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术
(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唐代成都蚕市略论
刘 术
(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蜀地蚕桑起源较早,由于蚕桑业发达,蚕桑之物的交易兴旺,唐前在蜀地很多地区的草市里就有与蚕桑有关物品的贸易,到了唐代,成都及其周边兴起了名曰“蚕市”的专门市场。成都的“蚕市”最早是由于士庶到寺观祈求蚕福而兴起的,继而在这些寺观的周围发展成了以售卖蚕桑之物为主,兼有其他百货的综合性市场。唐代成都蚕市地点主要有至真观、龙兴观、乾元观、严真观、新繁龙桥盘古庙等,举行蚕市的时间集中在每年的三月三日,但二月也有蚕市。唐代成都的官市也有了以“蚕市”为名的定期性集贸市场。晚唐时期成都蚕市除了是综合性的商品集贸市场,同时也成为士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唐代;草市;成都蚕市
关于唐代成都蚕市,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鞠清远《唐宋时代四川的蚕市》一文就已经将其纳入研究的视野,该文认为唐代成都蚕市起源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韦皋主政蜀地以前,唐末五代成都蚕市三月三日在城北的学射山举行,且持续四五天,五代时期成都还有州南门外乾元观蚕市,在成都郊县还有濛阳县葛仙山崇真观蚕市、灌口太山府君庙蚕市。作者认为,唐代成都蚕市的兴起一是“由崇拜圣地而构成的季节时,往往以庙作中心”,另一种是“毫没有宗教的意义,而只是季节的市场。”[1]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专文对唐代成都蚕市进行进一步研究,但学界在讨论相关主题时对此问题有所旁涉。理绥通过对唐诗的考索,发现唐代蜀中形成了专业性的蚕市,“唐代蜀中蚕市正月至三月开市”,在蚕市中“兼有桑苗、花果、竹器及纺织工具的买卖,参加交易者多系农民”。[2]李金彝认为,唐代成都的蚕市是每年三月三日定期举行的临时性集市,“成都的蚕市至少有三处:一处在城北学射山上的至真观;一处在城西的乾元观;一处在城西的严道观”。[3]但是对于举办地点没有指明文献出处,不知所据为何。蒋猷龙认为蚕市是“蚕具交易市场,相传始于四千多年前的蜀国,一直流传至今”。[4]袁杰铭《四川丝绸贸易史话》一文写到“据唐剑南道韦皋的《蚕市记》载:成都蚕市逐渐形成固定市场,每年正月到三月,在各地循环开设,规模万人,市内大慈寺、南门圣寿寺、西门睿夫子庙、北门学射山(今凤凰山)轮流开肆,热闹非凡”。[5]该文引用不太规范,且韦皋《蚕市记》早佚,不知上文出处何在。郭声波认为唐代成都兴起了名为蚕市的定期集市,后来逐渐发展成“以出售蚕器、农具和花、木、果、草药等农桑工具、苗种及产品的商业性集市”,唐代蚕市只在三月三日学射山至真观举行。[6]牟发松《唐代草市略论》其中一条注释讨论了唐代成都周边草市中蚕桑贸易的情况,“建德草市每年上春所办蚕市有类于现代城市的商品交易会,非同于此前季节性蚕市、药市等的乡村定期市集。”[7]此外,学界对唐代成都蚕市还有零星的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唐代成都蚕市的研究主要涉及蚕市的起源、蚕市地点、举办蚕市的时间和蚕市的性质等基础性问题,但由于没有系统的专题研究,故涉及的这方面研究多为断言式观点,缺乏相关史料的考辨和严密的论证。本文拟简略考察唐代成都蚕市兴起的缘由及演变,蚕市开市的时间,蚕市举办的主要地点,官市中蚕市的情况以及蚕市的性质等问题,同时考察成都周边乡村草市中的蚕桑贸易情况。
蜀地栽桑养蚕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可以上溯至古蜀王国的蚕丛氏时代。伴随着蚕桑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与蚕桑有关物品的交换需要,早期这种交换可能是基于需要的个体间的行为,但是随着这种交换需求的扩大,在特定的时间特定交换场所进行这种蚕桑物品的交易则成为了迫切的需求。这种在特定时间进行蚕桑物品贸易的特定场所即可称为蚕市。关于蜀地与蚕桑贸易有关市场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蜀地早在蚕丛氏时就产生了蚕桑有关物品贸易的市场,但早期的这种市场的名称不一定叫做“蚕市”。杜光庭《仙传拾遗》记载了蜀地蚕桑起源的传说:“蜀蚕丛氏王蜀,教人蚕桑,作金蚕数千,每岁首出之,以给民家,每给一,所养之蚕必繁孳,罢即归于王。王巡境内,所止之处,蚕成市,蜀人因其遗事,每年春有蚕市也。”[8]杜光庭记载蜀人民俗,蜀人因蚕丛故事而设每春蚕市,可知在杜光庭生活的唐末五代的蜀人眼中,蜀地早在蚕丛氏时即有了蚕桑贸易的“市”。宋人黄休复《茅亭客话》“鬻龙骨”条云:“蜀有蚕市,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随蚕丛所在致市居。此之遗风也。又蚕将兴,以为名也。”[9]唐宋时期,眉山蚕市兴旺,苏辙在《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诗中详叙其盛况,在诗中,诗人采用眉山地区的民间传说,认为蚕市“蚕丛在时已如此,古人虽没谁敢更”。[10]旧题元代费著描写宋代成都岁时节庆活动的著作《岁华纪丽谱》写到,正月“五日,五门蚕市,盖蚕丛氏始为之”。[11]以上文献,多从记载民间传说的角度认为,远在古蜀王国的蚕丛氏时代,蚕桑贸易的市场就已经产生了。这种情况也是可能的,古蜀民居无定处,随蚕丛所止之处形成集市,进行原始的贸易活动,这些贸易活动中也包括与蚕桑有关的物品。虽然蚕丛时因蚕所成之市不一定有“蚕市”之名,但可能有蚕市之实。
由于时代久远,蚕丛氏时又无文献记载,当时是否有蚕桑贸易,以及是否形成了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进行蚕桑贸易则无法确知。
蚕丛之后,蜀人何时兴起了以蚕为名的蚕市呢?唐人陈溪认为在蜀汉时期,蜀地即有了蚕市,“昔武侯以蜀脞脆,故令邻邑翊日而市,意在习其筋力而俟之征徭。又每及上春,以蚕为名,因定日而有知所往也”。[12]根据陈溪的叙述可知,蜀汉时期诸葛亮在每年上春的特定日子设立了“以蚕为名”的市。由于文献缺乏,不能得知更多关于诸葛亮所置市场的相关情况。
进入唐代,成都地区与蚕桑有关物品的贸易有两类市场,其一是草市,其二是作为官市或城市寺观周围兴起的蚕市。将草市问题纳入学术视野的日本学者加藤繁认为至少在东晋草市就已经存在,进入唐代草市比较繁荣,它是和官方规定的州县坊市相对而平行发展的非正式商品交易场所。汪世俊认为草市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官方规定的交易场所的界线被打破,而紧靠城市发展起来的新的交易场所”;其二是“是以乡村间定期集市交易为核心逐渐发展形成商业居民点的商品交易场所”。[13]
四川地区的“草市”直到中唐以后才见诸记载。著名的有蜀州青城山草市、味江草市,彭州建德草市、堋口草市,雅州遂斯安草市,阆州茂贤草市,梓州雍江草市等。在这些草市中贸易的货品,主要是该草市产生地点的独特物产,同时兼具其他百货。由于有唐一代蜀地蚕桑业发达,盆地西部、中部和北部各州均有蚕桑业分布,蚕桑业的发达自然产生了蚕桑物品的交换需求,在没有形成专门的蚕市的大部分蜀地,蚕桑贸易是和其他物品的交易同时进行的,其主要贸易地点就是草市。
在唐咸通十年(870)由出任彭州知府的御史中丞吴行鲁在唐昌县建德乡置建德草市。该草市已有固定的基础设施,“旗亭旅舍,翼张鳞次。榆杨相接,桑麻渐繁”。除了平时的经营外,该市场还仿照诸葛武侯“以蚕为名,定日”为市之俗,在约定的开市日期里,“百货咸集,蚕类莫遗”,“商旅辇货至者数万,珍纤之玩悉有,受用之具毕陈”。[14]由此可见,建德草市已经发展成为交易量巨大的综合性定期集市,在其中,与蚕桑有关的商品种类齐全。
《方舆胜览》眉州“蚕市”条:“二月十五日,村人鬻器于市,因作乐纵观,以为蚕市”。[15]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对儿时家乡蚕市的盛况都有诗记之,苏辙在《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诗中认为,眉山蚕市“蚕丛在时已如此,古人虽没谁敢更”。[16]虽然,眉山蚕市源于蚕丛时可能只是传说,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眉山蚕市在眉山人的传说中是起源很早的,又从宋初的盛况可以推知唐五代时期,眉山地区就有了买卖蚕桑之物的市场了。
《太平广记》载:“蜀东、西川之人,常互相轻薄。西川人言:‘梓州者,乃我东门之草市也,岂得与我为耦哉'”[17]。可见唐代成都东门即有草市,该草市是否以蚕桑交易为主未可知,但有蚕桑之物在该市场交易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至迟在唐德宗时期,成都就有了以“蚕市”命名的专门草市。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之《成都府碑记》中有“《蚕市记》,韦南康文,在华阳县宝历寺,寺有南康像,最得其真”[18]的记载。《四川通志》卷二十六“蚕市记”条:“《蚕市记》,韦南康撰,在宝历寺,寺有南康像”[19]。按照唐代“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20]的规定,宝历寺在华阳县县治之外,故宝历寺蚕市不会是华阳县的官市,而是华阳乡村的以蚕桑交易为主的草市,或者是由在宝历寺祈蚕福而逐渐兴起的民间市场。韦南康,即韦皋。唐德宗贞元初(785),曾任西川节度使。根据上述文献记载,韦皋在蜀地做官时亲身感受了巴蜀地区蚕市的兴旺,因此才专门为此写下《蚕市记》一文,此碑在华阳宝历寺,可能韦皋所记蚕市也在宝历寺。可惜该文已佚,使我们不得知唐代宝历寺蚕市的更多具体情况。
唐代成都蚕市的兴起最初源于祈蚕福。祈蚕福的早期对象是传说中的蚕女,蚕女当高辛帝时,此女后因故“化为蚕,食桑叶,吐丝成茧,以衣披于人间”。后来,蜀民在一说是其家[21],一说是其死后之冢的什邡、绵竹、德阳三县界处[22],“每岁祈蚕者,四方云集,皆获灵应”,自是之后,蜀中“宫观诸化,塑女子之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桑焉”。[23]宋人戴埴在《鼠璞》卷下“蚕马同本”条引:“唐《乘异集》载:蜀中寺观,多塑女人披马皮,谓马头娘,以祈蚕”。[24]由此可见,唐代蜀中百姓多在寺观中塑、拜马头娘,以祈求蚕桑兴旺。也可看出,唐代成都早期蚕市是由人们到寺观拜马头娘而不是由于蚕桑贸易之需产生的。
随着与蚕桑有关的百姓在春日里到特定寺观拜马头娘祈蚕福,寺观的道士、和尚也成为了祈蚕桑百姓咨询的对象。王太宵,成都人,武侯时度为学射山至真观道士,“喜好为人相蚕种,逆知丰损”。[25]三月三日,学射山上“巫觋卖符于道,游者佩之,以宜蚕避灾”[26]。巫觋开始将前来祈蚕福的百姓当做消费者,向其售卖道符。其他的神仙也逐渐成为祈蚕福的对象。张百子三月三日于学射山得道飞升,“每岁至是日,倾城士庶,四邑居民,咸诣仙观,祈乞田蚕”,[27]这里,成都士庶将得道的张百子奉为了可以祈蚕福的对象。
百姓到寺观祈求蚕桑的同时也向神仙祈求福禄,唐末五代杜光庭著《道教灵验记》载,“成都贾琼三岁时其母因看蚕市,三月三日过龙兴观,因众齐受禄,遂为琼受童子禄一阶。”[28]
唐代成都祈蚕福的时间多在每年春三月三日。上引“鲜于耆宿”条文献明确记载学射山至真观蚕市在每年的三月三日。宋人叶廷圭在《海录碎事》中引唐人卢求在唐懿宗大中年间(859)写下的《成都记》:“三月三日,远近祈蚕福於龙桥,曰蚕市。”[29]龙桥在成都新繁县南十五里。《四川通志》卷二十六新繁县“蚕市”条:“蚕市:在县南十五里,俗谓之盘古庙,当即蚕丛氏也。”[30]由此可见,新繁龙桥蚕市在盘古庙前举行。
宋人张君房辑《云笈七签》“金堂县昌利化玄元观九井验”条载:“每岁三月三日,蚕市之辰,远近之人,祈乞嗣息,必于井中”。[31]“葛璝化丁东水验”条载:唐僖宗中和年间,“每年三月三日,蚕市之辰,众逾万人,宿止山内。”[[33]南宋宁宗、理宗时人吴咏有《春祭祝文》云:“维暮之春,三月三日,邦有厥典,明祀是秩,其秩维何,既齐既稷,我酒既旨,我牲孔硕,以祈蚕桑,以保稼穑。”[34]
唐代成都,随着士庶到寺观祈求蚕福,自然吸引了蚕桑物品贸易的买卖双方,祈蚕福的寺观周围逐渐发展起了以买卖蚕桑物品为主的定期集市。唐代成都蚕市的主要地点有乾元观、龙兴观、至真观、严真观等宗教场所。“成都乾元观在蚕市,创制多年,顷因用军,焚毁都尽”[35]五代前蜀王建重新整修之,可见乾元观蚕市早在唐代就已经兴起,到唐末五代初被毁,后是否再兴不得知。上引唐末五代杜光庭著《道教灵验记》载成都贾琼与母亲于三月三日到龙兴观看蚕市,可知唐代龙兴观即有蚕市。《道教灵验记》卷一百一十七《王峰吴行鲁毁掘成都龙兴观验》云:“成都龙兴观,即后周至真观也。”[36]
《岁时广记》引《四川记》云,“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远村民毕集,应蚕农所用”,“郡守就子城东北隅龙兴寺前,立山棚,设帷幕,声乐以宴劳将吏,累日而后罢。”[37]该蚕市应该在龙兴寺前举行,只不过时间不是三月三日,而是二月二日与二月八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唐代成都蚕市举行的时间不只一个。
唐代成都蚕市兴起于寺观的做法,一直延续到宋代仍然如此。宋代成都蚕市“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38]五门蚕市、州南门蚕市在玉局观前,圣寿寺(寺内有蚕丛祠)蚕市,大西门睿圣夫人庙前蚕市,大慈寺前蚕市,宝历寺蚕市,学射山通真观蚕市,青羊宫旁青羊蚕市,龙女祠蚕市,严真观蚕市等均依托寺观而兴。
同时,在城市的其他地方也发展起了官办蚕市。“唐僖宗乾符六年(879)甲子,(西川节度使崔安潜)出库钱千五百缗,分置三市。”胡三省注:“成都城中鬻花果、蚕器于一所,号蚕市;鬻香、药于一所,号药市;鬻器用者号七宝市。”[39]按照胡三省的注,崔安潜所兴“三市”为蚕市、药市和七宝市。这三种市场发展成为了成都的著名市场,称为“成都三市”,清代宫梦仁在《读书记数略》中对此有所记载,“成都三市,蚕市、药市、七宝市。”[40]《方舆胜览》卷五十一“蚕市”条:“成都,古蚕丛之国,其民重蚕事。故一岁之中,二月望日鬻花木、蚕器於某所者号蚕市,五月鬻香药於观街者号药市,鬻器用者号七宝市”。[41]据上述材料可知,药市、七宝市在观街,而蚕市只言“某所”,没明言所在何处,可见,宋人祝穆已不太清楚崔安潜所置三市之一的蚕市的具体所在。明人曹学佺《蜀中广记》引祝穆《方舆胜览》云:“成都,古蚕丛之国,其民重蚕事。故一岁之中二月望日鬻花木蚕器於其所者号蚕市,五月鬻香药号药市,冬月鬻器用者号七宝市。俱在大慈寺前。”[42]曹学佺在引用《方舆胜览》时,却认为三市均在大慈寺前。其原因在于曹学佺将祝穆认为的药市、七宝市所在的观街定位为大慈寺前的观街,同时错将蚕市所在的“某所”忽略,将三市都置于大慈寺前观街。虽然,上述文献没有准确给出唐代成都“三市”之一的蚕市的具体所在,但可知其举办的时间是二月望日,这和基于祈蚕福而在寺观周围兴起的蚕市普遍在三月三日举行是非常不一样的,由此可见,由作为节度使的崔安潜所创蚕市应为官市。这类作为官市存在的蚕市应该位于唐代成都的几个主要官市之中。唐代成都官市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创南市之前,成都只有一处,位于少城内,后东市形成后,这一市改名为西市。东市在肃宗时期的大慈寺附近形成,新南市于德宗时期由韦皋在万里桥南隔江创置,新北市于僖宗时期由崔安潜创建于原景云观的位置,将观迁建于大西门之北。崔安潜所创“三市”之一的蚕市可能位于新北市。作为官市的三市是非常繁荣的,崔安潜将捕盗布告张贴于此,很快盗贼之一看到告示后就来自首,从这里可以看出,唐僖宗时期的三市之一的蚕市是非常兴旺繁荣的,人流量非常大,是成都繁华之所,因此才将政府告示贴于此处。
在官市内定期举办的蚕市和在寺观前自发形成的蚕市应有所区别。这类蚕市的出现标志着唐代成都蚕市开始摆脱祈蚕福的主要功能,开始向专门化的商品交易场所转变。
在中晚唐时期,蚕市的兴旺使文人雅士也开始将其纳入诗文表现的对象。中唐“女冠诗人”卢眉娘在和闺蜜卓英英写诗唱和时,写下了《和卓英英锦城春望》一诗,“蚕市初开处处春,九衢明艳起香尘。”[43]此诗描写了顺宗时期成都的蚕市。[44]
晚唐时期,由于蜀地险阻,较少受到兵火之灾,因此,成都仍然一派繁华之象,蚕市也进一步发展。《五国故事》载,“蜀中每春三月为蚕市。至时货易毕集,闤阓填委。蜀人称其繁盛。而建尝登楼望之,见其货桑栽者不一,乃顾左右曰:‘桑栽甚多,傥税之,必获厚利。'由是言出于外。民惧,尽伐其桑柘焉。”[45]此虽记载的是前蜀王建时期成都蚕市的情况,但是,王建在位前后只有十二年,而此处描述的蚕市盛况是在其在位期间的,也可见,晚唐时期成都蚕市也应是如此状况。此时的成都蚕市固定在每春三月举行,蚕市里有桑苗等蚕桑之物的交易,同时其他百货也在此贸易,蚕市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集贸市场。
晚唐成都蚕市还有一个新变,即是蚕市不光是一个综合性的集贸市场,同时还成为了成都士庶歌舞燕乐之地。晚唐五代初的很多文人在此流连游乐,同时也留下了蚕市游乐的诗词。薛能笔下是“蚕市归农醉”[46]。司空图则是“蜗庐经岁客,蚕市异乡人。”[47]韦庄《怨王孙》一词更是极力铺陈成都蚕市的繁华:“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48]
上述文人诗词描写了晚唐成都蚕市的热闹繁华,蚕市再也不是一个专门贸易蚕具、蚕种、蚕桑的地方,而是一个综合贸易之地,同时也是一个歌舞宴饮游乐之地。晚唐成都蚕市实现了一个新变,即蚕市的功能由单一的与蚕桑有关的商品的交换场所向各种商品聚集交易场所转变,另一方面蚕市由贸易向休闲娱乐功能扩展。在中国历史上,成都蚕市之所以闻名也在于其具有综合性商品交易会的性质,同时又是城市休闲娱乐之所,是上至皇室、官员、文人雅士,下至普通百姓聚集之所。而成都蚕市到宋代其休闲娱乐的功能更加凸显,也更加引人注目。
综上所述,巴蜀蚕桑之业发展较早,基于蚕桑之物交换的需要很早就产生了贸易市场,传说中这种市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蚕丛氏时。唐代成都蚕市主要分为乡间贸易百货兼及蚕桑之物的草市和成都府治的蚕市两类。成都府治内的蚕市又分为基于士庶在寺观祈求蚕福而逐渐在其周围自发兴起以蚕桑贸易为主兼及其他百物的定期市场,这类市场主要在三月三日进行;还有一种蚕市是政府兴办,在官市内定期进行,但具体举办的地点还不是特别清楚,可能在新北市。唐代后期,成都蚕市逐渐由祈蚕福、蚕桑之物的贸易之地转变为百物贸易之地,同时还成为了市民的游乐之地,因此,唐后期的成都蚕市开始走进每一个成都士庶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在此购物、观街、奇遇、宴饮。但总体来说,唐代成都蚕市还没有发展到它的极盛阶段,其举办的次数、时间频率和规模都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其中的游乐活动也还较为单调和粗浅。直到宋代,这种局面才得到了巨大的改变,成都蚕市成为了举世瞩目的著名市场。[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先唐巴文化文献集成与研究”(项目编号:15BZW057);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研究基地开放课题资助(课题编号:16DFWH023)]
[1]鞠清远.唐宋时代四川的蚕市[J].食货,1936(6):28-34.
[2]理绥.诗歌所见唐代商业及商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16.
[3]李金彝.隋唐五代时期的成都[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1):76-81.
[4]蒋猷龙.蚕市[J].中国蚕业,1997(1):41.
[5]袁杰铭.四川丝绸贸易史话[J].四川丝绸,1997(2):50.
[6]郭声波.历史时期四川蚕桑事业的兴衰[J].中国农史,2002(3):12.
[7]牟发松.唐代草市略论[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4):39.
[8](宋)高承.事物纪原[M].北京:中华书局,1989,434.
[9](宋)黄休复.茅亭客话[G].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0](宋)苏辙.栾城集[M].曾枣庄,马德富,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2.
[11](元)费著.岁华纪丽谱[G]//杨慎.全蜀艺文志.北京:线装书局,2003,1709.
[12](宋)陈溪.彭州新置唐昌县建德草市歇马亭镇并天王院等记[A].董诰等.全唐文[C].北京:中华书局,1983,3748.
[13]汪世俊.对唐宋草市变迁的历史思考[J].经济学情报,2000(2):60.
[14](宋)陈溪.彭州新置唐昌县建德草市歇马亭镇并天王院等记[A].董诰等.全唐文[C].北京:中华书局,1983,3749.
[15](宋)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947.
[16](宋)苏辙.栾城集[M].曾枣庄,马德富,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2.
[17](宋)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2081.
[18](宋)王象之.舆地纪胜[M].北京:中华书局,1992,3877.
[19](宋)冉道周.四川通志[M],卷二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0](宋)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1581.
[21](宋)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3945.
[22](宋)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967.
[23](宋)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3945.
[24](宋)戴埴.鼠璞[M].卷下.北京:中华书局,1955,14.
[25](唐)王太宵.元珠序录[A].董诰等.全唐文[C].北京:中华书局,1983.
[26](明)杨慎.全蜀艺文志[M].北京:线装书局,2003,1710.
[27](宋)黄休复.茅亭客话[M],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8](宋)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751.
[29](宋)叶廷圭.海录碎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7.
[30](宋)冉道周.四川通志[M].卷二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1](宋)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776.
[32](宋)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778.
[33](宋)陆游.剑南诗稿校注[M].第四册.钱忠联,校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258.
[34](宋)吴咏.鹤林集[M].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5](宋)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661.
[36](宋)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737.
[37](宋)陈元靓.岁时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
[38](宋)黄休复.茅亭客话[M],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9](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8213.
[40](清)宫梦仁.读书记数略[M],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41](宋)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899.
[42](宋)曹学佺.蜀中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782.
[43](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2035.
[44]刘术.唐宋时期成都的蚕市及游乐活动[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45
[45](宋)佚名.五国故事[M].全宋笔记本:第一编第三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242.
[46](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2925。
[47](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3259-3260.
[48](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4499.
A Brief Account Of The Silkworm Market Of Chengdu In Tang Dynasty
Liu Shu
(Ba Culture Institute,Sichuan Liberal Arts College,Dazhou,Sichuan 635000)
The sericulture of Bashu has a long history,because of its developed sericulture industry the transaction of sericulture was very boom.There already has some transactions about sericulture in canshi of shu before Tang Dynasty.By the Tang Dynasty,some specialized markets called canshi appeared around Chengdu.At first,the canshi of Chengdu stem from the activity that civilian went to temple to pray for sericulture,then the comprehensive market based on things of sericulture and other things appeared around these temples.There also has some regular markets called canshi in the official market of Chengdu in Tang Dynasty.
Tang Dynasty,Caoshi,The silkworm market of Chengdu
刘术,男,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唐宋时期巴蜀地方农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