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林 林家慧
【摘要】要让学习真正发生,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整体建构视角的学习是一种“整体学习”,也可以称为“身心学习”,强调学习是从身动到心动,再从心动到身动的过程,它追求在外在学习活动与内在生命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整体学习的策略包括基于学习目标的超前学习、基于学习主题的综合学习和基于学习过程的反思学习。
【关键词】整体学习;身心学习;超前学习;综合学习;反思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1-0012-02
【作者简介】1.赵庆林,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江苏扬州,225002)教科室副主任,一级教师,扬州市教学能手;2.林家慧,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江苏扬州,225002),一级教师,扬州市教学能手。
数学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对这个问题的理性讨论令人着迷,同样令人着迷的还有我们的教学实践。基于理性思考和实践经历,立足于寻找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原动力,我们从整体建构的视角出发,提炼并概括出“整体学习”的概念。我们以为,促使学习真正发生的原动力,在于外在学习活动与内在生命之间建立起了和谐的关系。因而,整体学习也可以称为“身心学习”,强调学习是从身动到心动,再从心动到身动的过程。所谓身动,即让学生先动起来、先学起来;所谓心动,即通过外在学习活动激发兴趣、引发体验、形成感悟,而身心融合才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原动力。那么,整体学习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基于学习目标的超前学习
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整体学习也不例外,围绕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是整体学习的一个重要策略,因为超前学习可以有效避免成人对儿童的学习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可以让儿童尽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还可以让儿童的身心真正达到相互融合的境界。
比如:学习苏教版三下《认识千米》一课时,围绕“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认识并感受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这一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完成一份任务单,主要是了解长度单位的已有知识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可知:对于长度单位,学生不仅知道书本上已有的知识,还能通过课前调查知道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兆米、微米、纳米等单位;而对1000米有多长的体验活动,有学生说:一步是0.5米,走200步就是100米,走2000步就是1000米。还有学生说:走2分钟是100米,走20分钟大概就是1000米。对于1千米到底有多长的问题,不是让学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就可以了,而需要在他们头脑中形成1千米基本稳定的表象。表象是丰富的,但1千米不是600米,也不是3000米,因而丰富的表象背后也有相应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需要从多个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积累体验,从而形成理性的认识。很显然,课堂的时间与空间,不足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完成体验、累积与建构1千米到底有多长的表象的完整过程,因此需要拓展学习时空,此时,超前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
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超前学习,不仅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完成任务,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想象力。
二、基于学习主题的综合学习
学习主题是学习目标问题化、活动化的体现。在使学习主题问题化、活动化的过程中,由于学生需要解决多种问题和经历多个活动,对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始终能够保持多维立体的姿态,因而能够产生整体学习的效果。
比如:教学苏教版三下《吨的认识》一课时,怎样让学生体验1吨的重量大小呢?首先,让学生收集数据(课前让学生测量出自己的体重),在讨论如何收集数据时,学生认识到需要兼顾高矮胖瘦,并且可以采取抽样的方法;其次,讨论如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得出每个学生的平均体重时,有的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有的学生用估算;第三,在确定平均体重之后(35千克),再来研究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加起来是1吨,也就是1000千克,有学生这样思考:10个学生的体重是350千克,20个学生的体重是700千克,30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0千克;第四,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全班学生的体重与1吨之间的关系,如:15个学生的体重加起来比1吨重还是轻?49个学生的体重呢?在这样的综合学习过程中,学生展示了自己在统计、分析、估算、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与发展潜能。
再比如:苏教版三下“混合运算”单元有这样一道复习题:男孩割了18千克草,女孩比男孩少割6千克,两人一共割草多少千克?教学中要求只列式不解答,一个学生这样列式——18+18-6,并表示先求出女孩割草的千克数,再加上男孩割的草就是一共割草的千克数,教师顺手用红笔圈出18-6,写上“女孩割草的千克数”,并提醒学生根据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这时候学生才意识到要用到小括号,即18+(18-6),这样就符合刚才的解题思路了。随后,教师问学生:如果不用小括号,你会列综合算式吗?学生马上回答:18-6+18。教师依然用红笔圈出18-6和18,分别注明女孩与男孩割草的千克数,并让学生继续说明解题思路。还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还有另外一种做法——18×2-6,将男孩和女孩割草的千克数看作一样,他们割草的总千克数比两个18少6。教师追问全班学生:这样的思考背后隐藏着什么?(假设的策略)从小括号的运用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基于学习主题的综合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
三、基于学习过程的反思学习
整体学习又被称为“身心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体学习是一种反思性学习。反思是沟通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重要桥梁,是学习活动与内在感受相互融合的过程,因此,反思学习也是整体学习的一个重要策略。
比如:在讨论为什么0.8比0.6大时,学生想到了许多种方法——(1)结合单位“元”,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比6角大,所以0.8比0.6大;(2)0.8是8个0.1,0.6是6个0.1,所以0.8比0.6大;(3)0.8是,0.6是,>,所以0.8比0.6大;(4)把0.8和0.6的小数点和0都去掉,8比6大,所以0.8大于0.6;(5)0.8比0.5多3个0.1,0.6比0.5多1个0.1,所以0.8>0.6;等等。学生的想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思路:(1)借助具体的量,将小数表示的数量转化成整数;(2)借助小数的意义,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比较;(3)利用知识的迁移,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比较小数,因此需要对小数进行改变,改变的方法是去掉小数点;(4)借助中间数0.5来比较,这种方法是受数轴影响而产生的。
学生的这些想法打开了教学空间,但再好的想法也需要进行数学化,也就是要从知识本质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和建构数学意义,既然如此,就需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分析,从而抛弃或避免一些非本质的认识对他们学习的干扰,这是引发学生反思学习的重要契机,学生能认识到有些方法没有触及本质,有的只是数学直觉,可以尊重,但并不能构成学习重点,如:0.8比0.5多3个0.1,0.6比0.5多1个0.1,所以0.8>0.6,以及把0.8和0.6的小数点和0都去掉,8比6大,所以0.8大于0.6。当然,还有学生提出了0.8和0.6不好比较的问题,他认为“一个物体”可能存在不同,因而无法确定0.8和0.6的大小,学生的想法和表达非常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这个问题又引出了他们对分数本质(分数具有无量纲性)的进一步认识,即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形状、大小,而只需要看把这个物体或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要表示这样的几份。
在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从用多种方法比较到比较不同的方法,再到最后突然出现的巨大疑问,都伴随着反思力量的悄然萌芽和不断壮大,只有让学生不断储备与释放他们内在的反思力量,才能推动他们不断走向外在的实践世界。
整体学习不仅考虑知识本身的结构、特征、规律等因素,也考虑学生本身的认知规律、习惯、经验等因素,从而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并建立交叉点。关于整体学习还有许多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比如:超前学习中学生如何才能保持自主学习的兴趣?综合学习中如何确定或挖掘具有综合价值的学习主题?反思学习如何摆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