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一)》与高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1 13:39:05霍雨霞萨玉龙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课程教学

霍雨霞 萨玉龙

摘要:为了加强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与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相结合。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舌尖上的中国(一)》;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是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从食品工业技术的角度,阐述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1]。《舌尖上的中国(一)》是央视纪录频道2012年播出的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2],该片不仅仅是美食纪录片,通过美食还展现了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该片与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课程以人和食物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完全吻合,可视为该课程的活教材和动态的体现,将该片与该课程相结合教学不仅使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变得易于接受,而且使学生认识和热爱食品专业,整个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得非常流畅,教学实践效果非常显著。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按照本课程教材设计和教学大纲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具有普遍性。为了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为: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基础知识与物质代谢内容整合到一起,将酶的内容添加到蛋白质基础知识中。整个课程分成了两大模块,第一大模块为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代谢,包含六章内容分别是水和矿物质、糖类及其代谢、脂类及其代谢、蛋白质和酶的代谢、核酸及其代谢,维生素;第二大模块以食品的色香味为一章内容,包括食品中的色素,味觉物质和嗅觉物质。调整后的教学内容采用陶冶法这种教学方法,将七集纪录片与整个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具体结合方法见下表。

二、启发式教学法与举例论证式教学法相结合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它能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产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放映纪录片时,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对将要讲解的教学重难点进行预习和铺垫。在第一集《自然的馈赠》结尾时,职业挖藕人茂荣和圣武兄弟每年出门7个月采藕谋生,藕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正好为第二章糖类及其代谢的讲解提出了很好的问题。该纪录片实例非常丰富,采用举例论证式教学法,使一些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更贴近于学生生活和思维。

三、教学效果总结

生动鲜明的纪录片引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把理论性较强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变得有趣味,解决了教学难点,使教学过程变得流畅。通过讲述奶豆腐、毛豆腐、酱的制作过程,了解了蛋白质的来源,进而讲述了蛋白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效果显著,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该节的内容。

通过该片与食品生物化学教学相结合教学,食品生物化学专业课测试合格率为100%,学生平均成绩达84分,与历届食品专业学生食品生物化学专业课测试平均成绩68分相比,成绩提高显著,大大降低了该课程的教学难度,为该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总之,通过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的重塑和实践教学,探索出了教学效果显著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将德育渗透于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琼.食品营养与卫生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王立影.普通人视角的味觉审美——浅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J].今传媒(学术版), 2012,(10).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中国课程教学
任长箴:我的情怀主义专访《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执行总导演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49:23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3:08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7:44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4:40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9:36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5:30
从《舌尖上的中国》看纪录片的情感表达
活力(2016年5期)2016-06-23 18:31:14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镜头语言的运用
记者摇篮(2015年3期)2015-03-20 18: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