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儿童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当下儿童阅读环境已经从单一的文字扩展到图画、影像、网络,儿童平面阅读相应走向了“光影阅读”。“光影读写”微课程成为开拓儿童阅读和写作的新领域。基于儿童的“光影读写”教学实践,须立足于儿童的学情,精选学习内容,优化活动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光影读写”序列,才能切实构建适应时代特征、满足儿童需要的学习课程。
【关键词】光影读写;微电影;微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1-0024-03
【作者简介】姚国艳,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江苏海安,226600),一级教师,南通市骨干教师,海安县德育学科带头人。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已经事实地身处于光影的世界之中。丰富的影音世界区别于文字的单调,在儿童生活中大受欢迎,理当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纵观儿童当下的阅读,早已从单一的文字阅读扩展到图画、影像等多维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了。我以五年级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始了以“微电影、微写作”为案例的光影阅读与写作教学探索。
一、一节“微电影、微写作”的实践课
(一)基于儿童学情的“光影读写”尝试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制定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我执教本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寻找“光影阅读”与课堂教学的链接点。
“光影阅读”的范围很广,阅读的内容也很多,但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两者之间的链接点在何处?联系上学期进行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课,我想到了电影海报,电影海报不就是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吗?电影海报中的内容简介恰好可以作为学生读写结合的落脚点。同时,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的微电影,解决了课堂时间限制的问题。微电影(儿童喜欢的)、电影海报(适合儿童的)、内容简介的写作(儿童需要的),完美链接起光影阅读、文本阅读、光影写作,使这节“微电影、微写作”课堂教学有了独特的生长点。
2.关注“光影阅读”与儿童学情的契合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样的阅读要求同样适用于“光影阅读”,阅读文字描述的电影简介和阅读多维变化的光影世界,创作电影海报的内容简介等,既呼应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与五年级学生的学情紧密契合。
3.激发“光影阅读”与儿童写作的兴奋点。
微电影因其短小精炼,富有哲理的特点深受儿童的喜爱。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微电影,使课堂多了满满的诱惑力。学生以电影宣传策划人的身份创作微电影海报中的内容简介,则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角色体验,易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基于这样的学情分析及教学构想,本节课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认识电影海报,了解电影内容简介;
学习电影内容简介的构成,了解内容简介的写法;
观看微电影,学写电影内容简介。
以期达到:课堂之内,学生有多元的阅读写作体验,有充分的思辨过程,有丰富的阅读写作收获;课堂之外,学生的阅读写作视线不再局限于书面文本,而能有意识地关注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素材。
(二)基于儿童需要的教学内容
明确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指明了方向,选择基于儿童需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目标接地气,让课堂富有生命力,让儿童获得生长。“微电影、微写作”案例的递进式读写材料实现了有指向、有梯度、有深度的儿童读写课堂。本节课采用板块式教学,从认识电影海报,了解电影内容简介,到观影后请学生口述电影主要内容,再到书面创作,小口径入课,小台阶上行。主要的教学板块如下:
1.认识微电影及电影海报。
在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中,出示电影海报,创设“光影阅读”的情境和氛围。旨在直入主题,引导学生认识电影海报,了解微电影及电影内容简介。
师:阅读了电影的内容简介,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大鸟盯上小蚯蚓后发生了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小蚯蚓们最后怎么样了?
师:这里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呢?
生:告诉了大家,就不需要去电影院看它了。
师:电影简介和我们平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关键处留下悬念,才能激发观众的期待。
在交流中,学生了解到电影内容简介的构成,明确电影简介和概括故事梗概的区别:留下悬念,激发观众的观影期待。
2.观看微电影并创作电影内容简介。
《月神》是由美国埃里康·卡萨罗萨导演的一部7分钟的微电影,讲述的是祖孙三人去月亮上扫星星的故事,画面唯美梦幻,情节奇妙极富想象。带给学生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光影力量:原来,想象是如此美妙、神奇!
生:我喜欢它奇妙的想象,太令我惊讶了。
生:我喜欢它出人意料的那些情节,人竟然可以顺着天梯到月亮上去,月亮的圆缺,竟然是祖孙三人扫出来的。
生:我喜欢它唯美梦幻的画面,令人向往。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此环节观照了儿童对于“光影阅读”的个性体验和阅读表达,使阅读呈现开放的、个体的、真实的过程。
师:根据板书,想一想,哪些内容是可以写的,哪些内容可以不写?
生:大星星被小锤子一敲之后变成了小星星是不能写的,写了就没有神秘感了。
生:扫星星的情节是可以写的,观众会好奇,星星怎么扫?
生:圆圆的月亮变成了月牙,这个情节不能写,留下悬念让观众自己去看。
在此板块中,实现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层递上升,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
3.拓展微电影及主题阅读。
学习不能止于课堂,所以在第三板块教学中,我选择拓展阅读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短片《昼与夜》,并为其创作电影简介,同时配以主题阅读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月亮不见了》和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月亮的距离》。
(三)创设利于儿童生长的教学场境
教育即生长,保持课堂的温度和深度,开展有学习内容的活动,才能创设利于儿童生长的教学场境。
1.有温度的课堂。
课堂场境对于儿童的成长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元素,我努力在本节课中,保持着适合儿童生长的温度。
导入:平时你喜欢看电影吗?最喜欢哪部电影?喜欢这部电影的什么?
课中环节1:想看电影吗?你们今天学习得如此认真,那我们就任性一下,看一部微电影吧!
课中环节2:猜一猜,敲下以后,大星星会变成什么呢?
课后:推荐大家继续观看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影片《昼与夜》,并为它写一个电影简介。
课始聊喜欢的电影,课中看精彩的电影,课后作业依旧是看电影,这样的学习内容,话题聚焦,使儿童的课堂生活始终保持在愉悦的场境中。
2.有深度的课堂。
不只是保持温度,还需要挖掘课堂的深度,才能形成儿童的生长力。
问题1:阅读电影海报,从电影的基本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再次阅读电影内容简介,关于这部电影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简介中为什么不告诉你呢?
问题3:你能给微电影《月神》完成电影内容简介吗?
问题4:读一读这篇内容简介,你觉得哪儿写得好?对照自己的内容进行修改。
以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儿童在课堂中始终保持奔跑的探究姿态,课堂就变成了扎根的过程,刨坑的过程,甚至是攀岩的过程,那么,课堂带给儿童的就是生长和发展。
3.有学习的活动。
看电影,不止于看电影;读海报,不止于读海报;写简介,不止于写简介……所有的师生活动都指向于有目标、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观看影片的愉悦状态下,学习“光影阅读”的方法,言语表达的方法,文字修改的方法……课堂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活动学习场境。
二、“光影读写”微课程:建立主题、建设序列、建构体系
回眸这一节“微电影、微写作”实践课的探索过程,我认为,关注儿童语文生活的兴趣点,研究儿童语文学习的生长点,就能勾连起儿童的语文生活与语文课堂!那么,就以此为实践范例,让“光影读写”形成序列,构建儿童需要的课程。
除了内容简介,光影世界里与语文学习可以勾连的还有很多,以此课为范例,我和团队的同事们,进行了以项目主题为抓手的“光影读写”,项目学习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多元学习方式。
1.以“观后感”为项目学习主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场境、音乐背景、电影人物、主要情节等进行交流,表达自己个性的阅读感受,再辅以评论、诗歌等文体方式的指导,形成不同角度、不同体裁的表达内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充分的对话,在对话中提升言语能力,在言语训练中积淀素养。
2.以“电影人物”为项目学习主题。
研究同一部或不同部电影中的人物对话、行为、心理,进行情景再现、心理描述、语言揣摩,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对电影人物口头或书面的介绍、展示,形成学生的言语内化。
3.以“剧本创作”为项目学习主题。
还是以微电影为操作抓手,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电影剧本的创作,围绕某些关键词进行角色、情境、情节等综合创作,实现言语表达的主体性及创造性。
这样的项目学习方式和内容,观照到了学生的“言意共生”。“言”到“意”的生成,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勾连学生的言语提升点,契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形成了多元的语文学习体验。
如果说第一节“微电影、微写作”课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浅尝辄止地瞭望到“光影读写”的风景,那么项目学习就是带着学生插上翅膀埋首于花蕊之中,吮吸其芬芳。当一个个项目主题学习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时,学生对于“光影读写”的兴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学生对于“光影阅读”的视角,从最初的看热闹,重情节转向了以语文的视角去阅读与表达,感悟与提升。在不知不觉中,零散的点状读写已经被主题读写串联起丰实的活动序列了。
再次回眸“光影读写”的探索历程,学生过着一种自由、开放、个性十足的语文生活,有着情趣,带着智慧,闪着灵动,溢着幸福,而这样的美好源于放牧在日常生活原野的儿童心灵。我期待着一路走来的“光影读写”历程,为儿童的语文生活留下幸福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