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兴 韩佳
【摘 要】 研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而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文章以2009—2013年深市中小板科技型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企业融资能力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分别以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企业规模五个方面作为企业融资能力的代理变量,研究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盈利能力对研发费用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研发人员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对研发费用支出和研发人员投入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成长能力对研发费用支出和研发人员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受企业所处区域差异影响较显著。
【关键词】 融资能力; 研发投入;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6-0035-05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推动一个社会不断前进的革命性力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研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和研发效率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而已有对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致可以归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马伟红(2011)对67家中小板公司样本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税收激励与政府补贴都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成力为、戴小勇(2012)基于2005—2007年30万家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研发投入分布特征及研发强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国内很多学者从微观层面,站在企业的立场去研究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从董事会结构、董事会激励、股权性质等角度去探讨公司治理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然而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仍有待提高,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陈晓红等(2012)以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发现样本企业冗余的财务资源能够促进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因此,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切入点,研究其融资能力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这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另外,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可能会使这种影响又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别,鉴于此,本文将探讨我国经济转型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地区差异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以期挖掘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源泉,分析其行业增长动力,缩小区域影响差异,从而推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归纳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通常需要考虑的指标,并使用SPSS21.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把融资能力指标合成5个综合因子,即盈利能力因子、企业规模因子、营运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成长能力因子5个变量作为融资能力的代理变量。
(一)盈利能力
邹彩芬(2013)基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企业资本结构对R&D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盈利能力对研发投入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吴继忠等(2015)以我国创业板2007—2012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企业能力特征与研发投入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盈利能力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科技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占有市场,相较于传统行业,科技型企业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当中。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待验证假设:
假设1: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盈利能力与研发投入正相关。
(二)企业规模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规模近年来出现新的变化。Shefer和Frankel(2005)在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高科技企业其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负相关。安同良等(2006)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的小、中、大型制造企业研发强度的趋势存在明显的、倾斜的V型结构。那么,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企业规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是否和学者们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还值得探讨。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负相关。
(三)营运能力
陈海声等(2010)对我国2003—2008年间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与R&D强度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每股现金流量与研发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孙荣新(2012)以199家电子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存货周转率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现金流、存货周转率都是周转能力的体现,较强的周转能力意味着企业有着较强的生存发展能力,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数运营资金都来自内源融资,因此更利于企业的研发活动。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营运能力与研发投入正相关。
(四)偿债能力
代创锋(2012)以我国沪市制造业2007—201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偿债能力显著正相关。宋雨(2013)基于我国深证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9—2011年数据对R&D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偿债能力对研发投入产生了重大影响。偿债能力是对企业所融资金的供给者利益最直接的保障。因此,偿债能力强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为研发投入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偿债能力与研发投入正相关。
(五)成长能力
David等的研究认为,研发投入能给企业带来未来成长价值,成长能力越强的企业越有动机加大R&D投入,从而创造成长机会。Harley在其研究中发现,高成长性的企业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为企业创造成长机会。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持续地进行研发投入,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及产品,才能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成长能力强的企业为了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会选择持续地进行研发投入。因此,提出如下待验证假设:
假设5: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成长能力与研发投入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选择2009—2013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研究。依据国家统计局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将所属类型为石油、化工、电子、机械、设备、医疗、生物制药及信息技术行业等的相关企业界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本文研究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1)剔除研究区间内被*ST、ST的公司;(2)剔除与本文研究数据有关,但数据缺漏的公司。最终得到386个样本企业,共1 563个观测点。另外,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其中,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技术人员数量在年报披露时没有统一给出,这部分数据将通过年报按照关键词手工收集得到。数据处理采用软件SPSS21.0、Stata12.0、Excel。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公司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其包含人、财、物三方面的投入,而前两者更为重要,所以本文选用研发费用支出比例(Invest)和研发人员比例(Tech)作为研发投入的代理变量。其中,研发费用支出比例为“研发费用支出/营业收入”,研发人员比例为“技术人员数/员工总数”。
2.解释变量
融资能力:借鉴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共选择出14个指标作为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KMO值(0.654)和Bartlett检验值(0)表明能够进一步对所选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最终得到5个综合因子,并且5个综合因子的累计贡献率高达86.43%。各综合因子包含指标见表1。
3.控制变量
考虑到研发投入不仅受融资能力的影响,同时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经参考相关文献,本文选择以下5个控制变量:公司上市的年限(Age)、领导结构(Dual)、股权集中度(First5)、年度(Year)及行业(Industry)。
(三)模型设定
根据文章研究假设,建立如下模型:
Invest(Tech) = b0 + b1EP + b2Size + b3Operation +
b4Lev + b5Growth + b6Age + b7Dual +b8First5+b9Industry+
b10Year+e (1)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表2的描述统计结果,研发费用支出均值为0.050,标准差为0.045,说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总体还是偏低,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强度还有待提高。研发人员投入均值为0.221,标准差为0.180,从最小值、最大值及各分位数的数值可见企业间研发投入存在不均衡现象。上市年限均值是3.700,标准差是2.982,表明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管理层结构的均值为1.617,标准差为0.486,说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偏好于两职分离。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0.592,标准差为0.155,中位数与均值比较接近,表明我国科技型企业股权相对集中。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为控制非观测效应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进行了豪斯曼检验。Hausman检验的思想是:样本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K的?字 2分布,当H大于一定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时,认为模型中存在固定效应,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当H小于该临界值时,就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本文检验结果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作为解决内生性问题的回归模型。
表3为本文的回归结果。通过表3中列(1)和列(2)的结果首先可以看出,企业盈利能力与研发费用支出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盈利能力与研发人员投入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与研发费用支出负相关和假设1相反,其原因可能是处于利润增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减少研发投入而提升效益,假设1不成立。其次,从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可以看出,企业规模与研发费用支出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研发人员支出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很好地诠释了学者们发现的企业成长过程中研发行为的“V”型规律,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处在“V”型的前半段,这个时期企业更注重扩大规模,而忽视了研发活动,企业认为扩大规模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即假设2成立。再次,从营运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及显著性可见,营运能力与研发费用支出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研发人员投入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营运能力强的公司融资能力强,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相对充足的资金,同时也意识到创新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为了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该结果支持假设3成立。同时,偿债能力与研发费用支出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研发人员投入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对投资人利益最直接的保障,有了充足的资金公司才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这和假设4相一致,即假设4成立。最后,成长能力与研发费用支出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成长能力与研发人员投入无相关性,表明假设5不成立。究其因可能是企业因一时利润增长较快,而忽略了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三)进一步分析
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有可能会对融资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关系产生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样本公司所处地区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并分别对两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10个省和直辖市,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他地区为中西部地区。通过表3中列(3)、(4)、(5)和(6)发现:(1)东部地区盈利能力对研发费用支出的影响和总样本一致,但在中西部地区盈利能力对研发费用支出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可能原因是在中西部地区融资相对困难,资金主要用于能立即获得效益的投入上。同时也发现盈利能力每增加1个单位,中西部地区研发人员投入的边际增加值要大于东部地区。其原因可能是中西部地区资金有限,所以更重视人才,继而加大研发人员投入,以达到创新的最大效率。(2)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的负相关关系并没有因地区差异产生较大变化,但从系数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减少的幅度小,中西部地区更大。这说明东部地区的研发意识要稍高于中西部地区。(3)营运能力的提升能有效促进研发投入,营运能力每增加1个单位,带来的边际投入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由此可以看出,由于资金的限制或研发意识的缺失,中西部地区的研发投入明显低于东部地区。(4)偿债能力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与总样本一致,但与中西部地区没显示出线性关系。其可能的原因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体上较低,融资相对困难,所以偿债能力不能作为研发投入的主要考察要素。(5)东部地区成长能力与研发费用显著负相关,和总样本一致,但成长能力与研发人员投入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可能的原因是成长期的企业有固定的研发小组,一定时期内不会大幅度变动。在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其成长能力对研发投入也不存在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中西部地区市场竞争力小,高成长阶段的企业没有外来的竞争压力,因而不需要耗费大量资本进行研发投入。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2009—201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对融资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提高创新意识。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技术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创新。这就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进行研发投入,不要盲目看重眼前利益,因一时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而通过减少研发投入来提升利润,只有时刻保持创新意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持续地进行研发投入、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及产品,才能保护自身的品牌不被模仿者超越,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第二,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引导中西部地区研发投入。中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金融体系的发展也没有东部地区完善,所以融资问题成为中西部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重要元素,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应建立省级创业引导基金,在社会资本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搭建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发展道路,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由于企业上市年限对研发人员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成立年限越长的企业越意识到研发人员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上市年限短、规模小的企业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加大研发人员投入,让创新人才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领导结构对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因科技型中小企业行业的特殊性和中西部地区地域的特殊性,在企业发展中进行适当的集权更便于管理者作决策,能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晏.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经济,2014(12):114-116.
[2] 成力为,戴小勇.研发投入分布特征与研发投资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我国30万个工业企业面板数据[J].中国软科学,2012(8):152-165.
[3] 陈晓红,王艳,关勇军.财务冗余、制度环境与中小企业研发投资[J].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37-1545.
[4] GAVIN CASSAR, SCOR HOLMES.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nancing of SMEs:australian evidence[J].Accounting and Finance,2003,43(2):123-147.
[5] 吴芃,魏莎,陈天平.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中小企业的调查[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6):25-29.
[6] 沈志远.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2):133-136.
[7] 陈战运,杨文杰,宿芸芸.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J].会计之友,2014(16):38-41.
[8] 吴继忠.企业能力特征与研发投入研究:基于PE支持企业的面板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3):102-106.
[9] SHEFER D,FRENKEL A.R&D,firm size and innov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 Technovation,2005,25(1):25-32.
[10] 安同良,施浩,LUDOVICO ALCORTA.中国制造业企业R&D行为模式的观测与实证: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41(2):21-30.
[11] 高丽.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4(27):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