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

2016-03-11 15:28张海霞
考试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化学教学高中化学

张海霞

摘 要: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STSE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各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育”具体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生活化教育 化学教学

1.生活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即将经历的生活实际为落脚点,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并能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有效的教学不是“告诉”能起作用的,而是有必要与学生共同探索具体问题,在此过程中交流、相互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1]。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并界定了生活教育的具体内涵: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赋予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说,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2]。

STSE是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英文缩写。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了STS教育思想后,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有必要将环境教育纳入公众科学素养教育的范围。因此,在1996年美国率先提出STSE教育观念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时将STS教育理念发展为STSE[3]。

2.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实施途径

2.1明确教育目标,理清教学思路。

高中化学教师应始终秉承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通过化学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和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提高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化学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重现创设多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生活情境,创设具有趣味性、新意性、探究性的生活化情境,从而展开化学探究,提高学生学习与掌握及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生活化教育模式应用生活化情境作为载体,依据所学化学知识,着眼于学生情感,构建载体、知识、情感有机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2.2立足课本内容,积累生活素材。

立足课本,更要从生活中找素材,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的相关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共鸣,深刻体会化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从身边可以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例如雾霾的成因及危害;从穿着的衣料、食品添加剂到正确使用药物;从生活小实验到史实故事……皆是我们备课的资源。

2.3构建“生活化教育”教学模式。

陶行知提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3.1课堂导入生活化

展示生活实物,引发学生直观思考。例如,教学时“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我由给学生展示一袋“薯片”的配料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配料哪些是食品添加剂吗?他们起什么作用?摄入这些添加剂,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呢?”学生的好奇心被勾起来,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纷纷讨论。

列举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研究思考。例如,我授课的班级里设置了“废纸篓”和“饮料瓶回收桶”收集废物,定期售卖废物补充班费,我利用这个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废纸和饮料瓶可以回收利用?还有哪些物品是可回收利用的?”再结合常见垃圾桶的构造,引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直击社会热点,诱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以近年备受关注的“雾霾”现象,引发学生查阅资料,探讨其成因及治理方法,以主人翁的角度意识到“空气质量的改善”人人有责。

演示实验生活化,学生在动手中探索。例如,用厨房用品检验加点盐中的碘;用果汁和废弃的干电池制作“水果电池”……生活化的兴趣小实验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巩固了基本技能,而且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3.2剖析知识生活化

在授课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生动形象的事物很感兴趣,但是对抽象的化学知识摸不着头脑,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生硬接收,这样的知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很浅,容易遗忘。因此,我常常在解释复杂的化学理论知识时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知识或生活经验类比理解,使学生根据熟悉的情境理解并接纳新的知识。比如,讲到“物质的量”这一抽象的概念时,我将其比成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的“斗”,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这个概念链接宏观物理量和微观例子的桥梁作用;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是得失电子数之和,我以学生之间借钱打比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当用生活常见现象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就能够把抽象变直观,把模糊变清晰,帮助学生迅速理解。

2.3.3课后训练生活化

习题训练生活化,针对课堂内容有效编制习题,使习题充满生活气息和趣味性,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习题氛围中解答,不仅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而且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后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研究的课题与课本息息相关,开展校本课程“身边的化学”,在学校开展“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健康食谱”等活动,用宣传板报的形式展示成果。

2.4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纸笔测试简单地用分数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仅考查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笔者赞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包括定期测评的笔试成绩、个人和小组的实践作业;定性评价包括学生的口试成绩、调研报告、小组讨论发言情况。

参考文献:

[1]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5):17-22.

[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行知讲堂,2006(1):10-12.

[3]陆真,林菲菲,魏雯.加拿大科学教育中STSE理念及在化学教材中的体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56-59.

[4]石敬珠.苏教版《化学与生活》模块教与学情况调查及处理策略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32-34.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育化学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建构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