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地佐辛、纳布啡对于门诊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2016-03-08 11:16范军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6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关节镜剂量

范军朝

对比地佐辛、纳布啡对于门诊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范军朝

目的对比分析地佐辛、纳布啡对于门诊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镇痛效果。方法82例接受全身麻醉并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的患者,根据使用的镇痛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纳布啡进行止痛,观察组患者采用地佐辛进行止痛,如果止痛药物没有镇痛的效果,患者开采用其他药物进行止痛。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成功率、使用药物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成功率为75.61%,对照组镇痛成功率为34.1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成功的患者注射药物的剂量为(1.7±0.1)ml,对照组镇痛成功的患者注射药物的剂量为(3.3±0.2)ml,观察组患者镇痛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患者手术治疗后,采用地佐辛进行止痛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纳布啡,并且使用地佐辛的剂量较少,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地佐辛;纳布啡;门诊患者;镇痛效果;对比

关节镜是诊断治疗关节疾病的内部窥视镜,将患者的皮肤切开一个小口,将摄像头以及手术的仪器置入患者的关节中,在摄像头的作用下,通过医生的控制,从而达到诊断治疗患者关节疾病的目的。利用关节镜进行手术后,术后会感觉疼痛,因此需要用到止痛药。在目前的门诊手术治疗中,大多使用吗啡和纳布啡两种止痛药物。但这两种药物对患者的呼吸会造成抑制,并且会容易出现不良反应[1]。本文主要研究对比地佐辛、纳布啡对于门诊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镇痛效果,为将来的门诊手术止痛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并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的患者82例,本次研究征得所有患者的同意,排除对地佐辛以及纳布啡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并排除具有意识障碍、肝功能不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在之前使用过止痛剂治疗的患者。根据使用的镇痛药物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7.14±7.96)岁,术后有11例(26.83%)患者轻微疼痛,有22例(53.66%)患者中度疼痛,有8例(19.51%)患者重度疼痛;对照组中有男24例,女17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39.79±9.74)岁,术后有10例(24.39%)患者轻微疼痛,有21例(51.22%)患者中度疼痛,有10例(24.39%)患者重度疼痛。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的疼痛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采用咪达唑仑以及硫喷妥钠作为诱导麻醉药物,采用一氧化二氮、氧气以及异氟烷作为维持麻醉药物。在手术进行过程中不在采用其他的静脉注射药物。在患者手术完成后,立即从手术室转到麻醉恢复室里,待到患者意识清醒后就采用国际疼痛感评价标准来评价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觉。患者进行手术后疼痛感的评价后,进行镇痛药物的注射,在每次间隔10 min后经过外周的静脉血管注射止痛药物,注射剂量为0.5 ml/次,总注射剂量为2 ml。待到患者的4次注射完成后,间断10 min对患者的疼痛状况再一次的进行评价,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考虑是否需要使用其他的止痛药物,若患者不再继续的注射止痛药物,即代表镇痛成功[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镇痛的成功率、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在4次静脉注射之后,观察组有31例患者镇痛成功,镇痛成功率为75.61%;对照组患者有14例患者镇痛成功,镇痛成功率为34.1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使用地佐辛静脉注射镇痛成功的患者注射药物的剂量为(1.7±0.1)ml,对照组使用纳布啡静脉注射镇痛成功的患者注射药物的剂量为(3.3±0.2)ml,观察组患者镇痛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95%;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39%;两组患者在使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静脉注射药物时,主要发生了注射部位疼痛或者烧灼、恶心、呕吐、头晕以及面部瘙痒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为出现呼吸抑制以及血压降低、精神失常等现象。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关节镜是诊断治疗关节疾病的内部窥视镜,将患者的皮肤切开一个小口,将摄像头以及手术的仪器置入患者的关节中,在摄像头的作用下,通过医生的控制,从而达到诊断治疗患者关节疾病的目的。在门诊手术中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利用关节镜进行手术,即使手术操作简便,手术的创伤小,患者术后仍然会感觉疼痛,特别是在手术治疗后的24 h以内,疼痛感觉明显,疼痛是患者在手术后身体受到了手术治疗的刺激后表现出的一种反应,手术后的疼痛会对患者的的病理以及生理进行改变,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呼吸循环系统带来改变,患者因为手术后的剧烈疼痛导致精神上的创伤,患者由于疼痛产生焦虑、恐惧以及失眠等各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出现无助感,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和不适,因此需要用到止痛药[3,4]。

一般在门诊手术后通常采用阿片类的药物,但是这类药物使用后会造成患者出现许多的不良反应,并且对导致患者的呼吸受到抑制。因此,在选用止痛剂时应该选择一些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地佐辛是一种用于术后疼痛、内脏及癌性疼痛的新型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是κ受体激动剂,也是 μ受体拮抗剂,成瘾性小。皮下、肌内注射吸收迅速,肌内注射30 min内生效,静脉注射15 min内生效。纳布啡是菲衍生物,是一种具有创伤、术后、癌症、肾或者胆绞痛的止痛作用的新型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皮下或肌内注射后30 min可达血药峰值。本文主要研究对比地佐辛、纳布啡对于门诊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镇痛效果,以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并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讨论,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成功率、使用药物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成功率为75.61%,高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止痛剂的剂量为(1.7±0.1)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3±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使用止痛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门诊患者手术治疗后,采用地佐辛进行止痛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纳布啡,并且使用地佐辛的剂量较少,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1]黎环.地佐辛、吗啡、纳布啡对于门诊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2):978-981.

[2]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4):255.

[3]孙维国,周立平,李永乐,等.右美托咪定混合地佐辛和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7):811-814.

[4]李尚坤,闵苏,吴彬,等.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烧伤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中华烧伤杂志,2015,31(1):48-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95

2016-08-01]

475000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关节镜剂量
·更正·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