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庆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 射阳 224300)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血液具有粘滞性及浓稠性的特点。当UC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时,其肠粘膜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从而使其肠粘膜部位发生血管堵塞,其肠粘膜和粘膜下血管会形成微血栓,最终导致其肠粘膜发生坏死[1]。相关的临床实践表明,用常规疗法对血液呈高凝状态的UC患者进行治疗虽然短期疗效很好,但其病情的复发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血液呈高凝状态的UC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我院对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血液呈高凝状态的UC患者分别使用柳氮磺胺嘧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柳氮磺胺嘧啶进行治疗,其中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的30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血液呈高凝状态的UC患者。这6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②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的结果显示,其血液均呈高凝状态。③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的药物均不过敏。④患者均未患有严重的脏器病变。⑤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⑥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单一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他们的年龄在31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3±1.79岁。在联合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4例。他们的年龄在32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1±1.8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柳氮磺胺嘧啶进行治疗,即让患者口服1.5克的柳氮磺胺嘧啶,每天服2次。柳氮磺胺嘧啶由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号为:国药准字H31020450。在此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即用3000IU的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每天注射1次。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共计30 天)[2]。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经治疗,患者肠粘膜发炎、血管堵塞等症状完全消失,其大便中无异状物出现,其大便的次数为1~2次/d。对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肠粘膜恢复正常。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显示,其血红蛋白的水平和血小板的水平均为正常。②有效:经治疗,患者肠粘膜发炎、血管堵塞等症状有所缓解,其大便基本成形,其大便的次数为3~5次/d。对患者进行便常规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大便中出现红细胞和白细胞,但其数量<10个/Hp。对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溃疡面明显缩小,但在局部区域出现息肉。③无效:经治疗,患者肠粘膜发炎、血管堵塞等症状无改善,其排便的次数没有减少。对患者进行便常规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红细胞的个数和白细胞的个数>10个/Hp。对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溃疡面无变化[3]。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在单一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13例,为有效者有10例,为无效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7%。在联合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19例,为有效者有9例,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单一组患者血小板的平均值为(199.85±17.85)×109/L,联合组患者血小板的平均值为(179.85±17.85)×109/L。联合组患者血小板的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患者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0.47±0.03)ug/ml,联合组患者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0.31±0.02)ug/ml。联合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临床上对UC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导致UC患者病情无法得到根治的本质性原因。血液呈高凝状态的UC患者其肠粘膜毛细血管内形成的细小血栓,是引发其肠粘膜炎症和坏死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根据UC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的水平和血小板的水平,在使用柳氮磺胺嘧啶对其进行消炎治疗的同时,辅助使用低分子肝素对其进行皮下注射,可有效地缓解其症状,控制其病情的进展。
综上所述,用低分子肝素对血液呈高凝状态的UC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其血小板的水平和D-二聚体的水平,改善其肠粘膜的状态。
[1] 宋军民,李卉,李岩.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10:997-1000.
[2] 王怡薇,张会会,王彦礼等.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F-κBp65调控作用研究[J].药学学报,2015,01:21-27.
[3] 王灿,霍红,李艳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08:1149-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