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成 城
(吉林工商学院 传媒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论吉林省高校设计领域创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薛 成 城
(吉林工商学院 传媒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摘要]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热潮席卷世界,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设计领域创意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涌现。吉林省的高等院校较早地注意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所以相关专业的设置比较齐全,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亦为创意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挑战。基于设计领域创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现实需要性,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加深认识,不断思考,争取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又符合现实要求的新路径。
[关键词]吉林省高校;设计领域;创意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设计领域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我们现在通称其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在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事实已经证明: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1]17。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实践虽然发端和开始于西方,传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但我国对这一产业的重视程度却越来越高。自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产业发展突破原有的界限,成为涉及动漫游戏、广播影视、软件开发、艺术设计、广告设计、数字出版、网络创意、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和产业园区迅速崛起[2]20。”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中国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方面多了一个选择,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各项服务功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3]54
这一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及越来越快的发展,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得到了大量专业人才的强力支撑。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美国学者佛罗里达是这样定义的:“具有才能的创意人。”他认为不是所有从事创意产业的人员都是创意人才,只有从事“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创造性内容”的人员才是创意人才[4]5。我国学者厉无畏则认为,掌握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运用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中,并能推动该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就是创意人才[5]10。
从内容上看,佛罗里达和厉无畏对什么是创意人才的定义,是有着差别的。佛罗里达对创意人才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狭义的创意人才论;而厉无畏的定义,则可以理解为广义的创意人才论。在一般情况下,二者是可以并用而不悖的。佛罗里达较多地关注是形而上的内容,厉无畏除了关注形而上的东西,也兼顾到了形而下和聚化的内容。从这一层面上看,二者正好可以互补。
鉴于文化创意产业所能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那么,怎样提高创意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更多的设计领域创意创新型人才,对吉林省,乃至于全国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吉林省高校专业设置与文化产业发展现况
吉林省是教育大省,也是文化大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省内各高校普遍没有设立设计领域的专业,故此领域的人才培养是一片空白。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吉林省高校才逐步设立相关专业。截至到2014年,我们调查的吉林省高校设计领域专业或跟设计领域专业相关的专业设立情况为:
(1)东北师范大学,设有艺术设计学专业,每年招生约120人到160人左右。广告学专业,每年招生约40人左右。与此专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有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吉林大学,设有艺术设计学专业,每年招生约120人到160人左右。与此专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有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等。与此专业关系一般密切的专业有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3)延边大学,与此专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有工业设计。与此专业关系一般密切的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4)长春师范大学,设有艺术设计学专业,每年招生约90人左右。动画专业,每年招生约190人左右。与此专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有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此专业关系一般密切的专业有信息与计算科学。
2.其他类型的大学中,以四所大学为例:
(1)长春理工大学,设有广告学专业,每年招生约80人左右。与此专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业设计等。与此专业关系一般密切的专业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2)长春工业大学,设有艺术设计专业,每年招生约120人左右。动画专业,每年招生约120人左右。广告学专业,每年招生约80人左右。与此专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等。与此专业关系一般密切的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3)吉林艺术学院,设有设计学院,下再设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艺术设计等5系(专业),全院每年招生约300人左右。动漫学院,下再设动画艺术、卡通漫画、网络动画、建筑动画、3G手机动漫等5系(专业),全院每年招生人数约2 000人到5 000人左右。
本文约定电机逆时针旋转方向为正方向,正的定位力矩对应着转子位置的正方向。当转子位于15°时,电机将逆时针旋转至下一个齿槽转矩的零点57°位置,当转子位于105°时,电机依然将顺时针旋转至57°位置的稳定点。因此,实际的稳定点是57°,180°,306°。
(4)吉林工商学院,设有动画专业,每年招生约80人左右。广告学专业,每年招生约40人左右。与此专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与此专业关系一般密切的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
我们通过这些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其一,近些年来吉林省高校普遍重视设计领域创意人才的培养。专门培养此类人才的艺术设计、动画和广告学三个专业,在我们举例的大学中,文理兼具的综合性大学,只有延边大学是空白;而其他类型的大学中则没有空白,每所大学起码都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专业。可以说,从整体上看,吉林省高校已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性。
其二,与设计领域关系密切或一般密切的专业,包括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等,以及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无论是文理兼具的综合性大学,还是其他类型的大学,吉林省相关高校起码都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从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或者稍稍加以设计方面的培训,或者经过短期设计方面的培训。就可以从事设计领域创意方面的工作。由此,就充分保证了吉林省在设计领域创意方面对人才的需求。
其三,文理兼具的综合性大学中,师范类大学对设计领域专业的设置一般都在两个以上,未被列入调查对象的,如吉林师范大学,亦设有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四个专业。这与师范类大学一般都拥有的历史悠久且师资力量雄厚的美术专业有关。这一优势的存在,决定了在综合性大学中,师范类大学是此类人才培养的重镇。
其四,其他类型的大学中,以吉林艺术学院在设计领域设置的专业和方向最为齐全,设计学院和动漫学院两个学院共设有十个相关专业。吉林艺术学院是吉林省唯一的一所艺术类高校,专业积淀深厚,师资力量强大,所以,这是其自身优势使然。其他举例的三所大学中,此类专业设置的时间较晚,整体性优势略逊于吉林艺术学院,也略逊于文理兼具的综合性大学。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
其五,上述被调查的各类高校中,延边大学除外,几乎都设有设计领域的专业,与此专业关系密切或一般密切的专业亦大同小异。据不完全统计,上述七所高校中,每年仅设计领域的毕业生数量就达1 000人以上,其中的3/5为吉林省籍。与此专业关系密切或一般密切的专业的每年毕业生数量虽然暂未统计,但相信数量更加庞大。虽然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或绝大部分不从事设计领域的工作。
再看吉林省创意产业的发展。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早年以长春电影制片厂为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动画片、第一部科教片、第一部译制片等都诞生于此。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拓展了道路。近年来,经过不断努力,吉林省已逐步形成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动漫游戏三大类创意文化产业,形成电影电视、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新闻传媒、演艺娱乐、民间艺术六大传统产业,形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四大新兴文化产业。仅以省会长春市为例,截至到2012年底,拥有约14 000家文化企业,而从业人员则差不多达到了160 000人。如果就全省范围来加以统计,数量会更大,数字会更多。
吉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有着独特的优势条件的:一是起步早,基础好。如果从广义的文化创意产业说,那么在20世界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吉林省就已有了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产品。已如前述,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各种形式的电影作品。二是文化产业创意人才资源丰富。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吉林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与设计领域关系密切的软件、信息等专业,都是既有底蕴,又有特色,更有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这些比较雄厚的教育科研实力,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三是黑土地文化和文明享誉全国。吉林省历史悠久,历史遗迹丰富,汉族民俗内涵丰富,少数民族风情独特,自然风光壮丽,生态建设良好,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业。而民间艺术、表演艺术、影视传媒等产业可与文化旅游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发展。四是区位优势。吉林省与日本、韩国这两个文化创意发达国家相距不远,既便于吸收其经验,借鉴其技术和发展方式,又便于承接外包服务,积累资金,锻炼人才和队伍。这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强化。
二、加强吉林省高校设计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创新型人才井喷式的涌现,而人才井喷式的涌现,则离不开相关高校创新式的培养。相关高校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从现有的国内、国际环境和条件出发,既立足现实,又注重发掘潜在优势,科学借鉴人才培养先进经验,牢固树立“人才市场化,市场人才化”和“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省内各高校相关专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整合、渗透、提升”功能,实施集群化专业发展战略、品牌化专业发展战略、特色化专业发展战略、国际化专业发展战略,带动全省高校设计领域专业设置、专业教育、专业研究、专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适应现代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尽快成立吉林省高校设计领域专业学科委员会或学术联盟。这一学科委员会或学术联盟在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具体工作任务应该是:对省内各高校的相关专业,注重规划引领,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本省的比较优势,对吉林省高校设计领域创意人才培养的总体布局、每所高校设计领域创意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分工。确定设计领域人才培养的重点高校和重点专业,落实支撑项目的归属,重点高校之重点专业则重点扶持。对专业发展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各高校此类专业发展路径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针对设计领域的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的特点,在各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要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加快完善高层协调。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课程设置的咨询协调联动机制。
二是担负人才培养主体责任的省内各个高校,要重视对这一产业国内外发展规律和发展现状的研究,重视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重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教学中,都要注意以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基础和参照物,更要注重对吉林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只有如此,才能做到科学研究的有的放矢,教学工作中的目标明确。也只有如此,才能在人才培养方面兼顾到专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才能做到与社会需要的有效衔接。此外,有条件的高校在科研领域,应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除了研究上述的那些问题,还要研究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科技研发、文化环境、人力资源需求、社会环境、与相关学科关系、理论框架和体系建构、统计评估等等理论与现实问题。上述诸项工作可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环环相扣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注意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下大力气把它们都解决好,人才培养就会站到一个新的高地了。
三是作为吉林省此类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一些高校,文理兼具的综合性者如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其他类型者如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工业大学等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成立自己的创意文化企业,规模视情况而定,人员则采取开放性录用政策,以本校教师和学生为主,兼聘校外专业人员。大学的创意文化企业,是产、学、研一体性的企业。这一性质的企业,要注意处理好这样的几个问题:首先,在对现有全省文化创意企业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办企业运作方案,提升自己企业的品质,优化自己企业的产业布局。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应考虑到融入吉林省个性特色,重点发展以软件设计、动漫网游、影视传媒、出版发行、民间工艺、现代艺术创意等创意产业品牌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企业,以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发展为理念,以此来带动关联产业及其后续产业的发展,带动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其次,注意培养自己的优势发展方向,在优势发展方向的带动下制造自己的优秀品牌或代表性品牌。同时优化各高校自己企业内的企业结构及实施相互间的战略联盟,建立相互依存的创意产业网络体系,避免出现产业同构。然后是搭建高校文化创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可考虑制定适合高校企业的文化产业企业服务管理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用以规范发展和指导发展。最后,在高校实体创意企业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创意产业研发、生产、流通、交易、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借助高校自有的先进的通信和网络技术,打造一个无界域的“虚拟集聚区”,实现管、产、学、研等各个链条上的数字化高端整合。这样,避免了科学研究的脱离实际,也避免了人才培养的闭门造车。使高校的专业始终处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而不脱离于需要之外。学生毕业伊始,马上就能很好地融入工作中。
四是作为吉林省的相关决策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设计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对高校此类专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而各个高校自身,也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在师资建设,乃至于教学方面,亦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目前,吉林省高校的此类专业中,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由于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吉林省尚不能直接地给予资金扶持。其他省属高校的此类专业,根据调研,同样不能得到省级财政的直接拨款。科研经费、教学经费都是由所在高校拨付。这类专业,特别是艺术设计学、广告学、动画等专业,无论在哪类高校中(吉林艺术学院除外)都不占据主要地位,学校能够给予的支持就是很有限度的支持,不足以支撑专业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专业不能得到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然严重制约人才的培养,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相关决策部门首先应对吉林省高校的此类专业进行摸底调查,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全省资金保障体系,最后给予有差别的资金扶持,并给予固定时间的达标考核。各高校在得到这样的资金扶持后,坚决做到专款专用,充分认识到这是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有了固定的专项资金的支持,各高校就会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完善教学内容,使吉林省此类人才的培养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对那些已经成立了创意文化企业的高校,吉林省相关部门仍有责任加以扶持和培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这些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细化和完善贷款贴息、贷款担保、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举措。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按照突出重点、形成亮点、兼顾一般、推动全局的原则,完善资助项目申报标准,申报流程和评审规则。合理确定专项资金投向,重点培育几个具有重要示范、引导、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一般应为吉林省经济建设所急需,对高校学科与教学建设工作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特别是加大对原创研发环节、原创作品产业化环节、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环节、品牌塑造环节、深化科研和教学相促进环节、教学与人才成长相促进环节的资助力度。有了这两项固定专项资金的扶持,吉林省高校创意类专业的发展和与此专业关系密切的专业等的发展都是可期待的。人才培养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人才的质量同样值得期待。
五是在具有了上述诸保障机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和重视创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亦不应轻视使用。人才的大量涌现的关键则是高校的专业培养,专业培养又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创意或与创意相关的专业,是一个需要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专业,例如文化艺术的理论与创作、网络设计及与此相关专业技术、视觉心理学与市场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与营销心理学、设计生理学与接受心理学、工商管理与经贸流通、人文教育与受众心理,等等,融于一炉。具有了这样的素质,或者说完成了这样多学科交叉的教育,才会在这些专业人才中,不断地产生优秀的设计家、科学家、工程师、建筑师、创意师等;富于灵感的艺术家、民家艺术家、自有撰稿人等;以及行业领域需要的管理人、广告人、媒介工作者,直至普通但合格的从业人员。因此,首先要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站在本专业本领域学术前沿,并且不脱离社会发展的教师群体。这一群体的打造,必须解决专业教师科研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障碍和困难,特别是要“激励教师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相结合,持续产生高层次科研动力。”[6]219其次要完善教师管理系统,建立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人才数据库,依据这一数据库,使各类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又可依据这一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对各类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的持续更新和提高。使他们及时掌握和了解本专业、本领域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发展水平,之后再及时地将其传授给学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环节,有了各类教师的高水平教学,高质量人才的大量涌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参 考 文 献]
[1] 江燕.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思考[J].采写编,2011(3).
[2] 尹锋等.湖南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势在必行[J].长沙大学学报,2011(6).
[3] 宋春光.闫秀荣.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6).
[4] 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5] 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6] 宋强.国际视野下高校文科教师科研动力及引导机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责任编辑:何宏俭]
The Analysis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Problems in Design Field of Jilin Province Universities
XUE Cheng-cheng
(College of Media Art,Jili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Changchun 130507,China)
Abstract:Now,the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boom across the world,and a key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is innovative talents are springing. Universities of Jilin province earlier notic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so relevant specialities sets relatively complete,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alent training,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also have some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also brought challenges for creative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ng mode.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reality needs,we should stand on a higher starting point,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constantly thinking,to find a new path not only conforms to talent training pattern,also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ality.
Key words:Universities of Jilin Province;Design Field;Innovative Personnel;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2-0214-05
[作者简介]薛成城(1962-)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463号)。
[收稿日期]2015-09-15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