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融合:美丽湖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实现路径

2016-03-09 04:24黄柏青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南岳景观设计湖南

黄柏青,王 芬

(1.2.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弹性·融合:美丽湖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实现路径

黄柏青1,王芬2

(1.2.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高速公路建设是美丽湖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的高速公路建设当中,景观设计是其重要环节。正确的对待、全面的分析、有效的总结湖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途经与方法,有针对性的结合“弹性与融合”的理念方法来设计湖南高速公路景观,通过案例来论述弹性与融合的设计理念如何在湖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实际运用,总结出湖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所呈现的美学特征:宗教和谐之美、自然环保之美、地域特色之美、信息互通之美。

美丽湖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实现途径

高速公路是自然环境与人工构造物的结合体,同时也是实现景观设计和环境再造的重要载体。高速公路景观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涉及到地方特色、环境心理、生态系统、文化历史等元素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比重。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新世纪以来国外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更多地关注于生态环境评价和生态美学建构。而国内研究由于起步较晚、重视不够、认识有限,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与景观的关系探讨方面,对于地方特色的融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学理化、系统化。本文希望在吸取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系统地探讨地方特色融入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以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南岳高速、衡炎高速、浏醴高速、岳常高速公路为研究平台,从美丽湖南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美丽湖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营造的途经与方法、美丽湖南建设中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实践等几个方面来展开具体论述,探索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弹性化融合的方式、方法。将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公路工程相融合,总结出湖南本土地方特色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理论规律和可实现路径,建构基于浓郁地方特色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动态视野与总体构架,为美丽湖南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美丽湖南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美丽中国”是党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的总体规划概念,其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建设之中和全部过程。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第一次作为执政理念出现。2015年10月,于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纳入到“十三五”规划中。所谓建设美丽中国,其核心就是要依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盘点:2015年习近平的20个“新热词”.人民网-时政频道.2015-12-28.。党的十八大“美丽中国”的提出,为构建我国的生态安全和美丽国土指明了目标,明确了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坚持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性发展。作为中南部地区重要的省份——湖南省,于2015年“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美丽新湖南”的总愿景。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湖南省从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开始,以全力打造“美丽湖南”目标,争取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全力。

公路景观是一个综合性的景观体系,它集公路自身结构所形成的景观和沿线视觉范围内的自然、人文景观于一身,展现出了其特定的功能和独特的特质[1]。同时它也是一种有效连接的组合体,它包括人工构造的道路线形、造景设施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构造的天然地貌、村庄森林等自然景观,通过景观序列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中。20世纪30、40年代,德国汉斯·洛伦茨最早从道路视角研究了公路美学。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在《公路标准化美化标准》中,对道路的安全畅通、整洁舒适、美化流畅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随后高等级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提出,对高速公路的环境美学又提出了新规范,这就要求公路线形自身要形成优美的三维外观,具整体性与动态性、协调性与流畅性、连续性与导视性、节奏感与韵律感、安全感与舒适感于一身。同时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从而建立一种完整的、统一的、视觉优美的、心理安全的高速公路景观。公路景观设计是在准确把握全面分析公路沿线地域自然、人文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行车安全和驾乘人员心理需求,结合公路自身特点,有效的依据总体理念和设计原则定位整体景观风格,并在段落和节点上进行立意营造的过程。

作为基础设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是美丽湖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对公路建设提出的高要求基础之上,湖南省加强对公路环境的重视,建设符合湖南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公路。“十一五”期间,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和通车里程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和迅猛增加。根据湖南省《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修编,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将形成“六纵九横三环”的格局,总里程数将达8318公里,其中3463公里为国家高速公路里程数,4855公里为地方高速公路里程数。在“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2]。到2020年,湖南将基本形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内联外通、绿色智能的现代高速公路运输体系。

二、美丽湖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营造的途径与方法

根据湖南高速公路的特点及其沿线地域的自然、人文景物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的分析,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以通过弹性、融合等途径与方法,致力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当中。但湖南各条高速公路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树强项补短板。下面从融合、利用、营造、弹性等几种途径与方法来探讨一下美丽湖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思路。

(一)融合

所谓“融合”,即“顺应自然,融于山林”[3]。这种方法就是将高速公路与沿途美丽的自然风景完全的融合起来。这种融合不仅包括自然植物群落、视觉感受的融合,同时还包括同人文环境、乡土风貌的相互渗透。在自然景观的融合上,要求考虑景观与绿化的紧密结合,构建植物的立体层次感,发挥植物生态防护及视觉诱导,从而打造一种精品的美轮美奂的景观视觉廊道。在人文景观的融合上,要求要同沿线的历史文化、遗迹遗产、民风民俗、特产特色等人文素材紧密联系,要提炼出当地独特的形象符号、场所特征、视觉感受,通过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互通区等重要的景观节点展示出来,以此来增添高速公路的文化内涵、道路形象及城市品位。

(二)利用

通过对自然景观如不同植物群落的组合和特殊的季相变化等景象的提炼和恰到好处的利用,从而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觉感受。或是利用沿途驾乘员视野范围内的自然景观的重组、遮挡、烘托等手法,将各种自然生态景观延伸到道路景观中来。正所谓“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4],从而凸显出公路景观的内容与诗意。在人文景观方面,利用沿线的人文素材,通过对雕塑小品的抽象化处理、植物造景的园林化塑造,来表达人文景观的象征与延伸的意义。如在互通区的景观设计上面可以采用石景、水景、山景相结合的手法,尊重乡土传统文化知识,依存场所的自然形式过程,使用当地植物与建材。巧妙地利用地域特色要素,并以其为纽带,从而将互通的各个区域融合起来,形成互通的效果也延续了地域文脉。

(三)营造

根据公路路域景观特点,运用一种传统或是现代的理景手法[5],通过乡土植物的自行配置,微地形的适当调节处理,营造出一种独有的地域景观效果。在人文景观方面,以隐喻某种人文要素或是营造某种氛围来使人能够对某种人文景物产生联想。如在高速公路边坡的景观设计当中,尽量种植本地乡土植被,在保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恢复生态环境,以乔木栽植构建绿色大背景,草本植物打造主题景观,灌木间植降尘降噪,观形观花植物搭配,营造景观的视觉层次感和内容丰富性。结合本土植物的品种、群落、质感、色彩以及周边环境的融入性来进行协调性设计。不仅如此,从生态环境学的视角来看,营造更多的是源自于“设计就是不破坏”。所以在营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考虑到模拟自然形式,如在边坡顶与坡脚之间尽量形成平滑弧线,避免营造的突兀感,在此之上形成边坡绿植与周边群落的协调一致和景观的深刻寓意,从而展现出一种自然生态的纯朴之美。

(四)弹性

这里所说的“弹性”即是在融合、利用、营造基础之上的弹性。即是在考虑融合地域的自然、人文特色基础之上的因地制宜。根据高速公路沿线独有的特色风情塑造其整体而又独具韵味的景观形象。例如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功能至上的对外型窗口,是展示路域特色的重要节点。其设计应注重建筑主体与其景观设计的相互映衬,在展现其本土风情的同时更要注重设计的精细化。尊重路域独有的民族风情、自然风光、民间工艺、经济特点、社会结构,继承当地的历史文脉,提炼地域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元素,并与现代科技艺术相结合,做到统一服务区风格、彰显服务区个性、精细服务区功能。正如何镜堂教授从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三个方面来诠释地域文化。我们也要更好的创造性的提炼出地域文化,把新时代的科技材料技术转化到建筑形式和功能运用上,使地域文化更够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创新。在满足环境保护、降低能耗的新要求下,提高服务区的可识别度,做好场地、建筑、环境的有机结合,打破以往先建筑后环境所产生的弊端,同时因地制宜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的、环境友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三、美丽湖南建设中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实践

“美丽中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湖南省也紧随其后,在“十三五”规划中结合自身特色提出了“美丽新湖南”的总体规划。高速公路作为“美丽湖南”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工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湖南多地也弹性化地打造出了一系列适应自身特色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工程。南岳高速呈现出了平安和谐的文化路,衡炎高速启动了生态林带建设的环保路,浏醴高速修建了凸显地域特色的故事路,岳常高速打造了信息便捷互通的科技路。

(一)现·文化产业之旅

南岳高速作为湖南唯一一条直达南岳衡山著名景区的高速公路,其全长51.816公里。境内自然环境优美,山川风光秀丽,民俗风情迷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营造了一处处极美佳境。灵山碧水更是孕育了特色风情。南岳衡山,作为南方文明的发源地,其“中华寿岳”“五岳独秀”的美誉都离不开有着深厚积淀的南岳文化。南岳文化是五岳名山文化之一,与以祭祀祈福的佛道相融合,形成了集道教宫观、佛家寺庙、众多书院为一体的文化体系。在这里儒、释、道学说得到了得天独厚的相互影响、渗透与促进。领略南岳风情,弘扬南岳文化,成为推动公路建设与文化推广的最好融合和美好意境。因此,南岳高速以“寿岳独秀”为其核心理念,结合以佛道儒文化,以回归、修身、祈福、娱乐为载体,让游客在领略南岳秀的同时感悟其文化的博大。体现了其“内秀于文,外秀于林”的深层内蕴,是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理想佳境。既顺应了根深蒂固的本位形象,又使南岳高速具有辨识性、独一性和领先性。

南岳作为湖南十大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南岳生态环保健康之旅”的推出,使南岳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并逐渐成为其支柱型产业,旅游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文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南岳高速尊重其沿线的民风民俗、追溯其寿文化的源头、展示其迷人的本土风貌,充分挖掘沿线自然人文特色因子,通过景观节点的窗口向人们宣传并展示,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播现象[6],凸显了南岳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中华寿岳”的美誉。在其边坡和隔音墙的设计当中注重将南岳景观流露出来的流畅美与生态化的自然美有机融合,给驾乘人员一种赏心悦目的和谐感。南岳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对寿鼎、福灯元素的提炼及运用,采用以青色、绿色为主的色彩基调,以红色寓意火神祝融氏的红色加以点缀,与人民的祈福意愿、悟道精神相协调。同时各类设施如收费站、服务区运用一种手工弧形青瓦,与主体工程相吻合,青瓦白墙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而又庄重古朴。在绿化设计上突出以“秀”为主题的绿化景观,种植形式与自然相协调、有疏有密,与沿线秀美的自然景观相呼应, 充分体现区域文化,展现南岳特殊的宗教内涵和圣地风采。

(二)启·生态环保之旅

作为湖南以极力打造生态环保之路为宗旨的衡炎高速,其全线总长114.188公里,途经衡东县、攸县、炎陵县等地。所经之处风光秀美,有五岳独秀的衡山,有“西有张家界,东有酒埠江”的酒埠江风景区,有“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桃源洞,有绵延不绝的低矮丘陵,有风光迤逦的水库风光,有绿荫葱葱的森林公园,有色彩班驳的丹霞地貌,更有炎帝寝陵、秦人古洞、白龙钟乳。衡炎高速结合周边自然特色,以打造生态环保的观赏廊道为宗旨,“一轴五区”的格局依次将山岭丘陵景观带、峰林峡谷景观带、丹霞地貌景观带、江河水库景观带、田园风光景观带展现在人们面前。各风貌带独具特色,但有相互联系过渡,形成了自身特色,成为衡炎路的亮点。

衡炎高速在其景观设计中结合环境美学原理,运用生态学技术,以地域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依据本土植物的结构特点,结合其群落组成以及演变规律,科学而又艺术地打造地带性生态路域景观。顺应自然规律,构建植物群落的层次化、结构化、功能化,提高植物群落其自身的维持、更新和发展,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抗逆性、科学性,实现人工的低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7]。重视工程生态绿化,对边坡开挖进行严格控制,保护原有植被,特别是对隧道洞口采用前置式工法开挖,避免喷混凝土支付,做到保护洞口植被,对那些迫不得已开挖边坡采用尽快复绿的方式。坡面植物选择当地的野生蕨类,加快了植被的自然更替,使边坡更显自然和生态。种植模式方面,摒弃行道树与模纹图式种植,充分考虑公路的动态视觉感和可持续生态性,线型公路绿化以大块面、多品种、流线型为主导设计,隧道口等节点采用小组团搭配以观花观景型绿化,充分考虑前后期效果的营造。其互通绿化遵循“分段式”布局,每段分别选择其主题乔木进行绿化,构建了主题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季相林带,逐步形成了花开一片花海,绿展一片绿意,一互通一景色的视觉体验和生态廊道。

(三)显·地域特色之旅

浏醴高速为岳汝高速在浏阳和醴陵境内的一段,沿线区域地貌类型多样。拥有十曲九弯的浏阳河,“面清水,倚绿山,怀彩灯,缀凉亭”的株树桥水库,四面环山的官庄水库,“湘东小桂林”的象形山,“湘东绿明珠”的大围山。人文特色拥有历史悠久的湖湘文化、客家文化、稻耕文化,以及浏阳花炮、醴陵彩瓷、大溪河菊花石等民俗文化。景观序列构造上,形成了点、线、面的格局。点状节点穿插于线性高速公路空间之中,同时线性的高速公路又与沿线面域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浏醴高速景观构建了以“品千态万状菊石、赏姹紫嫣红烟花、寻多彩神韵彩瓷”的景观序列群,构成了分别体现湖湘文化、烟花炮竹、醴陵彩瓷等主题的地域文化景观。如在景观序列段中结合“菊花石”的文化精髓,在隧道出入口、互通景观区、服务区中进行宣传展示;在沿线的停车区、观景台设置“湘绣”体验区;在建筑风格和雕塑小品上凝结湖湘文化“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蕴;在边坡、隧道出入口、照明、植物等设计上结合“彩瓷神韵”的素材,让车乘人员仿佛置身“瓷都”。

与此同时做到绿化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协调一致,加强场所地域认同感,营造地域风貌地域特色的环境景观。在绿化中,凸显中心绿岛亮点设计,在小车停车区培植以乔木绿化,大车停车区培植以灌木,突出通视效果。根据服务区周边自然环境特质,环境优美的地域,少种高大乔木,采用透景手法,将自然好风光引入到服务区内;环境效果较差的地域,则采用速生乔木种植,采用遮挡的手法,形成掩饰的作用,为服务区内的附属设施做绿化大背景。选择竹类、杜鹃、木棉等类型的主题植物绿化,打造不同种类的植物主题,形成特色景观亮点,从而突显地域文化的精髓与场所的精神。

(四)造·信息互通之旅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部署的提出,各行各业也加快了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步伐。湖南在“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全面实现机电系统同步联网,ECT迅猛推进。“十三五”期间强化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推进“互联网+高速公路”平台建设,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也取得新进展。坚持抓好ETC应用推广,完善ETC服务。整合FM90.5高速广播、12328交通服务电话系统和各类信息发布渠道,建立统一高效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岳常高速公路就采用了新型的自动化、智能化、多媒体体系,全面实现数据分析整合化、决策服务信息化、应急调度多媒化,在公路全线的入口和收费站均设置了自动发卡机,所经车辆自动识取获得车型车牌信息,这样为以后达成车辆自主通行、全线无人值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与铺垫。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利用手机终端微信服务系统,了解最新的路域实况信息,使岳常高速向信息互联互通之路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结 语

最美的公路景观是其融入自然、融入生活,成为自然和生活的一部分。公路景观设计结合弹性与融合的实现理念,在体现自然美的基础上,对沿线路域的山、水、植物、人文等各项因子进行元素的提炼与分析,并采取前期保护加后期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以生态、安全为导向,构建独具特色的、可持续性的公路景观环境。正如中国古圣先贤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寻求人内心与大自然的精神遇合,从而实现人化自然,结合到公路景观中去就是人、车、道、自然的相互协调与和谐共生。在“美丽湖南”的引领下,湖南高速公路建设必将更加安全、生态、舒适和美观。

[1]谷海娇.浅谈公路线形与景观协调设计[J].华东公路,2009(03):38-40.

[2]毛光东.常吉高速公路切方边坡植物防护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10

[3]潘谷西.江南理景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18-319.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3-16.

[5]祝遵凌,尹红梅.自然与人文景观在高速公路景观营建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6(04):89-94.

[6]唐·E·舒尔茨.整合行销传播[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13-14.

[7]王岗,覃朗.高等级公路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J].交通世界,2007(05):122-124.

Flexibility and Integration: Approaches to the Beautiful Hunan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HUANG Bai-qing, WANG Fen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Highway construction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constructing beautiful Hunan, and landscape design is a vital part in the overall highway construction.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o Hunan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comprehensively, this paper takes examples to discuss how to apply “flexibility and integration” into the practice and lists the aesthetic features Hunan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has displayed: the beauty of religious harmony;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the beauty of regional features, and the beauty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beautiful Hunan;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implementing approach

2016-06-30

湖南省社科基金规划课题一般项目“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美丽湖南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YBA011),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以湖南为例”(项目编号:13YBB356)。

黄柏青(1968-),男,湖南炎陵人,博士,博士后,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专业方向:设计艺术学,美学等;

王芬(1989-),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J529

A

1671-444X(2016)04-0106-06

猜你喜欢
南岳景观设计湖南
传承南岳游干班红色基因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南岳篇章
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观日台弄笛
南岳寿文化的现代养生价值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