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的改革思路研究

2016-03-12 11:26:20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机制

刘 桢



高校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的改革思路研究

刘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001)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本科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十分必要。

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改革思路

高校教学管理是否科学,如何评价是关键。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科学的发展性评估机制非常有必要。尤其在改革期间,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刻不容缓。2015 年,全国高校开始新一轮评估,本次评估与以往的合格评估及水平评估有很大不同,重点在于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效果的检查。这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改变,人才培养作为重点提出来了。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指标制定也不尽完善,没能凸显新评估理念。

1 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1.1 认识存在偏差,高校重科研轻教学

高校工作中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重要活动是教学,其他工作都必须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功能。其中,教学是第一位的,是最直接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大学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但由于大学的定位、级别等多种因素,人才培养逐渐退出了原来的核心地位,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要,教学反而变成了副业。几乎所有高校,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新建本科高校,无一例外都强调科研、重奖科研。高等教育界呈现出“重科研轻教学”现象。高校里面科研比教学更受重视。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使得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都存在认识偏差。科研项目和成果对于提升学校地位和水平有直接帮助,而学校地位的提升将会带来更多的政府或部门、机构的资金投入。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和科研水平都处于明显的落后状态,原本有的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功力扎实、经验丰富,但职称评定等要求必须有科研项目、发表文章。教师不得不将原本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转到科研上,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1.2 发展方向存在偏差,重学术轻育人

高校为了做大做强,加大投入强调学科建设,间接弱化了人才培养意识。在高校,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其核心在于探索并践行为社会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高等教育的核心宗旨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学科建设本是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的,可是在当今高校内却本末倒置。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功利思想,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因此,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对学校发展方向重新定位,育人仍是第一要务。

1.3 教学评价的不科学制约了教学管理理念发展

目前,高校盛行的评价机制和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1)政府介入过多:政府是主体,既是教练又是裁判。评估指标体系由政府主导部门制定,再由政府部门组织评估考察,评估后的奖惩仍是教育主管部门说了算。对于地方特性、学校特色根本无法从既定的指标体系中体现。

(2)指标内容单一:在现有教学评估体系下,各级各类高校为了迎合评估,几乎完全遵照评价指标来指导和执行教学行为,最终导致高校趋同化,无法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

(3)高校教育偏形式化:正如基础教育为求升学率,将素质教育变成应试教育一样,高校为了从评估中获利,原本“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理念被扭曲成“应评”教育模式。更值得警惕的是,只重视迎评,不重视评后整改。不仅浪费了物力财力,而且违背了评估的宗旨。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

2 本科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思路

2.1 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一个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管理评价机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构建能充分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以生为本,注重创新,多元化的管理评价机制和体系,是一个重要课题。它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展示个性,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角色科学定位: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重因素,国内高校主要由政府监管,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到了一定得保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仍将扮演主导角色。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飞速发展,国家和政府继续扮演“家长”角色显然不再有利于高校发展。政府应该尽可能地由事无巨细的管理模式逐渐演变为宏观调控管理模式,只有将自主权更多地下放给地方和高校,才能办出风格不同特色各异的不同高校。(2)评估主体多元化:政府从主体位置淡出后,首要事务就是鼓励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用人单位、家长甚至学生,以及热心教育人士等,都参与到评估中,使得评估主体更充实更科学。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可以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不同需求层面开展评估评建工作,力求评估模式和渠道多元化,促进高等教育改革面向不同群体,满足社会不同需求,从而最终实现“服务社会”职能。(3)评估指标多元化:旧有的评价体质中,一套评估标准全国(省)通用,这种模式应该打破。新成立的多元化评估主体应该多方论证,对不同级别不同定位的高校,分类型、分层次,分别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确定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价内容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应该然占比最大。同时也是最难评价的。质量,有质才有量。然而,教学的量很难同科研一样用数据进行考核,因而教学的“质”很难考评。虽然说本科质量工程、教改等项目也可以量化,可这也只能体现教师或团队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不难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和到达的层次。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不仅仅只是常规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素质方面的发展性培育。因此,有关人才培养效果方面评价内容的确立必须从社会和用人单位获取。

2.3 调整有效的教学管理评价形式

目前的教学管理评价形式一般是政府部门组织专家,进入各高校进行现场评估,材料则是高校事先按统一的评估指标做好。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评估开展,直观、方便,而且能直接有效的对不同高校进行排名区分优劣;另一方面,这种形式却又存在许多弊端,如造成了高校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浪费,增加了学校日常工作负担,加大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管、办、评一条龙都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的教学管理评价形式与社会严重脱节,不符合社会发展,更不利于高校转型,完全可以探索成立或聘请第三方机构充当中介进行教学管理评估。

3 总结

总之,为了有效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检测教学管理新模式,必须建设科学合理的配套教学评价机制。主管部门也要改革创新,引导制定“以生为本”、“以教为本”的指标体系。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多元化主体、多样化标准及多方位考核形式,力促地方高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地方输送高水平合格人才。

[1]樊超,樊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5):28-30.

[2]李辉.关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12(03):130-133.

[3]季黄凤.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三个创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01):107-108.

Reform of Colleg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Huna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ean,Changsha Hunan,410001)

The primary task of universities is to train talents for the community, teaching is the lifeline of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has been the eternal theme of teaching. To develop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anagemen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eaching manage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s; Reform

(责任编辑:施 芮)

F406.11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53

1672–7304(2016)06–0117–02

刘桢(1982-),女,湖南株洲人,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机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4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24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4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