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玉宁,马小军(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羊口疮的发生与防治
强玉宁,马小军*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羊口疮是羊的急性疾病之一,对羊群危害极大,同时可引发其他动物的感染,常给养殖业造成极大损失,必须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羊口疮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口疮;发生;防治
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在绵羊和山羊身上都能够发生。该病主要在1岁以内的羔羊身上发生,3~6月龄的羔羊最易群发,成年羊发病较少,但也可感染。羊口疮主要通过病羊和带毒羊直接或间接传染。
患有口疮病的羊,以口唇部感染为主。发病初期,羊的口角上唇或鼻镜上会散发红色小斑点,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红色小斑点逐渐会变成丘疹和结节,随后形成水泡或脓包,之后发展至整个口唇周围,以及面部、四肢、口腔黏膜等部位,继而出现脓疱和烂斑。如果还伴随有坏死性杆菌的感染,则此病会变得更为严重,整个感染部位会溃疡,组织坏死。
2.1唇型
首先在病羊的口角和上唇,出现小结节、水疱、脓疱,其破溃后可形成疣状硬痂。良性发病的,可在2周内恢复。发病严重的,病变会涉及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廓等部,有的嘴唇、舌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有的病程可长达3周,直至病羊衰竭而死。在采食方面,患病初期,病羊由于口腔疼痛而不愿吃饲料或饲草。若继续发展下去,则主要表现为口腔流涎,精神倦怠,反刍减弱,全身被毛蓬乱无光泽。当口唇水泡破裂,会形成溃疡面结痂,病羊由于难以忍耐痛苦而经常张开嘴巴,导致结痂龟裂,进而流出血水,采食十分困难。病情严重的身形会越来越消瘦,体温也会上升,可达40℃以上,卧地不起,最后导致死亡。哺乳母羊被羔羊咬伤乳房也可感染该病。
2.2蹄型
蹄型病几乎只发生在绵羊上,而且大多数只在一肢上发生,但严重流行时,山羊也可发病,并在羔羊群体总发病率最高。蹄型常在蹄冠、蹄叉或者系部皮肤上形成脓疱或水疱,病羊步态艰难,步伐不稳。继发感染的可化脓坏死变化可波及皮基部或蹄处,破裂后形成痂垢,甚至能够造成死亡。
2.3外阴型
外阴型发生的潜伏期为3~7d,呈稽留热(2~4 d),常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胀,水疱或脓疱经3~4 d破溃形成溃疡。外阴型的病变较少见。一般多发生在母羊上,常形成黏性和脓性的阴道分泌物,在母羊阴唇和阴唇附近的皮肤上形成溃疡和结痂,同时也可在肛门周围发生肿胀或者结痂。若公羊发病,则常出现阴鞘肿胀,阴鞘口和阴茎发生小脓疱和溃疡等。
2.4乳房型
由于羔羊最容易患此病,所以哺乳期的母羊常因患病的羔羊吃奶而使其乳房感染,感染发病的母羊一般表现为乳房和乳头的皮肤上有脓疱、烂斑和痂垢。
2.5混合型
混合型主要表现为唇型和蹄型的混合发病,而母羊则为乳房型和外阴肛门型混合发病。
羊口疮的临床诊断必须要结合羊口疮的症状进行,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流行情况及典型病例,容易做出初步诊断,特别是病羊口唇周围有增生性菜花状突起。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羊口疮还能够感染马、牛等哺乳动物,同时爆发周期多在夏秋季节,该病能通过蚊虫传播,感染具有急性。但必须注意与羊痘、溃疡性鼻炎、坏死杆菌病、蓝舌病等进行区分鉴别,避免错诊。羊口疮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主要表现为羊的口部、蹄部水疱,其中以3~6月龄的幼羊或羔羊最易感染,并且在流行常常表现为群发性;而羊痘只能使羊发病,并以4~6周龄的哺乳仔羊多见,成年羊很少发生,多见于春秋阴雨寒冷季节。此外,还可进行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
3.1病原学诊断
进行实验室检测时,可采集病羊的水疱、脓疱或痂皮等,将其进行负染色,然后在电镜下观察,或者分离培养病毒;或者采集病羊的水疱上皮以及水泡液,进行细胞培养,然后将细胞接种于羊蹄的口鼻部或冠状带,2~4 d后,观察接种部位上皮组织的水疱型损害。
3.2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检测时,主要采用羊口疮抗原与抗体进行定性检查,这种方法检测性较普遍,但是对于急性感染的或者早期诊断时,敏感度较低。此外,还可采用间接夹心ELISA法鉴定,用血清型的3个亚种进行诊断与捕捉,此种方法对毒株测能效果很好。
3.3分子生物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时主要采用分子杂交以及PCR技术,判断样品中的病毒核酸序列以及病毒感染程度。此外,还可以采用免疫电镜观察、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进行诊断。
4.1西药治疗
首先对患病羊群进行隔离,然后用2%的火碱对圈舍以及活动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4.1.1将病羊口唇部位的痂垢除净,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清洗创面,然后用紫药水,或碘甘油(碘酊∶甘油比例为1∶1),或者豆面粉,或香豆草研抹子涂抹于患处,每天2次;此外,还可用哈拉(旱獭)油1 kg溶化后与300 g敌百虫混拌均匀,涂擦患部,每天1次。
4.1.2用青霉素钾或钠盐4~5 mg/kg体重,病毒灵0.1 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次,之后间隔3 d再用,3个疗程即可。
4.1.3用三氯唑核苷注射液100 mg/ml,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ml,按2:1混合肌肉注射,成年羊3 ml,羔羊减半或2 ml。局部用碘甘油或龙胆紫涂擦,严重病例每天要配合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2次。
4.1.4用1%黄连素20 ml,或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10 ml,300万IU),或注射用链霉素2~3支(100 万IU),每日肌肉注射2次,连用3 d。
4.1.5当口腔黏膜溃烂严重时,可用氢化可的松0.2g、氯霉素3g、10%葡萄糖液500ml,混合静脉注射,每日1次。
4.1.6肌肉注射羊速清,每套用于100 kg体重治疗,预防200kg体重,每日一次,连用2~3d,重症则加倍。
4.2中药治疗
4.2.1用黄连汤解毒具体配方为:黄连35 g、栀子40 g、黄柏40 g、生地40 g、玄参30 g、麦冬30 g、二花40 g、黄芩40 g、升麻45 g、甘草30 g、丹皮30 g、当归20 g,煎服,每天1剂,连用3 d。
4.2.2用冰硼散配方为:冰片3g、朱砂3g、元明粉25g、硼砂25g,研成细末,然后涂于患部,每日2~3次,连用3d。
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炎热的夏季要经过30~60 d才可失去活力,在秋冬季病毒散落在土壤中,其活力可持续到第2年春季。但本病毒对高温敏感,60℃时30 min可灭活,常用的消毒药为苛性钠、石灰乳等。同时,对温度、乙醚、氯仿、苯酚等较为敏感,对强酸无耐受力,pH为3.0时病毒会失活。在2%的福尔马林中浸泡20 min及紫外线照射10 min,均可使病毒灭活。但其传染途径多样,因此,可根据病毒特性进行科学预防。
5.1避免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
对引入羊只应隔离观察15 d以上,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5.2保护好羊的皮肤和黏膜
尽量不要使羊的皮肤和黏膜发生损伤,因为皮肤溃烂极易感染该病,不喂干硬的饲草饲料,挑出其中芒刺,以减少羊口腔黏膜受伤的几率,一旦出现外伤或口腔黏膜伤,及时局部消毒处理。喂羊适量的食盐,以减少羊啃土或墙壁的行为。
5.3科学免疫
在该病流行地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4定期消毒
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性地杀灭蚊虫,定期消毒。蚊虫是传播羊口疮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避免其传播,在夏季需要经常性地杀灭蚊虫。此外,还要做好羊舍内的清洁工作,以防止蚊虫滋生和病毒的蔓延。
5.5特异性预防
在羊口疮流行地区,采用紧急接种,制备成自家疫苗,在羊的尾根部腹面光滑无毛处消毒后,用针头划痕接种,使山羊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羊口疮是羊的急性疾病之一,可以引发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的感染。该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养殖者造成极大损失。因此,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合理使役,保持饲料清洁,供给充足饮水,适当补充矿物质饲料,禁止长期饲喂单一、粗糙、干硬、粉状、易发酵的饲料,以提高羊的免疫力。一旦发现该病,应及时隔离治疗。
(编辑:高真贞)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9X(2016)04-0076-02
作者简介:强玉宁(1987-),女,甘肃会宁人,助理兽医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临床兽医。
通讯作者:马小军(1972-),男,甘肃泾川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动物免疫与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