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奎 黄礼岗 卢文风 张恩广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现代农业是重庆农业发展的重点,自2015年重庆市启动青年农场主培育工作以来,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为代表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需求导向、模式创新”的工作格局。但同时也存在着学历结构普遍偏低,政策环境不完善、技术水平薄弱、管理和营销能力不适应市场、土地流转不畅、财政支持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农产品市场运作较难,大市场与小农业的矛盾很难缓和等现象,现代青年农场主及现代农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瞄准重庆现代农业发展瓶颈,探索现代农场“掌门人”的涵养新模式,引导鼓励青年人回农村、留农村、扎根农村“开花结果”,让现代青年“农场主”示范引领的“星火”燎原重庆,是当前重庆农业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破解现代“三农”问题,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瓶颈,解决人才问题是关键。现代青年农场主作为现代农业的领军人物、行业领袖,以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为抓手,将为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完善引领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现代有为青年投身于现代农业,让农场主安心、放心,解决其后顾之忧,是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这便需要政府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建设各项长效政策机制,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顶层设计来为农场主稳定军心,成就梦想。
统筹整合当下各类强农、惠农资金,争取从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部分资金,设立“农场主”发展资金,为确保资金有效、合理的使用,必须整理资金管理委员会,通过制定《重庆市现代青年农场主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资金渠道来源,扶持对象,扶持原则,资金使用方法,资金申报、审批与分配,拨付与监督,管理绩效考评等。
一是,各区县农委以授信的方式,加大对现代青年农场主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认定的等级,分别对初级、中级、高级农场主,提供不超过20万元、30万元、50万元,为期2年的创业扶持全额贴息贷款,采用“先缴后补”方式。如农场主成功晋升等级,则可可申请差额部分的贴息贷款。二是,摸索制定适合“农场主”的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政府应鼓励通过认定的“农场主”以个体身份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解决其老无所养的后顾之忧。其具体的缴纳方式可参考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缴费费率为20%,其中个人缴费8%,其余12%从“农场主”发展资金中列出专项补贴,同样采取“先缴后补”方式。
为了进一步发挥重庆现代青年“农场主”的示范引领作用,明确“农场主”晋级评判标准、行业考核标准,为现代青年“农场主”树立一个“为人标准”便显得尤为重要。重庆市现代青年“农场主”职业资格标准分别从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农场规模、管理效益、市场拓展、“云端”运用等方面入手,设计规划了“农场主”由初级到高级的成长路线,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实施精准指导、精准扶持、精准培育和精准考评的准则。依照《重庆市现代青年农场主职业资格标准》帮助“农场主”寻梦、筑梦、圆梦。
“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这是坊间流传的一句话。当前农村青年大多选择走出乡村、进城务工。“靠谁种地、谁来种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要吸引年轻人务农,系统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鉴于此,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并借此带动广大农村青年返乡,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弄明便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后,还需全面提升返乡青年青年种植、经营等技术,还需要践行“院校联动”,构建先进的进修课程体系,引领“农场主”创业孵化,为返乡现代有知青年铺设一条通往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光明大道”。
借力重庆市农业类高校、中等职业院校,打造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园。以公益性、开放式、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孵化园为载体,结合现代青年“农场主”职业素质要求,构建适用、先进的课程体系,完善经常性培育制度,对“农场主”家庭成员采取轮训制度,使“农场主”社会涵养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充分利用全市范围内涉农高等及中等院校志愿,为现代青年“农场主”开展学历教育及短期培训。首先,对于培训在选配对象的选择上可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在培育的形式上,可以创新性利用“中、高职衔接”、“半工半读”、“学分银行”等形式,为现代青年“农场主”学历、学识提升搭建“直通车”。其次,对于学历教育,如针对“水产养殖技术”、“农场管理”、“作物生产技术”“畜牧兽医”、等纯农专业的中职、专科、本科学生,农委部门可以在“农场主”发展资金中通过设立专项的方式对该类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学生毕业5年内从事农业相关工作者,并经认定成为现代青年“农场主”的,还可享受“农场主”发展资金中的本、专科阶段学费全额返还的专项补贴政策。
构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政府引导、院校的参与,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践行“社会育人”策略,强化社会在现代青年“农场主”涵养责任中的社会担当职责。
由政府牵头,各区县农委具体负责,一是大力宣传并鼓励有意向的农业类、管理类等专家采用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入股合作等方式(股额不超过49%)融入农场,鼓励各类专家利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为农场服务,帮助“农场主”做活、做强、做精。二是开展“送名师进农场”项目,各区县根据本区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组建专家资源库,将专家资源库中的专家与农场采用定点、精准的方式进行“多对一”的帮扶。确保“稳固扶助”和“技术灌溉”的顺利推进。
在重庆市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采用部门推荐,农委审批选聘的形式选拔教学、科研名师,技术能手等优秀人才组建“社会涵养专家库”,依托现代农业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园”,搭建专家“坐诊型”的“农场主”公共服务咨询平台。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时代已然来临,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必将借力“信息化”东风,通过搭建“智慧平台体系”,使现代青年“农场主”与“物联网”相结合,碰撞出“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型“农业4.0”升级版,才是现代青年“农场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之根本。
借力电商发展东风,改进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以“公司+农场主+网店”模式,搭建新型农产品销售联盟,共建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与展示平台。同时通过引入淘宝大学、京东等培训机构,结合本地化服务,进行“精准化”农村电商扶持。
探索“农场主+互联网”,拓展教育方法和培养方式。探索“农场主”大规模在线“慕课”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创建“慕课农场”、“智慧农场”,努力实现“资讯数据化”、“生产数据化”;结合农业技术传播特点,创新“园校、场校、企校”合作涵养模式,共建智慧云课堂,鼓励将农业课堂进田间、进大棚、进果园、进畜禽圈舍,全力办好“田间课堂”、“流动课堂”。
“三微一端”即微视、微信、微博、客户端,通过“三微一端”的运用,做大“农场主”的“朋友圈”,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维护。
[1]陈学林.农林高职院校“准家庭农场主”培养机制的研究[J].农业教育研究,2013(04).
[2]姜家生.班级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以荃银“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创业试验班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05).
[3]费强,许长荣.以家庭农场主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32).
[4]丁燕.抓好青年农场主培育,充实现代领军人[J].农民科技培训,2016(11).
[5]郭晓华,樊首品.江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工作亮点纷呈——首批现代青年农场主汇报会在南昌召开[J].江西农业,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