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英翠,黄月中
(1.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 放射科,广东 河源 517000;2.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 放射科,广东 河源 517000)
当前,由于我国建筑事业及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上颈椎创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此类患者越来越多,已引起社会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据统计,车祸中20%的丧生者为致命颈椎创伤所致。上颈椎创伤指寰枢椎和附属结构由于创伤引起韧带撕裂、骨折和关节脱位等,即寰枢关节脱位、寰枕关节脱位及寰枢椎骨折[1]。受伤后,患者头颈倾斜,耳后疼痛,头颈旋转比较困难,早期的准确定位和确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迟诊断可加剧脊髓损伤,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加大治疗难度,影响疗效。现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上颈椎创伤78例,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回顾如下。
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两家医院上颈椎创伤78例,依照检查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其中,女16例,男23例;年龄8~69岁,平均(46.56±3.26)岁。研究组39 例,其中,女17例,男22例;年龄7~68岁,平均(46.21±3.12)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研究组给予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选择西门子公司16排螺旋CT机,嘱患者保持中立位,直接给予CT定位像定位,或在牵引下定位,角度宜平行于寰枢关节面。扫描范围从颅底层面(含枕骨大孔)直至第3颈椎椎体的下缘,给予全部图像冠状面及矢状面骨重建算法薄层重建,设置层厚为1mm,并采用后处理软件,给予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及表面遮盖法成像等后期处理,图像逐层显示,并旋转,尽量完整清晰的显示创伤部位及邻近结构之间的关系,观察分析。
1.3.1 寰椎骨折(单纯垂直暴力作用引起寰椎前后弓双侧粉碎性骨折,侧块被挤压,向四周分离。)Ⅰ型寰椎后弓骨折,Ⅱ型寰椎侧块骨折,Ⅲ型Jefferson骨折。
1.3.2 枢椎骨折 ①齿状突骨折,最常见,按Anderson分三型:Ⅰ型(齿尖骨折):一侧翼状韧带和齿尖韧带附着处的斜行骨折,此型较少见;Ⅱ型(齿状突基底部骨折):是指发生于枢椎椎体与齿突连接处的骨折,此型最常见;Ⅲ型(枢椎体骨折):通过枢椎椎体的水平骨折,骨折线常延伸至一侧或两侧关节面。②Hangman骨折、枢椎椎体、棘突及椎板骨折。
1.3.3 寰枢椎脱位 ①前后脱位:标准为寰齿前间隙大于3mm,如大于5mm,即为翼状韧带及寰椎横韧带损伤。②左右脱位:寰齿关节的左右间隙差异明显,寰枢关节水平对位出现变化,单侧错开>3mm,或者双侧同时错开>1.5mm。③寰枢椎矢状径夹角大于10°,诊断为寰枢关节旋转性脱位。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准确率82.05%,研究组准确率94.87%。两组患者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例
对照组确诊32例中:①2例寰齿关节脱位(6.25%)。②1例寰枢关节旋转脱位(3.12%)。③1例枢椎骨折合并半脱位(3.12%)。④6例C1侧块骨折(18.75%),其中寰椎右侧侧块骨折伴寰枢关节脱位2例。⑤4例C1椎弓骨折(12.5%),其中C1前弓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1例。⑥4例C2棘突骨折(12.5%),其中C2椎体骨折合并棘突骨折2例。⑦4例单纯C2椎体骨折(12.5%),骨折移位不明显。⑧10例齿突基底部骨折(31.25%),其中1例伴下颌关节脱位,3例伴眼眶骨折,4例伴颧弓骨折,2例伴颌骨骨折。本组中有7例漏诊因体位关系及张口摄片受限。
研究组确诊37例中:①2例寰齿关节脱位(5.41%)。②1例寰枢关节旋转脱位(2.70%)。③1例寰枢椎脱位合并横韧带损伤(2.70%)。④7例C1侧块骨折(18.92%),其中寰椎右侧侧块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3例。⑤5例C1椎弓骨折(13.51%),其中C1椎弓骨折合并齿状突、枢椎椎体骨折2例。⑥4例C2椎板、棘突骨折(10.81%),其中C2椎体骨折合并椎板、棘突1例,伴Hangman骨折2例。⑦6例C2椎体骨折(16.22%),其中C2椎体爆裂骨折伴碎骨片后移致椎管狭窄1 例,C2椎体骨折合并棘突骨折3例,且骨折移位不明显单纯C2椎体骨折2例。⑧11例齿突基底部骨折(29.73%),其中5例伴有颅脑损伤,1例眼眶骨折,1例颧弓骨折,3例下颌骨骨折,1例颞颌关节脱位合并下颌头骨折。本组中有2例漏诊由于患者烦燥不配合引起的运动伪影,图像显示不清。
上颈椎解剖结构较特殊、复杂,与下颈椎创伤诸多方面有较大差异,如临床表现、损伤机理和治疗等。研究显示,颈椎脱位及骨折为严重创伤,特别是上颈损伤,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随时可引起死亡。上颈椎创伤是主要造成寰枢椎不稳定的原因,患者枕颈部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头颈部活动障碍,旋转及倾斜困难,并发意识障碍及其他创伤,因此,需加强对此病的重视,患者受伤后需及时入院就诊,早期确诊,及时予以治疗,减轻疾病的不良影响,促进身体早期康复及功能恢复[3]。上颈部解剖具有多骨、不规则骨特点,结构比较复杂,骨折隐蔽性强,易引起漏诊。
报道另显示,脊髓损伤恢复与脊髓压迫解除、寰枢椎脱位纠正关系密切。颈椎管径宽,有较大缓冲空间,寰枢椎损伤后机体没有脊髓损害典型症状及特征,易漏诊。受伤后,患者头颈仰伸及倾斜困难,下颌骨重叠,颈椎骨折的患者特别要注意防止头部搬动,搬动头部容易引起二次伤害,加重脊髓损伤,严重者引起患者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在临床医生的帮助下操作,要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线并用颈套保护,不但操作不便,而且图像质量因病变组织结构重叠或外伤后椎体骨折脱位变形而影响观察效果,常导致误诊或漏诊,仅凭X线,无法清晰显示较隐匿的骨折,加上患者因肌肉痉挛和疼痛等摆位困难,无法张口摄片,进行寰枢椎关节检查,无法观察寰枢关节间隙情况,故X线诊断效果不佳[4]。常规CT无法立体、全面的显示骨折椎体序列及位置,无法明确诊断隐匿骨折。MSCT为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优点如下:①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较高,图像清晰度高,可良好显示无移位骨折线,且对于复杂部位的骨折后骨空间改变和骨折片数量、位置等也能良好显示。②扫描速度较快,特别适用于诊断急诊创伤。③运用先进计算机技术,缩短成像时间,在最短时间内重建CT图像,且图像具有多方位特点[5]。④一次扫描便能重建成像,既能有效降低机体X线接受量,减少患者搬动,尤其是减少颈椎搬动,预防损伤加重且又能节约X线管损耗。
给予颈椎轴位MSCT扫描,施行多平面及三维图像重建,使骨折数量、类型、部位和骨折片分离情况、关节脱位旋转等直观、清晰、逼真的显示,且利用三维重建,将图像任意旋转,以最佳角度观察骨折块、骨折线与整体骨之间的关系,对复位手术操作有特别重要的作用[6]。报道显示,对此病患者进行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可精确、直观的显示病变立体形态,对各个解剖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详细了解,实现非损伤性立体解剖。本研究中,研究组经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确诊37例,诊断准确率94.87%,而对照组经常规X线检查,确诊32例,诊断准确率82.05%,前者明显较高,说明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有很大诊断价值。
综上可见,上颈椎创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诊断准确率高,有很大价值,尤其是行一次扫描不需加大放射剂量,不增加患者搬运次数即可获得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的CT图像,提高了骨折及脱位部位的检出率,最主要是可根据受伤部位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因而在上颈椎创伤中起到尤为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入路方式提供帮助。
[1]孙世毅.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颈椎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34-35.
[2]江浩.骨与关节MRI[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
[3]薛彩霞,王东江,张越,等.MS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1):32-33.
[4]唐运成,高建华,张瑞平,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6,21(6):593-595.
[5]韩舒,王厚均.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在上颈椎外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9(8):155-156.
[6]刘潇,倪同辉,曾祥柱,等.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颈椎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