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玉
抗抑郁药物治疗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作用研究
周广玉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抗抑郁药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更迅速纠正抑郁心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转躁与不良反应情况并不明显,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抗抑郁药物;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在精神科临床较为常见,主要为心境障碍性疾病,兼具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两种表现[1],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家庭均形成严重影响。通常发病患者会交替出现抑郁与躁狂症状,但抑郁症状的发作几率、次数及持续时间同躁狂症状比较均较为严重[2]。同时,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过程较为复杂,存在反复发作等特点[3],使得其临床治疗难度偏高。近年来,抗抑郁药物常应用在该疾病患者治疗中,但其应用效果及负性反应缺乏准确定论,本次研究将抗抑郁药物应用后的临床效果、躁狂表现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建议。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8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CCMD-3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②发病病程不足3年;③无合并影响心境状态的其他内科疾病;④近期无抗抑郁药物应用史;⑤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2.6±8.6)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5±0.4)年;观察组患者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2.9±8.9)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停用既往服用精神药物2 d,而后分别给予不同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17),初始口服剂量为25 mg/次,2次/d,而后每隔1日增加25 mg,维持剂量为200 mg/次,2次/d;应用碳酸锂片(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372),饭后口服500 mg/次,2次/d,连续用药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应用氟西汀与奥氮平,选用盐酸氟西汀胶囊(PATHEON FRANCE,国药准字J20130010),口服20 mg/次,1次/d;奥氮平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99),口服10 mg/次,1次/d,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抑郁与躁狂症状均显著改善为显效,治疗后相关症状有所好转但存在不良反应表现为有效,治疗后抑郁及躁狂均无缓解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症状评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与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对患者进行症状评估,HAMD评分≥17分为明显抑郁,BRMS评分≥10分为明显躁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为常见三大精神疾病之一[4],主要以情感障碍为发病特征,在患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抑郁与躁狂两种情绪障碍,其中单项抑郁发作与抑郁合并躁狂发作最为常见,而单项狂躁症状发生几率相对较低[5]。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伴随较高的自杀风险[6],疾病临床诊断难度与疾病复发率均较高[7],进而尽早确诊并给予合理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目前,双相情感性障碍患者主要以心境稳定剂为基础治疗方法[8,9],伴随精神科医疗技术发展,抗抑郁药物也不断应用于发病患者中,但该类药物治疗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均存在争议[10]。国外研究学者[11]表示针对双相Ⅰ型障碍患者需深入重视稳定抑郁心境,治疗过程中务必积极应用抗抑郁药物,相关研究[12,13]也认为联合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起效速度较快,且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但也有部分报道认为服用抗抑郁药物后可形成明显的转躁作用,导致患者躁狂心境发作。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抗抑郁药物种类较多,患者服药后均能迅速缓解抑郁症状,但作者认为由于其药物作用不同于其他精神振奋剂,并不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情绪。
本次研究中针对64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心境安慰剂基础上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其中氟西汀主要为5-HT在摄取抑制剂类(SSRI)药物,能够对中枢神经元5-HT再摄取进行抑制,从而稳定抑郁心境,奥氮平对人体内多巴胺、胆碱、5-HT等均有拮抗作用,通过对多受体系统发挥作用而抑制抑郁症状。本组患者经抗抑郁药物治疗2周与8周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未行抗抑郁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较高,表现抗抑郁药物的应用能够更迅速稳定抑郁心境,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周与8周的BRM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现其躁狂症状表现相对较轻,提示本组患者在应用抗抑郁药物后并无未形成转躁作用。另外,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证实临床应用抗抑郁药物有良好的安全性,具备临床用药可行性。但综合临床实际情况,作者认为针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给予药物时务必同时联合心境稳定剂,并且抗抑郁药物服用时间不易过长,务必控制于5个月以内,在用药过程中仍需持续观察患者躁狂反应,定期开展躁狂症状相关评分,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置。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更迅速纠正抑郁心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转躁与不良反应情况并不明显,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1]廖潇潇,钟舒明,刘滔,等.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研究进展.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48(2):121-125.
[2]董成文,王立凡.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双相情感障碍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校园心理,2015(4):268-269.
[3]安翠霞,董玲,王岚,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障碍患者听力功能的影响.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3):264-267.
[4]高明秀,付华斌,赵建龙,等.丙戊酸镁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观察.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2):19-21.
[5]乔颖,李华芳.精神障碍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3,22(2):129-132.
[6]沙昭,王宝安,马雪红.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药物应用状况调查.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1):78-79.
[7]吴焱.抗抑郁药物的发展现状、研发进展及市场趋向.上海医药,2012,33(17):51-52.
[8]王增旋,张程赪.舍曲林与万拉法辛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现代医药卫生,2013,29(5):662-664.
[9]肖霖,林小玲,王庆妍,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应用的初步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100-3103.
[10]余金鸣,张岱威,张建龙,等.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症状复发的相关研究.四川精神卫生,2015,28(4):354-357.
[11]S.EI-Mallakh.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治疗的不良后果.继续医学教育,2007,21(16):3-4.
[12]赵靖平.提高对双相抑郁的诊断认识和药物治疗水平.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3):129-131.
[13]张晓阳.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分析.中外医疗,2015,34(1):119-1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127
2016-07-11]
110168 辽宁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