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华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苏伟华
目的 观察并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探究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干扰素凯因益生进行长达1年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进行分析对比,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乙型肝炎DNA(HBV-DNA)载量。结果 治疗后,应答患者有32例,无应答患者18例;应答组及无应答组平均病程分别为(3.30±1.25)年及(5.45±1.45)年;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1.85±8.59)岁、(32.69±5.69)岁,比较2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患治疗前后ALT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应答组患者以及无应答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ALT、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HB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接受治疗前的ALT水平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影响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少传染性,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等肝组织病变,延缓和减少肝硬化、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及其各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1]。相关资料表明[2],应用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究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娄底市中心医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始前已知晓研究流程以及研究目的,均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5~56岁,平均(32.39± 2.48)岁,病程2~8年,平均(4.57±2.85)年。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均≥105拷贝/mL,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并符合干扰素应用指征。
1.2 纳入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通过PCR荧光定量法检测为HBV-DNA阳性,(1)HBV 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者为≥104拷贝/mL);(2)ALT≥2×正常上限(ULN);ALT应≤10×ULN,血Tbil≤2× ULN;(3)如ALT<2倍正常值上限,但组织病理学Knodell HAI指数>或等于4,或中度(G2-3)及以上炎症坏死和(或)中度(S2)以上纤维化病变。排除标准:存在糖尿病、肺疾病或者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外周白细胞<3.0×109/L;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重要脏器发生病变的患者;治疗前1年内使用过抗病毒药物以及免疫调节药物的患者。
1.3 方法 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干扰素凯因益生(北京凯因科技股份股份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32)进行治疗,皮下或肌内注射,3~6×106IU/d,连用四周后改为3次/周,治疗时间持续1年。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ALT、HBV-DNA载量;不同年龄及性别患者应答情况。应用PCR法对HBV-DNA进行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ST、ALT。
1.5 疗效评价[3]病毒学无应答:治疗后,患者的ALT异常,HBV-DNA载量下降<102copies/mL;病毒学应答:治疗后,患者的ALT正常,HBV-DNA载量下降>102copies/mL。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0例患者经治疗后,其中32例患者应答(64.00%)(应答组),18例患者无应答(32.00%)(无应答组)。应答组及无应答组平均病程分别为(3.30±1.25)年及(5.45±1.45)年;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1.85±8.59)岁、(32.69±5.69)岁,比较2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将研究对象分为>50岁、35~50岁、25~35岁3个年龄组,>50岁、35~50岁、25~35岁患者的应答率分别为46.67%(7/15),66.67%(10/15),75.00%(15/20)。3个年龄组的应答率作2组比较,>50岁年龄组的应答率低于25~35岁年龄组(χ2=4.32,P<0.05),25-35岁年龄组与35~50岁年龄组及>50岁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8,χ2=1.63,P均>0.05)。可以得出结论,年龄越小,患者病程越短,应答率相应越高;年龄越大,干扰素治疗后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善越差。
2.2 性别对比治疗效果的影响 25例男性患者中14例应答(56.00%),25例女性患者18应答(72.00%),对比男、女患者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P>0.05)。
2.3 治疗前后ALT变化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治疗前
ALT>4 ULN组应答率为76.00%(19/25),治疗组ALT<4 ULN组应答率为52.00%(13/25),对比2组应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5);治疗2个月ALT水平同治疗前相比较下降50%组应答率为82.14%(23/28),同ALT下降不足50%组的40.91%(9/22)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05, P<0.05)。
2.4 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对比 应答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分别为(6.95±0.82)log10IU/mL及(2.26±1.53)log10IU/mL,无应答组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分别为(7.32±0.83)log10IU/mL及(1.55±1.82)log10IU/ ml。应答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患者治疗后HBV-DNA载量明显对于对照组的,无应答组患者治疗后HBV-DNA载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的,组内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较为常见、多发的传染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是评价有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标[4]。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潜伏感染或者慢性持续感染,可使患者出现肝硬化,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害。当前,本院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凯因益生以及核苷类似物,治疗效果获得了多数研究工作者的认可。有研究显示[5],患者在通过干扰素凯因益生进行治疗时,能够直接使细胞表面受体与干扰素直接进行结合,对多种抗病毒蛋白的生成进行诱导,在对细胞内病毒繁殖进行抑制的同时,能够有效对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淋巴细胞的抗毒性能力进行增强,因此应用干扰素凯因益生进行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6]。干扰素凯因益生具有抗纤维化、抗增殖、抗病毒的作用,还可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在治疗乙型肝炎中的应用范围较广[7-8]。本文主要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预后,即在临床上“大三阳”患者抗病毒有明确的指征。对影响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对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进行预测,观察干扰素治疗效果,探究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测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前后应答率比较,应答组及无应答组ALT治疗前后,HBV-DNA载量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说明血清ALT>4 ULN的患者可在治疗后短时间内快速下降,部分患者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本次研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应答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外文献报道中女性患者应答率较高相冲突,其可能性原因在于本次研究抽取样本数目过小,或与地域差异有关;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均显著下降(P<0.05),这表明干扰素对机体抗病能力提高、清除HBV产生较大作用。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2] 赵余,周智,任红,等.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再评价[J].重庆医学,2011,40(12):1147-1149.
[3] 林宗梅,王蓓蓓,林秀芳,等.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9(2):99-100.
[4] 陈靖,郑琦,江家骥,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37(7):714-719.
[5] 余菲丹,张振华,张礼周,等.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凯因益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究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64-1366.
[6] 张晓宇,黄海英,李树臣,等.脂肪肝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影响的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4):347-349.
[7] 万谟彬.干扰素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依据和实施建议——《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2010年更新)》解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10):579-582.
[8] 方建凯,潘晨,郑玲,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受体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和干扰素应答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5): 286-2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047
湖南底 417000 娄底市中心医院(苏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