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朴
河南项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 项城 466200
根管治疗前后疼痛相关性分析
陈朴
河南项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项城466200
【关键词】根管治疗;疼痛;相关性分析
疼痛的控制是牙髓炎治疗的重要部分。根管治疗后疼痛发生率很高,近半数患者根管治疗后有疼痛反应[1]。2014-01—2015-01,我们对175例成年牙髓病患者进行根管治疗。现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根管治疗前后疼痛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为预测根管治疗后疼痛的发生提供参考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治疗前记录17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牙位、术前疼痛强度和牙髓状态(活髓或坏死)。排除根管再治疗患者、妊娠期女性、<18岁以下青少年和应用抗生素患者。
1.2方法牙髓活力测试:电活力测试仪、温度测试。局麻前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疼痛情况。局麻(含肾上腺素1∶100 000的4%阿替卡因)后橡胶障隔离,开髓。用根尖测量仪、X线片测量工作长度,预备根管,同时用4.2%的次氯酸钠和盐水交替冲洗根管,热牙胶充填,光固化复合树脂永久充填。根管治疗后,发放患者一份VAS表,要求患者在术后12、24、48 h记录疼痛情况,并带回由医师分析数据,治疗后疼痛记录取三次的平均值。1.3评判标准疼痛强度:无疼痛(0)。轻微疼痛(0.1~3.9):轻度不适,不需要镇痛药。中度疼痛(4~6.9),可用止痛药缓解。严重的疼痛(7~10),镇痛药不能缓解疼痛。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根管治疗前后上下颌及不同牙位疼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P<0.05)。 根管治疗前疼痛程度较高患者与治疗前疼痛程度低患者比较,治疗后疼痛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经卡方检验,P<0.01.
3讨论
牙髓治疗后疼痛是由根尖周感染、物理或化学因素等多方面造成的[2],最常发生在24~48 h。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我们选用VAS比例尺来对患者疼痛程度加以量化。通过观察发现,牙在牙弓中的位置与治疗前后疼痛有相关性,下颌牙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上颌。这可能与下颌骨质致密,血液循环不好,造成根尖周区压力过大有关。而上颌骨质疏松,炎症相对容易扩散,根尖周压力小,疼痛程度就会减小。牙位也与疼痛密切相关,本组结果显示,与前牙相比,前磨牙和磨牙疼痛的几率更大,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结果[3]。我们观察到治疗前如果有疼痛发生,治疗后疼痛发生的几率也增大,其间有高度相关。治疗前疼痛提示牙髓及根尖周已有轻重不同的感染,这些感染会通过治疗过程再次刺激这些部位,增加炎症控制难度和时间,使疼痛持续或加重。故根管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感染,减轻疼痛,而以上结果显示术前疼痛是影响术后疼痛的最重要因素。
4参考文献
[1]C. Sathorn, P. Parashos, H. Messer. The prevalence of postoperative pain and flare-up in single and multiple visit endodontic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Endod[J]. J 2008,41: 91-99.
[2]J.G. Pak, S.N. White. Pain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root canal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J]. J Endod. 2011, 37: 429-438.
[3]J.J. Segura-Egea, R. Cisneros-Cabello, J.M. Llamas-Carreras,et al. Pain associated with root canal treatment[J]. Int Endod J. 2009, 42 :614-620.
(收稿2015-12-29)
【中图分类号】R78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2-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