对象自醒,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产生内化作用。但这种方式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要得到客观公平的评价,自我评价须与民主评价要相结合。民主评价则是评价者们对照评价标准,依据对评价对象的日常行为表现的观察进行评价与鉴定的方式。民主评价的客观性强,可以避免自我评价中出现的对自我认识不清的情况。
(四)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三大类: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社会责任的情感;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行为。培养大学社会责任感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与国家,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行为体现最直接,因此社会责任感的行为指标是判断责任感强弱的一个直接标准。而对责任感的认知与情感是实践社会责任感的精神指导,没有正确的认知就无法切实落实责任感的实践行为。所以要将三类指标科学合理地分配结合,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
[1]彭文英.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5).
[2]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2009(2).
[3]林候.社会实践助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