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中的应用

2016-03-07 00:10苏蕊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置管导管效应

苏蕊

[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患者80例,设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失效模式主题,并进行效应分析,统计实施HFMEA前后PICC风险的失效模式,并运用失效模式理论,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计算PRN值。 结果 实施HFMEA后PICC风险的失效模式中疼痛、局部血肿、导管打折、置管不成功、脱管、感染、导管移位以及导管堵塞的比例显著降低。根据PRN值,PICC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置管不成功,导管打折,脱管,局部血肿,导管移位,感染,疼痛,导管堵塞,其中血管破裂出血,损伤伴行动脉,损伤伴行神经和局部感染的风险可以忽略。 结论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针对风险过程进行质量管理,降低护理风险。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降低风险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24-22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 analysis in reduce risk of PICC. Methods To select 80 patients,to establish the failure modes theme of PICC to make effect analysis,to make statistics of failure modes of risk PICC pre and post implementation of HFMEA,using by the failure modes theory,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to propose countermeasure,and to compute PRN value.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ain,local hematoma, catheter fold,unsuccessful tube indwelling,trachea cannula exodus,infection,catheter translocation,and catheter obstruction in failure modes of risk PICC had obviously lowe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FMEA.The risk of PICC from high to low were unsuccessful tube indwelling,catheter fold,trachea cannula exodus,local hematoma,catheter translocation,infection,pain,catheter obstruction.Thereinto,the risk of blood vessel rupture and bleeding, injured concomitant artery,injured concomitant nerve,and local infection could be neglected. Conclusion The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 analysis in reduce risk of PICC could make quality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risk process,could reduce the nursing risk.

[Key words]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 analysis;PICC;Risk reduction

通过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具有留置时间长,易护理等有点,而且对于减轻药物对输注血管的刺激性等具有显著意义[1]。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此类导管的留置时间可达到3个月,甚至1年[2]。故合理有效的管道护理对于减少导管脱出率、移位率以及相关性感染率等均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3]。

在医患关系备受关注的今天,如何更好的提高医疗风险管理,同时管理者的理念亦随着发生改变。针对已知的医疗缺陷及对相关责任者进行的处理,从而面相整个医疗服务团队进行经验总结与改进,分析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关改进流程,达到杜绝及减少医疗缺陷发生发展的目的[4]。其中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HFMEA)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系统流程评估方法,主要从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所发生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达到避免与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目的。作为医疗质量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型理念,是一种用于医院管理及临床工作中防范差错事件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5]。其用于临床医疗工作主要是针对某种安全隐患或一种频繁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主题研究,通过组建研究团队从而分析与制定规范化流程,对所制定流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找出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的进行效果评估,最后制定改进方案,并付诸实施,直至将其作为医疗规范或指南明确规定,遵照实施。本研究主要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的风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80例,并根据实施HFMEA情况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实施前组(2013年1月~ 2014年1月):男11例,女29例,年龄50~70岁,平均(66.3±2.8)岁;实施后组(2014年2月~ 2015年3月):男12例,女28例,年龄51~70岁,平均(66.3±2.7)岁。endprint

1.2 HFMEA实施方法

1.2.1 设立主题 通过HFMEA确认并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并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潜在失效原因,以及发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风险后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影响,并针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全部过程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案。

1.2.2 组成的团队 通过科内护士会议,确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风险的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同时进行相应编号,报请院领导批准后于临床实施(本组实施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3月结束),其中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成为由本科室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工作2年以上的护理人员共12名参与,其中组长由护士长担任,下设组长助手1名,主要负责对相关资料的保存及记录。

1.2.3 规划流程与步骤 小组所有成员各抒己见将可能出现的步骤均列出来,并对列出的每个步骤进行编号,以及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标记,之后做出流程图,一遍更直观地将列出之步骤进行描绘。其中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分为置管前、置管中和置管后三大部分,其中置管前为置管局部感染,置管中为疼痛、局部血肿、损伤伴行动脉或神经、血管破裂出血、导管打折、置管不成功,术后则存有脱管、感染、导管移位以及导管堵塞等。将以上每项可能存在风险预防及应对方案制成相关流程,以便遵照执行。

1.2.4 寻找潜在的失效模式 小组各成员将已知失效模式与原因分别陈列,通过讨论形式,对以上所制定的每个操作流程需单独列出所有已知失效模式,并针对各个失效模式寻找可能存在的原因。

1.2.5 计算风险系数(RPN值) 其中的RPN值由发生频度、失效检验难度以及严重程度3大因素综合组成[5],其每个因素积分为1~10分,分值越高风险越大,以上三因素的乘积则为RPN值。其可通过寻找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风险中所需关注的重点问题,确定RPN值,该值越高则提示失效模式为该流程内最需解决的问题,RPN值越低,其风险程度则越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1.2.6 改进措施的制定 根据RPN值的高低,确定措施制定先后以及失效模式中最需改善部分,通过表格的形式将最先需要解决的风险进行改进。同样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按照RPN值高低对失效模式所提示的内容进行改进,并针对引起失效模式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方案。

1.2.7 规范模式的临床应用 通过RPN值评估高风险的失效模式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存在的风险及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所指定流程进行分析与改善,同时评估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风险的新流程,并监测与跟踪新流程对检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风险的临床效果。

1.3 研究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之间实施HFMEA之后进行PICC的患者为实施后组,同时选择2013年1~12月未实施HFMEA而进行PICC者为实施前组,统计实施HFMEA前后PICC风险的失效模式,并运用失效模式理论,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计算PRN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HFMEA前后PICC风险的失效模式比较

实施HFMEA后PICC风险的失效模式中疼痛、局部血肿、导管打折、置管不成功、脱管、感染、导管移位以及导管堵塞的比例显著降低。见表1。

2.2 PICC风险失效模式分析评定及应对措施

根据PRN值,PICC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置管不成功,导管打折,脱管,局部血肿,导管移位,感染,疼痛,导管堵塞,其中血管破裂出血,损伤伴行动脉,损伤伴行神经和局部感染的风险可以忽略。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及医疗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目前社会一种较难处理的社会关系[6]。研究称为更好的避免和减少医患纠纷,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可通过改善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医疗风险[7]。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由美国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国家患者安全中心提出,其已通过美国的医院评鉴委员会审核,并将其推广为医疗机构用于高风险程序前瞻性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8]。本研究所探讨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于降低其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一有效评估与改进手段[9]。作为一种前瞻性风险评估方法,重点通过对失效模式的分析,计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严重程度,从而更好地寻找高风险流程,提出积极改善方案,进而降低风险[10]。常规的风险分析仅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己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中寻找经验[11],不能做到前瞻性预防,而对医疗不良事件做到未雨绸缪。

本组使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一种前瞻性的医疗管理模式,其强调在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前进行干预,通过对失效模式进行效应分析,列出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风险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可能的失效模式制定相关流程,对各流程的风险计算PRN值,通过量化处理对每一失效模式风险进行评分,更好的进行护理干预[12]。在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过程中,研究组进行了多重的安全保障,如通过物体标识、颜色辨别以及定期培训信息收集等提高护理人员基本能力以及护理管理的顺畅,避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13]。本组通过计算PRN值发现,置管不成功风险系数最高,其次为导管打折,而出现损伤伴行动脉、损伤伴行神经、血管破裂出血以及局部感染的PRN值均较低,甚至可以忽略。通过本组可将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各风险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置管不成功,导管打折,脱管,局部血肿,导管移位,感染,疼痛,导管堵塞以及血管破裂出血,损伤伴行动脉,损伤伴行神经和局部感染。endprint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通过对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各风险进行分析,作为一种系统的前瞻性分析方法,可针对风险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其可通过客观数据对运行情况进行客观分析[14],更好的指导护理管理者进行决策[15]。其重点在于将各项工作制定为一种流程,通过量化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并计算风险值进而辨别风险轻重缓急,更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孔群容,关日邦,曾桂玲,等.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住院患者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17(2):1-3.

[2] 尹世玉,徐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预防护士静脉给药错误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5,30(6):56-59.

[3] 谢巧庆,司徒妙琼,陈静蓉,等.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降低新生儿堵管率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2):4028-4029.

[4] 吴玉明,戴彩云,宋玉梅,等.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患者静脉输注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4):436-438.

[5] 徐永能,郭晓蝉,卢少萍,等.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安全静脉输注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1,25(8):2234-2235.

[6] 冯桂莲,何少云.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82-84.

[7] 戴彩云,吴玉明,宋玉梅.失效模式在静脉安全用药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109-1110.

[8] 陈丽富,何少丽.失效模式分析在PIC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2):83-84.

[9] 黄果花,何金爱,孙丽华,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出院患者居家维护模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14,35(22):3598-3599.

[10] 陆志红,蔡卫梅.PICC携管化疗间歇期90例院外家庭维护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学杂志,2012,18(22):82-83.

[11] 林月庆,侯斌斌,张杏兰.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PICC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0):27-29.

[12] 谢春莉,廖维芬,唐素荣,等.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提高防范针刺伤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30-231.

[13] 郭华芹,沈波,陆佳音.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防范手术室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实践[J].护理学报,2013,20(11B):14-16.

[14] 曹松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住院患者静脉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161-1162.

[15] 周萍,何巧芳,张益辉,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神经外科手术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4B):43-46.

(收稿日期:2015-09-28)endprint

猜你喜欢
置管导管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懒马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