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文,利焕廉,王恒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 眼科,广东 深圳 518000)
过敏性反应主要有两个阶段,首先,变应原刺激机体使之处于致敏阶段,然后,机体再次接触同一变应原,引起体内各种靶细胞与IgE结合后释放出各类致敏因子作用于受体使机体处于过敏阶段[1]。鼻黏膜和眼结膜的组织学结构类似,变应原在攻击机体时两者会同时发生病理改变。为进一步探讨过敏性结膜炎和变应性鼻炎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对疾病预防和诊治水平的意义,笔者作此研究,现报道如下。
研究人群为本市各医院随机抽取的255名鼻眼疾病患儿,纳入标准为患病时间3 d~12年,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他无关变量基本一致,已接受眼科或/和耳鼻喉科专科治疗和相关影像学检查。
通过研究样本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及诊治经过、疾病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相应值。再将过敏性结膜炎和合并变应性鼻炎的68 例患者使用鼻眼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①通过SPSS 17.0对数据进行特殊处理,计量资料用统计表来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用比值比(OR)反映变应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的关联强度。
眼科疾病患者有133名,其中,67例(占50.38%)儿童有过敏性结膜炎,66例(49.62%)无过敏性结膜炎;耳鼻喉科患者共计有122名,其中,60例(49.18%)有变应性鼻炎,62例(50.82%)无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有:①鼻痒,合并变应性结膜炎时可有眼痒及充血;②喷嚏;③鼻涕;④鼻塞;⑤嗅觉减退。过敏性结膜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有:眼痒、流泪、灼热感、畏光及分泌物增多等。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见表1,根据表1结果计算:有过敏性结膜炎但无变应性鼻炎患者36例(眼科疾病患者中67人患过敏性结膜炎,31人两种疾病都患,故36人有过敏性结膜炎但无变应性鼻炎),无过敏性结膜炎但有变应性鼻炎者32例(耳鼻喉科患者中患变应性鼻炎60人,两种疾病均患的有28人,故无过敏性结膜炎但有变应性鼻炎32例),通过SPSS 17.0对数据进行特殊处理,计算两者相关性数值为2.24,且P<0.05。故表明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有统计学关联。
表1 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异性鼻炎的相关性 例(%)
鼻眼联合治疗的患者中,无效者16例,占23.53%;有效者8例,占11.77%;显效者为23例,占33.82%;痊愈者为21例,占30.88%。
病因:①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原因(变应原):包括花粉、植物、真菌、尘螨、室内真菌及动物皮屑等;②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变应原):屋内尘土、螨,花粉、真菌、动物皮屑、植物、食物及口服药物等[2]。
发病机制:①过敏性结膜炎:变态反应类型为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超敏反省)和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以速发型为主,由IgE介导,靶细胞为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致敏阶段介质为组胺及激肽酶原,反应阶段介质有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等;②变应性鼻炎:属于速发型超敏反应。
可见,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有相同的病因,在发病机制上也有一定的联系。此外,鼻黏膜和眼结膜的组织病理学结构类似,首次接受变应原刺激后产生的体内抗体在再一次接触变应原后,无法精确识别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则两者都会成为抗体的无差别攻击对象,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的眼部症状和鼻部症状。然而,过敏性结膜炎的两个阶段是连续过程,而变应性鼻炎在发病机制上,它的早期反应阶段和晚期反应阶段之间常有一个明显的时间间隔,此处,仍需做更先进的调查分析和实验室研究。
诊断价值:①IgE定量分析:优点是操作简单,提高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率,支持变应性鼻炎的检查。缺点是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即使缺少IgE也不能排除疾病;②变应原激发试验和皮肤点刺试验:优点是在诊断变应性鼻炎时皮肤点刺试验较为可靠便捷,在查找变应原及变应原引起的临床表现上也有较高的价值,此外,还可以用以观察抗过敏治疗的效果。缺点是阳性检出率低,而且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③细胞学检查:优点是此为无创检查,通过检查是否有变异的上皮细胞及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增加可提高确诊率;④皮肤试验:优点为可以确诊某一可疑变应原。方法为可在皮内或者是皮肤表层对变应原(花粉,螨,动物皮屑等)进行检测;⑤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优点为可用于有严重皮疹和不可以停止使用抗组胺药物的患者;缺点是价格昂贵,且敏感性低于皮肤试验;⑥诊断过敏性结膜炎有价值的其他手段:结膜分泌物涂片及结膜刮片检查、结膜活检;⑦诊断变应性鼻炎的其他检查:CT扫描有助于早期诊断该区域内的病变,同时指导治疗过程和判断预后;鼻内镜检查可以明确观察到鼻腔的临床表现。指导治疗:①一般治疗:不接触变应原是最为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尽量找出变应原极其类似物予以隔离。如杀虫剂消灭虫螨,春季减少户外运动避免接触草地、花粉,减少与动物亲密接触等;②药物治疗:a.抗组胺药:常用的有0.1%的依美斯汀滴眼液。合并眼外症状,可以口服使用。常用的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及异丙嗪等。同时联合使用血管收缩剂,往往可以减少使用剂量,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b.肥大细胞稳定剂:常用药有色甘酸二钠及奈多罗米等。总体治疗效果不及抗组胺药,仅适用于轻症患者,但对抑制流泪效果胜于后者。使用时机是最好在接触过敏原之前。c.抗胆碱药:抑制分泌亢进,减少腺体分泌。d.血管收缩剂 :减轻充血,缓解症状。可用肾上腺素萘甲唑林、羟甲唑林等。注意用药持续时间限制在1周内以防止造成药物性鼻炎。e.糖皮质激素:机制为抑制靶细胞和黏膜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数目,稳定受体降低其敏感性,抗胆碱能作用。主要用于严重的过敏性反应,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注意疗程不可太长,剂量和给药时间都要慎重把握,尽量减少副作用,以免引起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及氟米龙等[3-4];③脱敏治疗(特异性治疗):此法用以增强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力,在反复少量递增接触变应原一段时间后达到不发病或发病症状轻的效果。但是,此法耗时极长,难以长期坚持;④专家会诊:在眼科和耳鼻喉科医生的共同参与下制定治疗计划[5-6]。
此次研究中的不足:没有对疾病进行更细的划分,没有分类讨论其进展,在讨论治疗手段上建议可以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许多疾病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常为多种疾病并发,机体在解剖学基础上相互关联,在病因学上有共通之处,临床表现为重叠性,更迭性,因此,需要严格掌握好疾病的关联性,在早期预防上有备无患,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早期诊断时严格筛查,防止并发症;早期治疗,治疗方案多样化,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1]苏亮,林鸣国,姜立波,等.舟山海岛儿童变应性鼻炎多学科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杂志,2015,23(1):26-30.
[2]赵璐,孙秀英,喻意美,等.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及鼻眼联合治疗的研究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3):229-232.
[3]孟娟,刘亚峰,张虹婷,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眼部症状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7):1321-1325.
[4]李京,李冰,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所致干眼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60-61.
[5]赵洁,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5):51-52.
[6]宋晗,石峰,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校医,2012,26(9):70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