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方,张 静
应用型护理高等职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张小方,张静
通过分析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局限性,基于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能力提出并构建“四个平台、四个实践教学层次、三个阶段、五种训练模式”的“四四三五”应用型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实验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评价;监控
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变革,护理工作模式、护士的角色和任务、护士的工作范围及内容也随之改变[1]。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局限性与新的医疗模式转变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医疗服务机构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长。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实践,即加强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2]。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是推动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3]。
目前,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验教学多沿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了护理实验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许多学生一旦进入临床,面对真实的病人和复杂的疾病,不能将所学护理知识综合应用到临床中。因此,当前的实验教学体系不利于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其局限性总结如下。
1.1实验项目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以训练护理基本技能的经典实验和强化课堂内容的验证性实验为主,结合护理专业临床的自主设计性实验较少。实验内容多是个体化的单项护理操作,围绕本课程的知识点而设,各课程的实验项目相对独立,部分内容重复,少有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护生严格按照“具体操作步骤”,跟着教师的示范反复练习,没有形成合理、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与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1.2实训内容陈旧,与临床应用脱节随着医院护理技术的不断更新,部分实验内容明显不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现状,与临床护理实际脱节较大。护理实验教学设计和内容由于受教材、教学设备更新速度较慢等因素的影响,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真空采血器等目前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国内许多护理院校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均未涉及此项内容[4]。
1.3实验教学方式落后传统的护理实验教学是在规定的实验完成时间内,在固定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模型上完成固定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步骤。这种被动的重复练习的实验教学方式,使许多学生不会设计实验,不会观察分析问题,实际应用能力较低。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受护理模拟人的局限性影响,教学手段单一,实训技术手段落后,多数院校未能利用网络技术开设虚拟实验,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4实验教学质量监督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护生在模拟的实训室由教师指导进行技能训练,实验教学评价多局限于院内教师和教学督导的评价,没有护理一线人员的参与,也缺乏行业用人单位的评价;校内的教学督导发现问题后,只提出意见,缺乏具体整改措施,无逐项落实和追踪整改监督机制,使得一些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强调素质提高、突出创新意识为重点,以课内与课外结合、模拟与实训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全方位实践教学改革为思路,突出临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构建主要由四个实践教学平台、四个实践教学层次、三个阶段和五种训练模式的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
2.1四个平台包括:①基础医学实验课平台,主要开设的实验课程有《护理应用解剖》《用药护理》《病理学基础》《人体机能》等,为学生学习实践技能打下基础;②护理专业基础课实验平台,主要开设的实验课程有《基础护理技术》《护士职业礼仪》《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健康评估》《护理伦理》等,这些课程实验让护生初步掌握从事护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③护理专业课实验平台,主要开设的实验课程有《急救护理技术》《围手术护理技术》《内外科护理技术》《妇婴护理技术》《护理事务临床处置》《康复护理技术》《老年护理技术》等,这些实验课程使护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从事护理专业实践活动的实践能力;④护理综合技能实训平台,以“任务驱动、项目案例教学”为主线,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应用综合模拟实验人或标准化病人实现模拟临床的真实情景,将护理知识、技术与疾病案例结合,培养护生在真实的情景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2.2四个实践教学层次包括:①基础操作性实验层次,基于基础医学和护理专业基础课实验,开设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训练护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护生良好的实验规范。②实践专业技能训练层次,以护理基本专业技术训练为主,重点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护理专科技能等方面的基本技能。③综合设计性实验层次,以临床典型护理病案和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实验为主,通过教师拟定或学生自己设计的课题实验开展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④创新性实验层次,设置创新学分,为学生创造机会参加校级及校级以上的各种护理技能大赛,吸纳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和合作医院的科技攻关项目,接触实际应用,提高创新能力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的潜能,快速提高学生实践综合能力。
2.3三个阶段指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各阶段。在规范护生的基本技能操作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专业技能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遵循三年制高等职业高等专科护理专业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层次性、渐进性原则分阶段设置实验项目。在实验类型设置上,三个年级不同阶段有部分的重复和递进,四个不同实验层次相互呼应[5],实现了护生三年学习不间断和实验能力培养层次不断提升的目标。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护理专业技能层次的不同要求,各年级的实验项目设置要求有所侧重。第一阶段课程设置以基础医学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基础医学课程实验项目为基础操作实验层次,侧重于验证和演示性实验,专业基础课侧重于实践专业技能训练层次,以演示性实验为主,课程学习结束时每门课程可开展1项或2项综合设计性实验;第二阶段课程设置为临床专业课,实验项目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第三阶段为护生进入医院实习阶段,实验项目侧重于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应用临床真实病案开展综合设计和创新性实验。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护生可通过护理技能竞赛和教师的科研课题提升自己的创新应用能力。
2.4五种训练模式包括:①课程实验训练,利用校内实训设备和模型,对护生进行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②开放性实验训练,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验条件推行多形式的实验室开放,全天候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6]。如人体解剖和形态学实训室采用全天候开放,学生可随时到实训室参观学习;基础护理实训室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采用定时开放模式,护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对已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临床护理课程实训项目侧重于综合设计,采用预约开放模式。③临床综合技能训练,以临床常见重大疾病案例护理为主线,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应用综合模拟实验人或标准化病人实现模拟临床的真实情景,将护理知识、技术与疾病案例结合,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对护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基地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目的。④岗前培训,为了加深学生对医院工作流程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认识,强化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临床应用,使护生在入院实习中能较快地适应护士的角色,设置了临床常用技术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医德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理应急预案、护理安全及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的岗前培训内容。通过实习前岗前培训,护生能尽快适应医院岗位工作。⑤校外基地实验(实习)训练,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建立了四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医院以及数十个签约的医(医院)校共建实践基地。聘请医院高等职称并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为我校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依托于临床真实病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实战训练,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综合性的实践锻炼。
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实施时是否能产生好的效果,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来支撑[7]。以高等医学教育和教学改革趋势为指导,以为医疗机构护理岗位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探索和构建新型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3.1基于护理岗位能力加强实验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对护理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与学校教师共同确定实验课程结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案、实验环节等内容[8]。同时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积极推进实验课程改革,加强实验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①与临床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相结合设计教学内容。根据临床工作岗位需要确定实验内容,避免片面追求大而全,删除临床已经过时的内容。如对一些临床护理操作常用的实践技能需要强化,而对一些临床上运用较少的内容以“了解”为要求。②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验教材。以职业标准及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教材框架;以病人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基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体系,构建全新教材编写框架,设置项目下的子项目和任务[9]。③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推进实验课程改革。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依据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通过项目导入、布置任务和分析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进入角色、讨论任务和创设工作情境、完成任务和评价交流、提升认识等五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现实验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一致。学生在任务驱动的压力下,变被动为主动,有了学习动力和方向,知道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要做什么、怎么做,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
3.2基于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丰富教学手段基于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师生互动教学平台”。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库,其功能模块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信息发布、答疑、讨论、考试、学习活动、博客日记等部分组成。在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基于护理岗位工作过程设计理论和实验课程标准,教师通过搭设临床护理教学情境,使护生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在任务驱动下逐步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同时促进了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了主动式、协作式及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提高[10]。
3.3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是保障护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之一[11]。我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借助我校护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平台,加强外教与我校教师的协作交流,定期开展国内外的师资培训与在职研修,加快专业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通过严谨的行业和专业调研,制定应用型护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设置多样,贴近护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教师“双师”素质,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通过校企(医院)合作,派遣专业教师深入临床一线定期实践锻炼,聘请一线护理专家参与教学和管理,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研讨岗位群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要求,共同制定实践项目内容,重点提高教师的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对接能力,培养双师素质。三是依托护理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鼓励教师进行应用型科研项目的申报。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根据教学需要转化为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这些内容融会贯通于课堂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4加强教学效果评价,改革考核方法根据护理实验技术操作的特点和高等职业高等专科护生的认知规律推行校内师生互评、校内督导组评价、校外行业专家评价、行业用人单位评价等教学效果评价制度,收集合理化建议和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同时教学效果的评价要突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采用基于“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把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有机结合起来评估教学效果[12]。如采用临床真实病案,通过情景模拟对护生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过程操作考核,同时注重整体性、系统性、人文关怀和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能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以“基础牢、有创新、重应用”[13]为基本原则,充分利用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条件,构建“四四三五”应用型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便于培养护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创新素质。但因为专业特点的差异,应用型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重建和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实现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对接。
[1]陈茜.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6):273-274.
[2]李琳.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讨[J].武夷学院学报,2010,29(4):192-194.
[3]张晓杰,杨立群,李强.护理教学改革在培养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192-2451.
[4]马小琴,沈勤.高等护理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7A):1771-1772.
[5]董丽萍,刘宁.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21-124.
[6]张敬爱.高校化学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0(40):195 -196.
[7]邓建华.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23-125.
[8]林年冬.整体优化本科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44-150.
[9]何见平,杨运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在高职护理技巧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78-79.
[10]丁革媛,宋杨,刘彤.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微机与应用,2013,32(10):11-16.
[11]李晓菁.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结构模式的构建与优化[J].教书育人,2014,15(5):56-57.
[12]张蕤,徐鹏,方明峰.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课程考核方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4,28(4):129-133.
[13]伍礼杰,汤光华,曾春霞.应用电子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1):82-83.
(本文编辑崔晓芳)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 - oriented nursing higher voc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Zhang Xiaofang,Zhang Jing
(Huanghuai University,Henan 463000 China)
2014年河南省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编号:WJLX2014149;黄淮学院教学工程项目,编号:院字[2012]241号。
张小方,讲师,硕士研究生,单位:463000,黄淮学院;张静单位:463000,黄淮学院。
G642
A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30.024
1009-6493(2016)10C-3795-04
2016-01-05;
2016-09-11)
引用信息张小方,张静.应用型护理高等职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6,30(10C):3795-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