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洁萍 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实践与总结
余洁萍 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中职教育较为重视实践能力,而会计课程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专业,是一门具备较强实用性的学科,教学理论应当始终围绕学生。中职会计课堂的教学活动要适应中职综合技术应用的需求,积极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活学活用理论知识激发、诱导和点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实操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只有将实践和理论科学结合的学生才是优秀的中职教育培训出的人才,为了做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当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强化教学水平,不断优化自身素质,完善教学方案。只有一个全面精通专业技能的教师才能为我国培育出符合现实需要的中职教育人才。
中职 会计 教学实践
我国目前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中职教育对于会计专业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开设会计专业的专职不断增多,尽管如此,中职教育活动中的实务教学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中职教育的状态进行分析,摸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实现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会计不单单是科学,还是能够给学生带来生存能力的技术,它不仅仅有理论体系与运作规律,还对操作存在诸多硬性要求。只有充分掌握了会计技能的学生,才能更好的解决客观现实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会计课程缺乏实践性。职业教育在理念上强调学以致用,所以需要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客观接轨,实践与理论实现有机结合。中职会计课堂包含的主要课程有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专业课程,我们不能光重视理论课程,还必须意识到实践课程在中转职业教育中所具备的意义。实践课程依托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以基础性的学科出发,纵深向更加高深的统计学、税法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教育出社会更加渴求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过于将教学内容放在基础会计等浅显的课程内容,甚至对于实践课程是较为缺少的,这样无法培养学生实践经验和能力,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不相符合的,导致培养出来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当今社会渴求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市场最为紧俏的人才却没有得到中职学校的大量供应,使得会计课程缺乏实践性,也没有满足社会真正迫切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客观条件需要优化。现代社会日新月异,过去较为简单的会计工作也随着各种工作内容的更新和高科技的冲击而不断提升人才需求的门槛,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仅仅只是一个行业准入门槛,企业更加需要的是具备良好实践能力,能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的人才。虽然中职学校针对这种情况也开始不断加强学校对于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但大多差强人意。首先过度紧凑的教学任务无法保障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一般来讲学生也会通过理论优先于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将课程活动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在理论教学中,只有临近课程结束的时候挤出较为紧凑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通常用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方式实现实践教学活动。个别学校严格管控模拟实验室,学生能够接触到实践活动的机会匮乏,甚至会出现理论课程时间与模拟实验室开房时间冲突的情况直接阻碍了学生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同时中职学校的会计模拟教学内容与材料与现实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性,导致中职会计实训只能算是原理性和基础性的模拟。
(一)加强会计课程实践性。优化会计基础课程的设置,将课程详尽到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多方面,针对基础课程尽量给予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配合,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合理整合,达到学习效果的优化,培养出全面性的学生。可以采用在理论教学课堂上插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就进行实践活动,进而巩固理论知识,实现专业性较强课程的教学高效化。例如进行成本会计理论教学活动后立即进行分类法、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实操,让学生通过实践经验体会专业理论知识,加深理论知识教学效果。
(二)优化实践教学客观条件。只有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的客观条件,才能从环境上为学生提供利于主动学习的基础,促进乐于学习的掌握了良好理论知识基础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在教学实践上,要不断加强投入时间,目前的中职会计课堂在理论和实训课程安排上缺乏平衡性,所以需要不断整合客观教学实际,科学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占比。会计电算化教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作为提供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应当加大开放力度,开放时间范围应当是利于学生具备足够的练习的,与课堂理论教学的时间范围相配合,以便于学生为原则。提升实践课程中案例的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进度要主动及时的了解,从而选择案例的时候能够做到符合学生学习水平与学习需求,针对性的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中职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就业,所以需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具备专业归属感才能立体化全方面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就业教育融会在中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实现学生职业人的转变,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才能为社会提供复合型的专业实用人才。
[1]严明星.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探索[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1)
[2]熊婷,程博.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基于高职视角[J]. 财会通讯. 2010(24)
[3]京依林.高职会计教学现状与对策[J]. 科技信息. 2010(21)
[4]李惠珍,邬庆莲.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 职业时空. 2010(05)
[5]黄智高.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 职教论坛. 2004(17)
[6]魏钧.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08)
[7]于阳.高职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国证券期货. 2010(09)
余洁萍(1987-),女,广东江门,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会计中学二级教师,管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