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的微课程设计研究

2016-03-10 07:54冯智慧
数字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检索学术学习者

冯智慧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的微课程设计研究

冯智慧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我国教师培训课程如火如荼开展,但传统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并未满足教师职业培训需求。与此同时,新时代、新媒体创新培训方式正成为教师培训范畴的热点话题。本研究以“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的微课程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综合分析已有教师培训的经验与不足,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确定教学内容框架,以ADDIE模型为开发原则,在相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开发微课程,并通过两轮教师试用,获得其对微课程的反馈、评价。

学术检索;微课程;设计;开发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部提出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师资队伍。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议程,教育部明确提出: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积极创新培训模式,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1]。

再者,传统教师对文献搜索有职业培训的需求。近年由中小学教师承担、参与的各级教育研究课题数以万计,同时教师培训课程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尽管如此,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科研过程中不会查阅文献资料,或不懂如何高效查阅文献资料。这直接反映了中小学教师学术检索培训效果不理想。无论从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培训师资需求等方面,都显示中小学教师对其培训需求居高不下[2]。从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对象进行分析,教师培训的内容及形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需求是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其一,中小学教师的业余时间较少,需要灵活的学习方式,原有的培训大多采用高强度、集中式讲座教学;其二,中小学教师期望专业性、有实际意义的技能性培训,原有培训内容以科研方法讲授为主,实操技能较少。上述原因导致教师对学术检索的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深入,对文献检索的价值理解不足,对其意识也不强。[3]

同时,近年来“微课”这种全新的资源表现形式,以其独有的主题突出、情境真实、资源多样、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的优势掀起微课程的热潮。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4]。微课针对单个知识点、某个情境、教学环节、个别案例等碎片化、微小化的知识开展教学的形式,在教育界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热捧。微课程的建设逐步得到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接受、认可。

本文试图通过利用微课程短、小、精、活的特点,以案例的形式,聚焦科研的学术检索的内容,组织主题模块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从而尝试改善在教师培训中高强度、集中式的培训方式和科研培训泛而不精的弊端。

二、“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微课程相关理论

由于教师学术检索能力培训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仅遵守一般的教学原则是不够的。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学术检索尤其强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需要反复的实际操作才能达到的。在已有的教学理论中,整合出以下理论作为开发“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微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设计理论:其作用在于通过教学理论指导微课程开发者解决教好和学好的问题。本研究采用ADDIE教学设计开发模型作为指导。

(二)问题情境教学:其作用在于用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会潜意识地带着解决该问题的任务去学习。常用的创设问题的方法有利用与固有知识相矛盾的揭示法、利用相似物体比较法等。

(三)案例教学法:其作用是在教学中能极大地帮助学习者学习,其具体、直观的特点会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点的印象;案例的真实性也能将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能让教学更具可操作性;案例更能提高趣味性,使学习者保持兴奋点。

(四)操作演示法:其作用是将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摩—模仿的行为多次循环。同时,需在演示的基础上生动、具体、详略恰当地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提炼出操作的核心步骤与技巧。

(五)小步子原则:其作用是突破教学重难点,将教学重难点的内容难度逐步提升,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目标。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也不断建构、完善已有的知识。小步子对学习者自学、理解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都有较大帮助。

三、“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微课程开发的流程

本研究中,微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中小学教师,因此微课程的内涵为基于资源、教师能力与学习对象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5]。需要注意的是,微课程与现有的微课其区别主要有两点:其一,以强调系统性与通过逻辑体系划分课程;其二,课程相对长期化。其相似点是以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优质学习资源。为确保微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本微课程以教学系统设计模型ADDIE模型为基础,提出九步微课程开发步骤,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ADDIE模型创建开发流程

1.确定微课程目的:明确微课程的目的,从而确定微课程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

2.分析培训需求:其目的是以解决中小学教师学术检索问题的需要为出发点,从组织环境、个人、学习对象(教师)各个层面上进行调节和分析,从而判断组织和个人是否存在培训需求及存在哪些培训需求。

3.确定微课程目标:微课程的目标是说明教师进行学术检索培训应达到的标准。它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形成微课程目标。

4.分析学习者特征:由于学习者是中小学教师,因此在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时,应针对教师角色和成人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5.设计微课程:微课程整体设计是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学术检索培训需求所开发的微课程架构。进行微课程整体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培训时长、划分微课程单元、安排微课程进度及选定培训场所等。微课程单元设计是在进行微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每一单元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授课材料的过程。

6.开发微课程:根据计划进行多媒体素材的收集、课件的制作,确定每节微课的独白脚本,并制作微课。

7.阶段性评价与修订:在完成单元设计后,需要对需求分析、微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进行阶段性评价和修订,以便为培训的实施奠定基础。

8.实施培训微课程:发放给30名中小学教师微课程,开展为期15日的学习。

9.总体评价微课程:培训微课程评估是在微课程实施完毕后,对微课程全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判断,重点在于确定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受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

四、“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微课程设计

(一)微课程目的确定

本模块的教学,应该面向中小学教师科研实际需求,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在充分展示学术检索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与意义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学术检索能力,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学术检索素养。

(二)微课程需求分析

为确保本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能切实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本研究开展了“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微课程学习者教育需求分析调查。结合学习者内部需求调查、外部参照需求调查,最终确定如下四个维度的需求,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程需求分析

(三)微课程目标确定

本微课程的目标是制定搜索策略、多种搜索方法的使用、多种搜索工具的使用,重点是根据搜索需求制定搜索策略,难点是多种搜索方法、工具、技巧的混合使用,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微课程三维目标

(四)基于教师职业的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综合教师职业角色及成人学习者的分析,其学习特征如下:1.初始知识和能力:教师有学术检索基础理论或实际经验,也基本掌握网络资源搜索的方法。2.认知能力水平:学习能力高,有自我导向的学习技能,适合成熟的学习方法[6];能通过观摩演示,模仿操作、迁移、创新;能独立学习,接受视频教学。3.学习态度: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态度积极主动。4.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明确,看重学习结果。5.学习风格:追求效率,追求实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6.信息素养: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并有提高信息素养的能力。7.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目的明确,注重实践,看重学习结果。若其通过实践验证新学知识,会增强其学习自我效能感。

(五)学习内容分析

本微课程内容设计及鉴定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经过三轮问卷调查,经历初稿拟订、修正改善、判定整理,针对指标项的重要程度、专家意见的离散情况、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得出最终版课程知识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微课程知识框架

(六)教学策略分析

本微课程共采用了五种教学策略,即运用问题情境、案例、操作演示法、小步子原则、讲授法进行教学。

(七)学习任务单设计

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微课程将给学习者一张“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微课程的学习任务单,如图3所示。具体内容如下:学习者根据学习虚拟人物——“李老师”的教学问题,尝试用行动研究法开展学术检索的任务。

图3 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八)教学评价

通过学习者绘画本微课程的知识概念图的点、线、面,多方面判断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数量、理解、关系、作用与意义的掌握程度。另外,能力自查表则负责检测学习者能力的提升情况。

五、“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微课程开发及完善

(一)开发工具的合理选择

本研究采用录屏软件录制,利用计算机和麦克风将PPT演示过程录屏、录音、添加字幕的方式制作微课。综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及使用需求,最终确定使用操作演示软件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10、录屏软件Screencast-O-Matic、视音频编辑软件Power Director 11、字幕制作软件Aegisub 3.0.4。

(二)微课程制作的流程

本研究微课程根据课时列表,逐一开发微课。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制作微课的具体流程如下:1.根据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2.搜索教学教材与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3.确定录音脚本、旁白;4.播放教学PPT,即时演示,软件录屏、录音;5.教学视频后期处理、美化、配字幕。

(三)微课程的发布方式

本研究最后发布在中国微课网上。

(四)微课程的测试与完善

在完成了基本的微课程开发后,将此微课程公布于中国微课网。与此同时,开发者主动联系相关教研人员进行试用并发放关于微课程作品质量评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14份问卷,回收12份,有效问卷为10份,回收率为85.7%,有效率为83.3%。从问卷中发现,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范畴中的内容具体、以小见大,具有引导性,资源引用板块仍有待提高;艺术范畴主要是音乐、配音部分需要提高;技术范畴动画设计及PPT的切换速度适中度也有待提高;创新范畴也未满足微课程的应有标准。

随后,本研究组织了广东省30位中小学教师开展为期15天的微课程学习。在这15天中,笔者通过QQ群定时提醒学习者按照学习任务单跟进微课程的学习进度,并且在结束前开展了学术检索微课程课后问卷调查,并要求学习者上交本微课程的知识概念图。

六、效果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个别教师培训典型案例调研,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框架确定、微课程设计与开发以及后期的试用、评价调研分析,对“面向教师学术检索能力训练”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使用微课程开展教学,微课自身的“碎片化、短小、精简”的特点有效提高了教师培训的效率;教师对学术检索的知识、技能、态度均有较大程度提高;根据职业角色进行特征分析,较好地发挥了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操作演示、小步子策略等教学策略的作用,利于教师学习。在本次研究中,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技能类教学内容微课程的设计策略”,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将学习者的急性需求作为教学重点

本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缘由是发现教师培训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需求。为此,本设计在前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通过对学习者内部需求调查和外部参照需求调查发现:在知识上学习者对学术检索没有宏观认识,技能上学习者存在的最大困难是灵活综合运用多种搜索方法、技巧,能力上是面对实际搜索结果后的二次变通搜索能力,观念上是良好的学术检索习惯。在确定了学习者的急性需求后,重新设计学术检索的微课程教学内容框架才能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师需求的吻合度。

(二)专家调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一个相对系统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微课程体系,要平衡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为此,本设计在确定微课程内容框架上采用了多轮的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基本分为初稿拟订、修正改善、判定整理三个部分。其中核心流程为专家对所有知识点的合适程度打分,并对每一知识点提出个人的修改、新增意见,其后专家对新增、删减或修改后的知识表中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打分、循环,专家达成一致意见即可。

(三)使用学习任务单克服学习者差异性

在本设计当中,教师有一定的学术检索经验,并毫无疑问地掌握最基本的搜索方法。但是,由于学习者任教的学科、学习者本身的年龄等的特殊性,他们的起点存在较大差距,如信息技术教师熟悉信息检索技巧,教龄较大的教师不太懂如何使用搜索技巧。为了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本设计采用了学习任务单作为驱动,学习者要完成一项较大的任务——必须通过所有知识点的运用才能完成,并且要自主选择学习那些他们不懂的内容。学习任务单的作用:第一,面对学习者已经掌握的内容,他们能快速地完成,跳过该部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第二,学习者面对完成有困难的内容,会一边观看微课,一边思考如何迁移到任务当中,能够收到练习巩固、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三,学习者因为需要完成任务,大大降低中途主观上放弃学习的可能,学习任务单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

(四)知识概念图的关系诊断性测评与实操任务评价相结合

作为技能类教学内容的微课程,评价工作并不容易开展,仅从培训者评价学习者作品是缺乏客观性与全面性的。此外,技能类教学最终的教学目的并非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技术,而是合理、科学、灵活地应用技术。所以,学习者构建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解技术的作用、含义是重要的。为此,本设计使用了知识概念图的关系进行诊断性测评和实操任务自查式评价。其一,学习者独立建立的知识概念图中的知识节点可以体现学习内容的数量,而知识节点之间的关系及注释、说明可以体现学习者对知识点的作用与意义的理解情况。另外,学习者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提炼核心关键词等行为都代表较好地掌握该内容。其二,实操任务自查式评价是学习者在学习完微课程后,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自查。自查评价是学习者回忆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情况和对个别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

七、结束语

本研究虽然在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试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笔者自身能力和时间的关系,在研究中仍有如下的改进之处:1.将微课程系统地投入真正的教师培训当中试用,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微课程和专家讲座混合使用,实现教师培训混合学习;2.基于在教师培训中使用,仍可探讨微课程在培训中的教学策略、使用策略等内容。

[1]陈微,陈志伟,赵巧春.中小学教师数字信息资源检索策略探究[J].海峡科学,2012,(12):75-77.

[2]李红惠.中小学特级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0,(01):71-74.

[3]胡小军.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搜索利用网络资讯文献[J].成才之路,2009,(17):79-80.

[4]冯智慧,郑晓丹.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J].数字教育,2015,(04):57.

[5]田秋华.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05):3-8.

[6]方丙丽.自我导向学习——成人学习的有效路径[J].教育探索,2011,(08):57-58.

(责任编辑 杜丹丹)

Research on the Micro-lecture Design for Teacher’s Academic Search Ability Training

FENG Zhihui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China 510631)

In China the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is in full swing,but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and training content has not met the needs of teachers’ vocational training.At the same time,innovative training method of new era and new media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teacher training.This research takes the teacher’s academic search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mak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 and deficiency of existing teacher training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determines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contents by using Delphi method,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teaching theories and with the exploration principle of ADDIE model,designs and explores micro-lecture,and through two-round teachers’ usage,gains their feedback and assessment towards micro-lecture.

academic search;micro-lecture;design;development

G434

A

2096-0069(2016)04-0043-06

2016-03-17

冯智慧(1991— ),女,广东广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

猜你喜欢
检索学术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学术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