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新兴学校 吉林 白城 137200)
摘 要:实践证明,长期地、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教材特点指导和训练学生自学,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98-01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说”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是与“听、读、写”并重的。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学更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独立思考,让学生把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说”是学生学习思维外显性行为。有的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因为他想说,有说的欲望;有的学生则因为性格较内向,胆小害羞,不愿在人多的场合说话,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失去了说的欲望,所以,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其说话的欲望。鼓励胆小的同学说,再要求学生朗读,大胆地读,放声地读,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营造美的教学环境,更是以此触动学生情感,并充分展开恩维的翅膀,无拘无束地实现自我表现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想说就说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总让举手的学生发言,学生发表意见先举手,得到教师同意才发言,这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样,胆量大的同学,锻炼机会较多,说的能力就强;而胆小的同学得不到教师的关注,锻炼机会就少,自然说的能力就很难提高。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提倡想说就说,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可以不举手,站起来就说,并注意调动全体学生说的积极性,鼓励胆小的学生抓住每次说的机会,这样课堂气氛有可能违反常规,教师也可能会措手不及,但学生既可以锻炼口才,又加深认识,同时教师也不得不做更充分的准备,师生能力会共同提高。
三、融洽关系,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但长期以来,教师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不愿回答问題,见到了老师躲着走,也就失去了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失去了“说”的机会。因此,作为教师应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整体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关心、贴近学生,缩短师生距离,使其在轻松愉快的中获取知识。教学中我始终注意自己的形象,课堂在学生面前不摆架子。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各种说活场合并能坚持经常,学生的语文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培养和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从文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对突出文章的主题,起着重要作用。从文路入手,理解文章结构,“文路”是作者的思路,也是文章的脉络,学生理解题意后,为了便于其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初读、自学课文后,初步理出作者的思路在讲授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按照作者的恩路,引导和训练学生理出各段的层次,使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学习。从学路入手培养能力,文路理出后,就转到学路上指导学生掌担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如在学习文章段落时,要求学生理解这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学生们明白了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潜在意图,由表及里,弄般课文内容。教师要运用迁移的方法使学生从学会中逐步达到会学,既培养了能力,又促进思维的发展。
五、从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课文《桂林山水》,要指出哪些是文章的重点段,那些精美的语句最能表现桂林山水的美是天下第一,从而理出文章中心思想是作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引导学生读文章,更重要的是引导和训练学生去想、去思考,只有一边读,一边想,才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文章的感染和教育。通过对学生学习重点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中心,进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六、从朗读和训练入手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读”在教学中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它作为一种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手段,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边理解的好习惯。通过读中思考,思考中读,寓讲于读,让学生领会文章蕴藏的内涵,读中见情读中明理。从练入手开拓思路,练习是训练学生自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作用。所以,设计的练习要得当,要练在实处,既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去归纳,去总结,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还能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此外,还可结合课文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使读写有机结合,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实践证明,长期地、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教材特点指导和训练学生自学,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