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老年人死亡风险及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2016-03-09 12:10张成成马翠翠王玉杰
护理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丧偶健康状况老年人

张成成,宋 洁,马翠翠,王玉杰



丧偶老年人死亡风险及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张成成,宋洁,马翠翠,王玉杰

Research progress on mortality risks and health status of widowed elderly

Zhang Chengcheng,Song Jie,Ma Cuicui,et 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250014 China)

摘要:对国内外有关丧偶老年人死亡风险及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开展丧偶老年人的居丧服务和健康干预奠定研究基础。

关键词:丧偶;老年人;死亡风险;健康状况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丧偶老年人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丧偶老年人4 77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89%,其中男性老年人口中丧偶比例为16.30%,女性老年人口中丧偶比例高达36.95%。丧偶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重大的转变性事件,丧偶之痛不仅可以导致死亡风险增加、健康问题增多,而且长期照料生病的配偶还可能导致身心疲惫、自身患病或疾病加重。明确丧偶老年人存在的死亡风险及健康状况,将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丧偶老年人的居丧服务和健康干预研究奠定基础,也必将有助于降低丧偶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提高丧偶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丧偶老年人的死亡风险状况

丧偶作为一种突发性的生活事件,给老年人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加重原本就存在的慢性疾病,并可能会导致其他并发症,从而增加死亡风险[1]。多项研究表明,丧偶者的死亡风险比有偶者高22%,40%的女性和26%的男性会在配偶去世后的3年内死亡[2-3]。丧偶时间、丧偶者性别及年龄不同,老年人的死亡风险也有所差异。丧偶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丧偶早期,并随丧偶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其中丧偶6个月内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最高[4-5]。Lee等[6]研究发现,丧偶会显著增加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复杂疾病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这种寡居效应在前3年最强烈,大约7年后消失。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丧偶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女性丧偶者[5]。Stroebe等[7]研究也表明,与有偶者相比,在丧偶后的第1年女性丧偶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了60%,男性丧偶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了80%,具体原因尚未揭示清楚。亦有研究认为,女性比男性在老年阶段较少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更容易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死亡风险低于男性[8]。焦开山[9]指出,新丧偶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年龄组差异,其中对65岁~79岁低龄老年人的影响最大,对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影响却大幅度下降,这与Mendes等[10]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为:在高龄阶段,死亡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中较常见的事件,对于配偶的死亡不再是一个无预期的事件,老年人在心理上已经有所准备,所以对高龄老年人而言,配偶死亡所带来的冲击小于低龄老年人[1]。

2丧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2.1丧偶老年人的躯体健康状况多项国外研究显示,丧偶老年人的总体健康水平下降、健康问题增多以及身体功能受限。新近丧偶的老年女性(丧偶≤12个月)与丧偶大于12个月及有偶者相比,自评健康得分最低,并且健康调查简表(SF-36)得分明显低于有偶者[11]。Rebecca等[12-13]研究表明,大部分丧偶者会表现出睡眠障碍、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食欲降低等一系列躯体症状,其中睡眠障碍是丧偶老年人最突出的健康问题,大约20%的老年人在丧偶2年内会遭受睡眠型态紊乱的折磨。一项丧偶老年人身体功能状况的纵向研究结果表明[6],在丧偶后18个月、48个月老年人均存在身体功能受限,主要与丧偶所带来的急慢性刺激导致老年人产生较高的压力水平有关。此外,丧偶作为一种紧张性刺激还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导致疾病[14]。Michelle等[15]采用纵向、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新近丧偶老年女性的健康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丧偶老年女性慢性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有偶者,高达86%的丧偶老年女性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癌症是丧偶老年人患病风险较高的慢性疾病[8,16]。

2.2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2.2.1丧偶老年人的孤独状况孤独是丧偶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之一,大约70%的老年丧偶妇女认为孤独是日常生活中最难应对的问题[17]。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影响老年人的孤独感。邱丹等[18]发现,不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UCLA孤独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偶健在的老年人生活相对充实,而丧偶的老年人孤独感相对明显。老年人丧偶以后,由于生活照料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出现寂寞、孤独感。Hasida[19]研究结果也显示,丧偶可以带来重大的生活改变,会引起人们社会关系及配偶支持的丧失,导致丧偶者产生更强烈的孤独及无助感。独居的生活方式会显著增加丧偶老年人的孤独感,由于独居的丧偶老年人存在情感缺失,难以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及必要的生活照顾,因此更容易出现孤独、悲观[20]。目前尚未发现有力的证据支持与子女同住的生活方式能减少丧偶老年人的孤独感。

2.2.2丧偶老年人的抑郁状况丧失性和羞辱性事件更容易促发抑郁发作,而丧偶是老年人严重的丧失性负性生活事件,会导致不佳的心理健康结局,使丧偶者产生严重的抑郁情绪[21]。吴晓莲等[22]对农村丧偶老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丧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8%,有偶老人为13.5%,丧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约是有偶老人的2.2倍,并且抑郁得分高于有偶老年人。独居、高龄、自理能力降低、患慢性病、娱乐活动缺乏的丧偶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22];不同户籍和性别的丧偶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不同,农村丧偶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城市丧偶老年人,同一社区女性丧偶独居者抑郁发生率(73.9%)高于男性丧偶独居者(47.2%)[20,22]。丧偶方式、经济状况及社会支持也影响老年人的抑郁情绪。Kristensen等[23]研究表明,在大量丧偶事件中,突然丧偶比自然死亡所致的丧偶更能加剧丧偶者的心理卫生障碍,会导致重度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并且恢复过程比较缓慢。此外,经济与社会支持状况较差的丧偶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原因是良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是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保障,当出现健康问题时,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和社会支持,便可以缓解负性情绪[20]。由此可见,丧偶老年人的抑郁情绪受到户籍、性别、丧偶方式、经济状况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2.2.3丧偶老年人的焦虑和压力状况丧偶会导致老年人焦虑及压力水平升高。Michelle等[15]对新近丧偶老年女性的健康进行纵向追踪,结果显示丧偶老年女性面临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别有27%、19%的老年女性面临着焦虑、压力水平的升高,主要与丧偶导致老年人独居、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经济来源减少有关。Onrust等[24]通过系统评价同样表明,丧偶1年内老年人焦虑的患病率大大增加,并且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风险较高,大约31%的老年人可以达到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此外,新近丧偶老年女性自述他们的压力水平自配偶离世开始产生,持续至数月后,老年人往往存在更加显著的紧张与困扰,主要受丧偶带来的急性、慢性刺激的影响;丧偶老年人所面临的压力通常涉及财务和健康问题等[15]。目前,国内少见关于丧偶老年人焦虑和压力方面的研究。

2.3丧偶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程利娜[25]对丧偶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丧偶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低于有偶老年人,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是丧偶可能导致老年人在以后的生活中缺少配偶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而配偶是老年人获得社会支持的最主要来源。张河川等[26]也指出,丧偶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明显低于有偶老年人,享有国家养老金及医保的仅占 59.7%和 63.8%,明显低于有偶老年人的 82.9%和 86.8%,尤其是高龄丧偶女性得到的社会支持减少,与其早年“相夫教子”失去受教育及工作机会,导致晚年游离于国家养老及医保之外有关;该研究还发现,丧偶老年人遭受子女疏忽照顾的比例达22.8%,高于有偶老年人,原因是日益增多的“421”核心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奔波于携老扶幼与职业竞争中,这种照顾需求增加与照顾资源不足矛盾的长期积累,最终造成子女疏忽照顾。这些研究提示,丧偶老年人不仅缺少来自国家和政府的正式支持,而且还缺少家庭和子女的非正式支持。

3小结

丧偶对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身心及社会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降低丧偶给老年人带来的死亡风险,改善丧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仅需要丧偶老年人及其亲属的努力、社会与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医院、社区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国外对丧偶老年人死亡风险及健康状况的研究内容广泛、深刻,且以纵向研究居多,我国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多是横断面研究,研究指标较单一,研究内容较零碎,较少开展对丧偶老年人死亡风险及健康状况的纵向研究。推测可能存在以下原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对象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情感经历,因而研究对象的招募和保留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绝大多数丧偶老年人为女性,样本性别不均衡容易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另外,丧偶对老年人死亡风险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受到诸多混杂因素的影响,诸如丧偶时间、性别、年龄、社会环境、经济因素、文化程度等,容易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倚。尽管如此,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与方法,探索我国丧偶老年人死亡风险及健康状况变化,识别死亡风险高的老年人,提出有效的健康干预方案,将始终是护理科研人员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焦开山.中国老人丧偶与其死亡风险的关系分析[J].人口研究,2010,34(3):64-76.

[2]Shor E,Roelfs DJ,Curreli M,etal.Widowhood and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J].Demography,2012(49):575-606.

[3]Boyle PJ,Feng Z,Raab GM.Does widowhood increase mortality risk?testing for selection effects by comparing causes of spousal death[J].Epidemiology,2011,22(1):1-5.

[4]Shah SM,Carey IM,Harris T,etal.Do good health and material circumstances protect older people from the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after bereavement[J].Am J Epidemiol,2012(176):689-698.

[5]Moon JR,Kondo N,Glymour MM,etal.Widowhood and mortality:a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1,6(8):1-9.

[6]Lee MA,Carr D.Does the context of spousal loss affect the physical functioning of older widowed persons?a longitudinal analysis[J].Research on Aging,2007,29(5):457-487.

[7]Stroebe M,Schut H,Stroebe W.Health outcomes of bereavement[J].Lancet,2007,370(9603):1960-1973.

[8]Van den Berg GJ,Lindeboom M,Portrait F.Conjugal bereavement effects on health and mortality at advanced ages[J].J Health Econ,2011,30(4):774-794.

[9]焦开山.丧偶对中国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0(6):9-13.

[10]Mendes de Leon CF,Kasl SV,Jacobs S.Widowhood and mortality risk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the elderly:a prospective study[J].J Clin Epidemiol,1993,46(6):519-527.

[11]Byles JE,Feldman S,Mishra G.For richer,for poorer,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older widowed women’s health,relationships and financial security[J].Women Health,1999,29(1):15-30.

[12]Rebecca L,Caserta M,Lund D.Grief,depressive symptoms and physical health among recently bereaved spouses[J].Gerontologist,2011,4(53):460-471.

[13]Naef R,Ward R,Mahrer-Imhof R,etal.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reavement experience of older persons after spousal loss:an integrative review[J].Int J Nurs Stud,2013,50(8):1108-1121.

[14]王红,梁渊,左俊英,等.丧偶人群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73-1374.

[15]Michelle D,Joanne L,Marie TN,etal.Health transitions in recently widowed older women:a mixed methods study[J].BMC Health ServRes,2013,13(143):1-10.

[16]Jason MH,Andrew FLarry WT.Difficulties accepting the loss of a spouse:a precursor for intensified grieving among widowed older adults[J].Death Stu,2013,37(2):126-144.

[17]Savikko N,Routasalo P,Tilvis R,etal.Psychosocial group rehabilitation for lonely older people:favourable processes and mediating factors of the intervention leading to alleviated loneliness[J].Int J Older People Nurs,2010(5):16-24.

[18]邱丹,张明宝,杨静,等.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调查及干预[J].慢病学杂志,2013,14(6):460-462.

[19]Hasida B.Loneliness,optimism,and well-being among married,divorced,and widowed individuals[J].J Psychol,2012,146(1/2):23-36.

[20]贺新艳,栾霞,刘丽杰.丧偶独居老年人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42-144.

[21]Ormel J,Oldehinkel AJ,BrilmanEL.The interplay and etiological continuity of neuroticism,difficulties,and life events in the etiology of major and subsyndromal,first and recurrent depressive episodes in later life[J].Am J Psychiatry,2001,158(6):885-891.

[22]吴晓莲,雷利霞,周繁华,等.农村丧偶老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6):32-35.

[23]Kristensen P,Weisaeth L,Heir T.Bereavement and mental health after sudden and violent losses:A review[J].Psychiatry,2012,75(1):76-97.

[24]Onrust SA,Cuijpers P.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widowhood:a systematic review[J].Aging Ment Health,2006,10(4):327-334.

[25]程利娜.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丧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1):48-50.

[26]张河川,郭良骥,李如春,等.丧偶中老年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4):2671-2673.

(本文编辑张建华)

(收稿日期:2015-04-30;修回日期:2016-01-15)

作者简介张成成,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宋洁(通讯作者)、马翠翠、王玉杰单位: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5.00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B-0526-03

猜你喜欢
丧偶健康状况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丧偶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