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作用分析

2016-03-12 03:23陈瑞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2期
关键词:保肝乙型干扰素

陈瑞红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临床研究指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极易反复发作,引起肝癌、肝硬化等恶性疾病[1]。近年来有报道指出,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是导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2]。本次研究为探讨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例,并分别对其进行传统保肝治疗和干扰素α-1b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肝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器官病变、失代偿性肝硬化及重叠和混合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均为接受免疫调节药物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48例,29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21~57岁,平均(37.2±6.9)岁;对照组48 例,27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23~59岁,平均(37.5±6.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保肝治疗,给予患者门冬氨酸钾镁、甘草酸二铵、凯西莱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给予患者重组基因干扰素α-1b(由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5 mu/ 支),每日1支进行肌肉注射,持续注射15 d,之后改为每隔1 d肌肉注射一次,持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肝功能: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进行检测记录;②血清标志物:对两组患者的HBV-DNA、HBeAg阴转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检测方法

该次研究中,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HBVDNA水平进行检测,相关试剂由中国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参考水平为1×103 copies/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HBeAg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速率法对ALT、AST水平进行检测,其中,ALT参考水平为10~40 u/L,AST参考值为10~40 u/L。

1.5 统计学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并对其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对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结果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其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其ALT水平为(41.4±5.7)u/L,AST水平平均为(35.7±4.3)u/ L;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其ALT水平平均为(159.5±11.3)u/L,ALT水平为(129.5±7.4)u/L,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其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阴转情况对比结果 例

3 讨论

调查指出,目前我国约1.2亿以上的人口均携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其中,25%左右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3]。目前,临床普遍认为有效的清除病毒,促进肝脏炎症坏死的减轻,防止肝癌及肝硬化的发生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难点及重点。当前,大部分学者均认为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中,近年来,有报道指出,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面具有较为满意的效 果[4]。

临床试验证实,干扰素α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干扰素通过同细胞表面受体进行结合,诱导细胞合成并分泌多种抗病毒蛋白,并对细胞内病毒的繁殖进行抑制,从而促使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提升,加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传统保肝治疗主要为通过药物治疗以促进肝功能的改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促进病毒水平的降低。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传统保肝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其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提示同传统保肝治疗相比,干扰素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更加显著的抗病毒治疗,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关资料指出,干扰素作为一种常用抗病毒药物,不仅能够调节免疫、抗病毒,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部分报道认为,肝细胞损伤是造成肝纤维化的主要因素,机体在感染肝炎病毒后,免疫系统活化,合成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从而诱导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从而引起肝出现纤维化[5]。因此,有学者认为,采用干扰素对病毒性肝炎进行治疗,可有效抑制慢性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肝纤维化,从而降低肝癌、肝硬化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其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的好转,对于防止其病情继续恶化,引发肝硬化、肝癌等恶性疾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能够有效促进血清病毒水平的降低,有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的好转,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李明慧,谢尧.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11):1106-1111.

[2]张文彬,王欣怡,刘金霞.聚乙二醇干扰素致老年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症状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1):1495-1496.

[3]牟建立.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0):1269-1271.

[4]刘雪梅,朱跃科,刘海霞,等.干扰素治疗老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3):3033-3035.

[5]孙冉,余祖江.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机制[J].医药论坛杂志,2010(22):205-207.

猜你喜欢
保肝乙型干扰素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应用
保肝合剂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