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梅
细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田秀梅
目的 探究精细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20例,对照组4055例。对照组行常规门诊护理管理,观察组行精细化护理管理,观察对比2组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医疗意外事件率为0.23%,低于对照组的
2.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并发症率为0.57%,低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2.4)分,高于对照组的(78.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及整体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精细化管理;门诊;护理管理
门诊护理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亦是反应医院整体形象、医院综合实力的缩影,良好的门诊护理管理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正确、满意的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该管理模式具有全员、全程、全面及量化的特征。为此本院将精细化管理思路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分析其运用效果,进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泽普县人民医院门诊接收的84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20例,其中男2400例,女2020例;年龄18~86岁,平均(42.3±2.5)岁。对照组4055例,其中男2200例,女1855例;年龄19~87岁,平均(43.5±2.6)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门诊护理管理,观察组行精细化护理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建立完善机制 根据门诊特点,以等级医院复审为契机,制定并完善各种岗位职责、制度、流程、标准,是护理工作文件化、程序化、规范化[1],针对护理质量、护理风险、护理操作流程、院内质控、满意度等管理难点,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使门诊护理管理有章可循,明确岗位职责,并定期考核,每月按相关考核标准逐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追踪检查,限期整改,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并适应现代护理管理模式的发展。
1.2.2 强化服务意识 更新护理观念,采用集体宣教模式,经“有意识”地引导,讲解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并结合疆内外成功管理案例予以深刻讲解,使全体护理人员由传统护理服务理念逐渐转向精细化护理服务理念,进而使护理人员提高主观能动性,培养忧患意识,深刻理解细节决定成败的重要性。
1.2.3 整体素质培训 (1)对新入职的年轻护士,实施“一对一”带教培训方式,主要培训内容为门诊护理相关规则制度、基础护理操作、常见门诊疾病护理及突发病情的急救护理等,通过对各个培训内容精细分解培训,以使新护士能及早进入护士角色。(2)对中青护士,根据其能力开展针对性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基础临床护理、专科操作理论、国内外前沿护理操作技术、应急预案、与患者沟通能力、人文素养等,以提高中青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2.4 强化护理服务流程中的细节 细化护理服务流程是将常规护理进一步深化的具体体现,通过精心设计、优化患者各项检查和治疗护理操作的服务流程,使每一细节管理都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得到深化管理,并以流程作为主线,确保各个环节无缝隙地进行开展,从而使各个护理技术均在具体、规范化的流程中得以细化管理,通过细化的操作流程指导护士的技术操作,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2.5 明确工作责任 实施三级责任管理,即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护士长实施统筹式管理,在负责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负责护理质量的控制及检查,并熟悉责任组长工作开展情况,掌握责任护士基础落实情况。责任组长实施现场式管理,动态掌握门诊危重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本组责任护士的工作,体现能级对应。责任护士实施岗位式管理,负责分管患者的各项治疗、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1.2.6 人性化服务 重视细节服务,提供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门诊就医环境和服务内容,使患者在温馨的护理服务中接受治疗。本区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服务对象80%为农民,因语言、习俗不同,服务上也是因地制宜,编制了双语就诊流程,双语标示,双语健康知识宣传册等,大厅设专人流动式的分诊引导排队挂号,如为失语患者提供信息交流本,使之更符合患者的个体需求。同时,延伸护理服务到院外,以保障护理服务的连贯性,如采取电话预约和医生工作站预约,电话家庭回访,了解患者经门诊诊治后的治疗效果,并给予必要的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的复诊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2组医疗意外事件、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评定标准 医疗意外事件主要是指跌倒、坠床、误吸等;护理并发症主要指管道脱落、药物过敏、静脉炎、感染等;护理满意度由本院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内设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技能、人性化护理、护士责任感、分级护理、护理并发症及医疗意外,每个项目20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医疗意外事件10例(0.23%),护理并发症25例(0.57%);对照组医疗意外事件121例(2.98%),护理并发症283例(6.9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24.83,P<0.05)。
2.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2.4)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8.2±3.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5,P<0.05)。
精细化管理引用到医院门诊,以设置和管理好每一个环节,就诊流程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的接待方式、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就诊者的期望值,门诊的就诊环境是否完美和服务是否到位,门诊管理者分析门诊护理中的不足,通过采用精细方式重组医院的业务流程,对错误和偏差加以改进,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更多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服务[2-3]。
本文研究中,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规章制度的制定,使门诊护理管理有章可循;应用于转化服务意识,可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4-5];针对性技能培训,以增强整体综合素质;应用于护理服务流程的细节中,可使护理操作更合理,并最大限度避免护理操作中存在的缺陷,保障护理安全[6-7];应用于工作责任的安排中,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应用于提供人性化门诊就医环境和服务内容,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院的形象[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及整体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 王艳丽,姚晚侠,芦沁蕊,等.精细化管理在妇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10(2):325-327.
[2] 蔡燕颜.精细化管理在采血处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8(7):80-81.
[3] 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9):54-56,76.
[4] 莫献洁,黄梅.精细化管理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64-165.
[5] 池末珍,杨蓉.精细化管理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体会[J].全科护理,2012,10(6):548-549.
[6] 蔡燕颜.精细化管理在采血处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0(7):80-81.
[7] 王宝娜,王利,马晓灵,等.精细化管理在静脉输液港日常护理流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2(1):110-111.
[8] 李聪芳,韩利民.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效果评价[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4(2):255-2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7.081
新疆 844800 泽普县人民医院 (田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