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摘要: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多次进行了事业单位改革。2010年1月1日,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工资。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计划实施中,改革进程缓慢,存在诸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争议。本文将针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困境展开研究分析,归纳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 困境 对策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范围非常广泛,且类型繁多,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能,与非事业单位有着本质区别。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我国多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继行政机构和国有企业改革后,事业单位从性质上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现状并不理想,改革效果差强人意,速度缓慢。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基本情况
绩效工资指以在职员工的工作岗位为主,依据岗位所需技能含量、劳动强度、责任高低、作业风险等级,结合劳动力价格以及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来确定工资定额,根据职工劳动成果及工作时间支付劳动报酬。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2010年1月1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计划,绩效工资改革对事业单位员工有激励作用,对员工工作积极性调动有着很大帮助。改革计划实施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由于当前我国相关理论研究滞后,起步较晚,缺乏理论依据,所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情况并不理想,在很多方面仍需完善。
二、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困境
我国事业单位呈现繁而杂的特点,绩效工资改革涉及到的事业单位众多,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员工工资改革情况复杂,且由于当前我国相关理论研究滞后,并没有实践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改革中面临诸多困境。从当前改革情况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改革意识,收入分配思维滞后,甚至对绩效工资改革存在排斥情绪,对绩效工资改革产生了错误认识,对改革政策存在质疑,导致改革计划难以顺利实施。另外,多数事业单位缺乏绩效考核体系,普遍在岗位分析、绩效指标、绩效设计等方面存在问题,缺乏科学依据,分析差异性较大,岗位和绩效指标明显不一致,岗位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偏差。从绩效方案设计方面来看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大规模事业单位岗位多、职务杂,工作性质、责任定性与区分存在困难。绩效方案设计若存在问题将给绩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起职工负面情绪,给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带来阻碍。另外,从绩效指标来看,更缺乏操作性和可比性,难以制定统一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效果不理想。
三、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困境应对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面临诸多困境,实际改革现状并不理想,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所以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对策措施,促进绩效工资改革。具体改革前应进行改革规划,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和改革目标,稳固改革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改革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宣传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科学内涵,使事业单位能够对绩效工资改革有一个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改革政策和新的市场环境。另外,政府应组织事业单位改革相关人员进行学习,消除抵触心理,使其能够配合改革工作,帮助相关人员掌握绩效工资改革知识,使其熟悉基本绩效工资考核体系。在具体改革中,考核体系设计要坚持公平、公开原则,让员工参与考核监督,满足员工知情权。岗位分析时要走标准化路线,制定科学岗位说明书,对事业单位进行定性,分析各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确认岗位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对岗位进行分类,给每一类岗位进行规范,对不同类别岗位设置不同绩效考核指标。指标选取要遵循科学化原则,以绩效工资设计方案为导向,以岗位分析结果为依据,不仅要考虑工作结果,还要考虑工作环境、个人态度、未来绩效、工作相知等多个方面。此外,指标要精确,清晰易懂,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实反映员工工作情况,要以可量化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绩效指标应与报酬金额挂钩,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中不仅要以员工为单位,还要以部门为单位,针对不同考核对象选取不同考核方式,从而提高考核绩效科学性与合理性。
总之,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社会责任。新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事业单位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增强自身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应积极适应新环境,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计划。
参考文献
[1]王斐敏.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满意度调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29):209
[2]范荣妹.基于公平性视角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6):181-183
[3]陈旭尧.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3(2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