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腊英,沈棫华,吴秀梅,鲍丽萍,关春兰,许春花
以“萨提亚模式”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在男性精神病病人遵医行为中的应用效果
余腊英,沈棫华,吴秀梅,鲍丽萍,关春兰,许春花
Application effect of humane care based on “Satya model” as core for compliance behavior of male psychiatric patients
Yu Laying,Shen Yuhua,Wu Xiumei,et al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Anhui 241000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提高男性精神病病人遵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9例男性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干预组65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分别于入院第3天(干预前)、出院前1周(干预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干预后攻击行为发生次数、MOAS评分、SSPI评分、IT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病人的攻击性言行明显减少,服药依从性增加,社会技能提高,有效提高男性精神病人的遵医行为。
关键词:精神病;男性;遵医行为;萨提亚模式;人性化护理;心理治疗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精神障碍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有研究显示,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为13.47%[1],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2]。由于精神病人的异常思维及行为,不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影响疾病康复。本研究以男性精神病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提高男性精神病病人的遵医行为,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4年3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封闭式管理病房的男性精神病病人129例。纳入标准:16岁~65岁;符合《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精神病病人;病人意识清楚,活动自如,无重大躯体疾患;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标准:患有脑器质性疾病;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精神发育迟滞病人;有物质滥用史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干预组65例。对照组:年龄37.56岁±12.31岁;住院时间43.27 d±18.77 d;精神分裂症39例,复发性躁狂症17例,分裂样精神病2例,抑郁症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例,其他4例。干预组:年龄36.57岁±11.36岁;住院时间49.56 d±23.44 d;精神分裂症42例,复发性躁狂症15例,抑郁症3例,分裂样精神病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偏执型精神病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萨提亚模式”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①人文关怀,尊重病人;根据病人的兴趣提供书籍、报纸、电视等;温馨提示与告知贯穿全过程。②应用“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团体、个性心理护理。治疗者以游戏的形式传授“萨提亚模式”的相关知识,病人参与演示萨提亚4种沟通姿态(讨好、指责、打岔、超理智)[3],以体验沟通姿态带给自己的感受;通过绘制家谱图等进行不同的心理技术指导;同时,强调家属的参与性,每周1次。③正性强化疗法:对病人适应良好的、正常的行为给予奖励,即正性强化,对不良的行为或异常的行为则不予关注。对表现良好的或按照治疗要求做的病人应及时给予奖励,每周1次。④对病人和家属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分阶段实施,贯穿住院全过程。⑤康复训练:提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组织和社交能力培养及工疗、体疗、娱疗。入院第2周开始,评估病人病情及个人能力、兴趣等,给予适宜的康复训练,每周5次。
1.2.2评价方法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评定,并指定4位中级以上的护士作为指导老师,评定人员一致性好。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第3天(干预前)、出院前1周(干预后)进行评定,每种量表按时间要求分别评定2次。包括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4]。SSPI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活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性活动技能(采用0分~4分计分),ITAQ包括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采用0分~2分计分);MOAS量表包括语言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击(采用0分~4分计分,加权后计算总分)。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MOAS评分及攻击行为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攻击行为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发生攻击行为18次,其中财产攻击3次,自身攻击1次,体力攻击他人7次,其他为语言攻击;干预组发生攻击行为2次,均为语言攻击。两组干预后攻击行为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MOAS评分见表1。
2.2两组SSPI评分比较(见表2)
2.3两组ITAQ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5],从个体、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心理问题。遵医行为是指病人为了预防、治疗疾病而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据报道,正常人群仅有约一半的病人在较长时间内能坚持按医嘱服药,短期医嘱在执行1 d~2 d之后,遵医率降低[6]。精神病病人多数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遵医行为更差。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攻击行为发生次数、MOAS评分、SSPI评分、IT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赵丽华[7]报道,人性化护理能显著降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状态,增强遵医行为的主动性。Paul等[8]强调以人为本,个性化康复,充分发挥护理工作者不同的个人优势等在精神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通过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家庭和社会关怀,有效地稳定了病人的情绪,减少了攻击性言行的发生,提高了遵医行为。认知疗法能改变病人对出现药物副反应产生的错误认知,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9]。李爱凤[10]研究证明,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减少病人复发和再住院率。通过“萨提亚模式”集体或个体心理护理和认知疗法,系统的健康教育,有效地促进病人自知力的恢复,改善治疗态度,提高精神病病人服药依从性。陈鸾凤[11]研究报道,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精神病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Siv等[12]提出把病人当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个体,治疗的核心是病人自信心的培养和自我认识的提高。通过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有效地改善病人各项社会功能,有利于回归社会。
4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病人的攻击性言行明显减少,对治疗的态度明显改善,服药依从性增加,从而有效地提高男性精神病人的遵医行为,达到控制病情、改善症状、恢复其社会功能的目的。总之,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于精神科病人来说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由于本研究样本有限、时间短,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沈渔顿.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9-121.
[2]石其昌,章健民,徐方忠,等.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4):229-230.
[3]刘涛,李业平,刘新民.萨提亚模式在大学生人际困扰中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2):156-157.
[4]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43-352.
[5]维吉尼亚·萨提亚.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聂晶,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34-50.
[6]王亚峰,霍修鲁,于春亚.医生的困惑与反思——医患沟通与人性化服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6.
[7]赵丽华.人性化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情绪及行为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1,18(10):70-71.
[8]Paul B,Field J,Molloy L,et al.Practice what you preach:developing person-centred culture in inpatient mental health settings through strengths-based,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J].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3,34(8):595-601.
[9]王春梅,张月卿,高亚娇,等.认知疗法改变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23):78-79.
[10]李爱凤.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2013,30(5):331-332.
[11]陈鸾凤.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3,8(24):691-692.
[12]Siv BP,Sandersson S,Hermansson E.Patients’experiences of supportive conversation as long-term treatment in a swedish psychiatric outpatient care context:a phenomenological study[J].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4,35(2):127-133.
(本文编辑苏琳)
基金项目2014年芜湖市科协重点研究项目,编号:2014hm21。
作者简介余腊英,主任护师,本科,单位:241000,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沈棫华、吴秀梅、鲍丽萍、关春兰、许春花单位:241000,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5.021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5C-1854-02
(收稿日期:2015-06-20;修回日期: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