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力提升策略

2016-03-09 06:57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生院校

卿 云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23)



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力提升策略

卿 云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23)

艺术类高职毕业生是高素质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力资源市场化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客观要求。文章在分析目前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就业力的培养和提升对艺术类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以就业力为突破口的艺术类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力;策略

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调整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各类高校相应增加了艺术类大学生的录取名额,高职类院校也纷纷设立艺术专业,艺术类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但是,相对高校艺术类教育欣欣向荣的景象,用人单位却时常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出现社会与艺术人才之间的“就业鸿沟”,使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与提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艺术类高职学生属专科层次的高校学生,培养定位为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加之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使他们在就业现状上表现出与非艺术类大学生不同的鲜明特性。

(一)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不乐观

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方)对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质量调研报告显示,该院2015届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但在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中,毕业生的月收入平均为3175元,低于信息、工程和能源等专业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相关度仅为“一般”的占75%,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专业工作就业机会少”。所从事工作与其职业期待吻合度达到75%,但从胜任目前工作的程度看,“完全胜任”的只占50%。[1]以上数据显示,艺术类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其它专业,但就业质量不容乐观。报告评价,艺术类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度居于“一般”水平,在“竞争力保障”方面,低于工程造价等其它专业。

(二)就业灵活性高,但对口率不高

由于我国产业布局尚不够合理,第三产业发展尚不充分,加之艺术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性,使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相对较小、就业领域相对局限。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艺术类学生,在专业设置上主要定位在专业技能性强、社会适应面广,有较好就业市场和就业岗位,如平面设计、产品包装、音乐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较少设置社会适应面窄,市场需求不旺的如美术学、音乐学等纯艺术类专业。所以,虽然高职艺术类学生面临整体上较窄的就业现状,但由于专业的适应性较强,使他们的就业灵活性仍然较高。调查显示,艺术设计方向的毕业生面向信息、软件、教育、居民服务等行业就业的较多,艺术表演类毕业生面向教育、公共管理、房地产等行业就业的较多。这反映了近年来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并没有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大规模增加,导致一些艺术类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转而去签约与其专业关联度不大的工作。

(三) 职业选择自由,但受地域影响较大

艺术类学生大都个性鲜明,对新鲜事物敏感,具有超前、开放的就业观念。他们中很多人不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而看中职业的时尚感、自主性等,这使他们职业选择相对自由,就业学生中从事按作品质量计酬或其它灵活计酬方式的“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者”比例高。但这种自由就业的分布却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艺术类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艺术类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广阔的省会城市和发达地区,如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艺术类毕业生中67.3%集中在贵阳市,省内其它城市加起来不足1/3,因为对于艺术类专业而言,农村、小城镇及偏远地区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就业市场狭窄。很多艺术类毕业生为了职业发展空间考虑,宁愿到大城市成为“漂流族”,而不愿到中小城市就业。

(四)职业期望值高,再次择业现象普遍

艺术类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艺术类工作的职业稳定性不强,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几乎没有稳定职业,导致艺术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加之从事艺术劳动的投入大,需要大量精力,很多就业者对职业报酬和发展机会的期望值较高,如果达不到预期,就离开工作单位,宁愿待业也“宁缺毋滥”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015届毕业生毕业一年的离职率达到50%,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福利偏低”,用人单位留住人才和艺术类毕业生频繁换岗的持续性矛盾表现很突出。调查数据显示,频繁跳槽的学生比例达三成,二次择业现象在毕业生中非常普遍。

艺术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既体现了艺术类学生的普遍情况,也暴露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提升就业力是提高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力必要性分析

就业力也称就业能力或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大学生的就业力是其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包括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两大类能力,涉及专业知识、组织管理、创新创造、应聘能力、人际交往等范围广泛的综合能力系统。学生毕业时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和决定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真正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尤其是操作性极强的艺术类专业,高度重视培养提升学生就业力是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提升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力是其现代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所谓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2]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人都具有职业生涯。对于艺术类高职学生而言,应通过系统的职业教育,使他们了解自我职业兴趣、爱好等,进而促进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估,从而进行正确的自我规划职业生涯,达到就业力的提升。职业技术教育能让他们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在完整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人生的最大值,完成自我在社会的定位,从中获得相应的回报。

(二)提升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力是其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高质量就业”的要求。有学者认为,“所谓的高质量就业是指个人在其认为具有挑战性和满意感的工作的综合环境中获得谋生所需工资的能力”[3]。以麦可思为代表的研究机构提出,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收入情况、学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学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学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等维度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标准。作为大学生群体,在面临从社会精英向普通劳动者身份回归的过程中,就业质量成为判断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的重要标准。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艺考的高额投入和读书时的高额学费,使他们在经济方面的投入明显比其他专业更大,对高质量就业的要求更为迫切。从社会资本与教育的关联来看,教育质量应与教育投资相适合,然而,目前的艺术类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就业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提升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力是艺术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

当今时代是人才的时代,人才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决定力量,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艺术类高职学生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作用不可小觑。因此,艺术类高职教育要想保持自身的蓬勃发展,必须培养高职学生的可持续性就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在内的广泛能力,以此帮助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走向社会,开发自身内在潜能,进一步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三、 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力提升途径

(一)宏观层面

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战略性、综合性、动态性和长期性的重大任务。政府掌握着丰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资源,在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坚持科学持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着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不断优化就业结构,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就业战略背景下,为保障艺术类高职毕业学生就业质量,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促使人力资源市场达到供求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中观层面

提升艺术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艺术类专业,因此,对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应从学校层面进行分析和落实。

1.确立文化与技艺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

艺术类高职院校旨在培养艺术设计类的专门型人才,有其专业性和职业性的一面。教育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技能教育,更要注重文化理论知识的积淀与渗透。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学生掌握较丰富的文化知识,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在高度重视文化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建构融“文”“艺”于一体的艺术类高职教育观,为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力培养做好思想观念上的准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践行实施“文”“艺”一体化教育教学方法,在注重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才市场不断发展的新需求,促使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有效提升其就业力。

2.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综合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应从横向纵向上拓宽学生的专业领域和技能,培养如“采编播”一体化人才,“既能说又能演”的播音主持人才,既能电脑设计又能手工制作的艺术设计人才等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人才;还要强化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就业力构成要素中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合作协调、自我调控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些能力的培养对高校的就业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因此,应通过设立选修课程,组织各种竞赛、讲座、设立专项基金等形式,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单向发展的职业“工具”。

3.拓宽艺术实践经验获得的路径

实现艺术教育与市场衔接,高职院校首先要重视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科学地设置专业和课程,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市场需要与专业教育目标相对接。对用人单位需求展开调研,对专业市场进行分析,使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特色,打造更能满足市场所需的专业。同时,挖掘校内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在学生培养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使在校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能抓住重点,不盲目,即将毕业的学生心中有数,不焦虑。

4.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

就业能力属于后天习得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因此,就业指导就成为伴随大学生整个学业过程的必修课程,学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4]。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帮助学生从提高认知能力着手,逐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职业倾向,发现自身的专业特长,进而确定自己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围绕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奋学习、增强信心、不懈努力,从而提高就业力,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三)微观层面

大学生的就业力指的是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具有主体性和发展性。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多方面努力锻炼和提高自己,把提高自身就业力水平作为大学期间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

1.磨练“硬实力”,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在毕业生求职市场上,要实现高质量就业,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最基本的就是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某一项工作,这种专业技能是学生就业的“硬实力”。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掌握扎实的艺术技能,具有胜任工作的“硬实力”尤为重要。因此,在专业学习上要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高职学生自进入大学之日起,就要勤学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通过几年不懈的学习积累,各种专业等级考试,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力争在专业知识技能上达到一定水平,具备最基本的就业力。

2.重视“软实力”,提高综合素质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特别是艺术类高职毕业生而言,主要就业对象是中小微企业。研究显示,中小微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主要看中的是“基本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指专业素质、操作能力、职业道德等从事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但只具备“基本能力”而在非专业素质方面的欠缺是高职学生就业力不足的最主要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市场上综合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过硬的心理素质等是一个人就业“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如果知识和技能是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的“硬实力”,能力则很大程度上体现为 “软实力”。高职学生毕业时要想顺利求职就业并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除了具备“硬实力”外,一定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软实力”,才能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积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保持良好的心态。总的来说,艺术类高职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就是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既尊重市场规律,也重视自我发展,在努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

3.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接触社会

临近毕业的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在老师的指导、家庭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资源和条件,如实习见习、业余时间兼职、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招聘大赛等活动,了解当前社会需求,查找自身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找准自身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打造自己的核心就业竞争力。就业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从时间上看, 对高职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不是在大学最后一个学年进行,而要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在高职学生走向社会之前,要大胆接触社会,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及校外顶岗实习的机会,以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作为标准,认识了解艺术市场,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平时多到各种大、中、小型招聘会和见面会现场体会感受,在准确把握社会人才需求方向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提升自己。

提升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这一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重大任务,需要全社会达成广泛共识,制定相应政策,需要高校和学生自己作出不懈努力,才能不断取得成效。

[1]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质量调研报告[R] .贵阳: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12-31.

[2] cllkitty .职业生涯 [EB / OL]. [2016-09-01].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8851/58851.htm?qq-pf-to=pcqq.c2c.

[3] 刘善堂,王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与提升策略[J].江苏高教,2014(1).

[4] 王峰.基于职业路径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J].江苏高教,2013(4).

(责任编辑:段 娟)

On the Employment Status & Employability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Art Students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ING yun

(Gui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Guiyang 550023 )

Art graduate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 quality labor market, so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marketing of human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mployment of art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training and promotion of the employabil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proposes the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vocational art education quality by taking the employability as the breakthrough.

Ar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Strategy

2016-07-15

卿云(1973—),女,湖北天门人,副教授。

1008—2573(2016)03—0058—05

猜你喜欢
艺术类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伤心的毕业生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