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霞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西平 463900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
刘会霞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西平463900
【摘要】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手术切除病灶联合药物治疗2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访6~24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腹壁异位病灶,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6~24个月,患者腹壁切口经期疼痛性肿块完全消失。结论依据患者的剖宫产史、腹壁切口经期疼痛性肿块及彩超扫查结果,可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做出诊断。完整切除病灶并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并可有效预防复发。严格掌握剖宫产术的适应证,规范进行手术操作,是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手术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5 a以内。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1],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3-03—2015-06,我科对26例剖宫产术后AWE患者实施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年龄21~40岁,年龄28.49岁。均有足月剖宫产手术史。剖宫产手术后9个月~4 a内出现AWE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腹壁切口瘢痕处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性肿块。即月经前及月经期疼痛逐渐加重,肿块渐进性增大;月经期后疼痛逐渐缓解,至经后3~7 d疼痛完全消失,肿块逐渐缩小至经前大小。其中5例患者的肿块表面皮肤呈紫蓝色,经期尤其明显。彩超扫查结果:肿块表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无完整包膜,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24例CA125正常,2例轻微升高。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方法(1)于月经过后第4~5天施术。(2)术前经彩超确定肿块的位置、范围和深度,以画线笔做出标记。(3)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沿术前标记的肿块外侧缘1.5 cm梭形切开皮肤。距肿块外侧缘1.0 cm用电刀将肿块及其周围的正常腹壁组织整体切除。创面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严密止血,安放橡皮条引流后逐层缝闭切口。术后48 h拔去橡皮条引流。
1.2.2药物治疗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孕三烯酮,2.5 mg /次, 2次/周,服用3~6个月。
2结果
2.1术中探查所见14例病灶局限在皮下脂肪组织内,9例位于腹直肌前鞘及部分肌层,3例累及腹膜。
2.2术后病理结果送检标本可见增生的纤维组织内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及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标本边缘未发现病变组织残留。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结节。
2.3治疗效果26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腹壁病灶,切口甲级愈合。随访6~24个月,患者腹壁切口经期疼痛性肿块完全消失,无1例复发。
3讨论
AWE常发生于剖宫产术后,占剖宫产总数的0.03%~0.45%[2]。其发病率的持续上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已引起临床广泛的关注。
3.1剖宫产术后AWE的发病机制 关于AWE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如“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血流-淋巴播散学说”及“免疫学说”等[3]。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和子宫膜异位症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是导致剖宫产术后AWE的直接因素[4]。即在剖宫产手术操作时,将子宫内膜组织及间质细胞散落于腹壁切口处。在卵巢激素作用下,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细胞与月经周期同步增殖、出血,使其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异位病灶。
3.2剖宫产术后AWE的诊断
3.2.1临床表现(1)病史:有1次或多次剖宫产手术史。(2)症状:腹壁切口瘢痕处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性肿块。(3)体征:肿块位于切口瘢痕处的皮下组织内,质韧、触痛、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活动度差。部分患者肿块表面的皮肤呈紫蓝色,尤以经期明显。
3.2.2影像学检查彩超、CT、MRI检查,有助于确定肿块的位置、范围和深度,为彻底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提供依据。
3.2.3病理学检查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的病理学特征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内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及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同时根据标本边缘有否病变组织残留,来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结节是否彻底切除。
3.3治疗手术彻底完整切除剖宫产术后 AWE病灶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远期复发率[5]。但应于月经过后第4~5天施术;术中需将肿块及其周围1.0 cm的正常腹壁组织整体彻底切除;术后联合孕三烯酮口服可有效预防复发。
3.4剖宫产术后AWE的预防
3.4.1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由于剖宫产术与AWE的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导致剖宫产术后AWE的直接因素[4]。因此严格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AME的有效措施。
3.4.2规范进行手术操作[6-7](1)开腹后使用切口保护圈将切口与手术野严密隔离,防止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到腹壁切口上。(2)术中用大纱垫将手术区域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保护好,尽量避被免蜕膜组织和子宫内膜间质沾染。(3)用一次性缝合针线缝合子宫肌层,缝合时不能穿透子宫内膜层。子宫缝合完毕后,需更换所有敷料和缝合用器械。(4)取出切口保护圈、缝合腹壁切口前,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需更换手套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壁切口的各层组织。
3.4.3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产妇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散落在腹壁切口内的子宫内膜难以生长,可有效预防发生AME。
4参考文献
[1]虞善芝,吴玉英.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9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6):777-779.
[2]黄汉辉,杨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J].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7(1):116-118.
[3]洪彩萍.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 388-2 389.
[4]袁博,王晨阳,王武亮.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 (33):3 881-3 885.
[5]叶英.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诊疗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2):30-32.
[6]金紫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 (15):175-176.
[7]杨善文,王秋萍,邱细梅.剖宫产术后切口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 2 909-2 911.
(收稿2015-12-28)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2-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