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伴Ⅰ型呼吸衰竭儿童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的护理

2016-03-07 20:22:01王汇盛赛花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全肺灌洗低氧

王汇 盛赛花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433)



·个案护理·

一例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伴Ⅰ型呼吸衰竭儿童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的护理

王汇 盛赛花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433)

目的 总结1例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技术(ECMO)下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儿童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 对1例儿童肺泡蛋白沉积症伴Ⅰ型呼吸衰竭患儿采用ECMO技术辅助下行大容积全肺灌洗治疗,并在术前、术中、术后精心准备和密切监护。结果 术后患者呼吸道症明显改善,CT示肺纹理较前明显增强,血气分析低氧血症明显纠正,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ECMO技术辅助下行全肺灌洗术是治疗儿童肺泡蛋白沉积症伴Ⅰ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各学科的紧密合作、医护密切配合、术中术后严密监护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肺泡蛋白沉积症; 体外膜肺氧合; 全肺灌洗; 护理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Whole lung lavage; Nursing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少见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泡内蓄积PAS染色阳性的富含磷脂的蛋白样物质,从而影响到肺泡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一系列综合征。该病多见于30~50岁的成人,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的约为2:1,儿童发病少见[1]。目前全肺灌洗是治疗PAP最有效的方法[2]。我科于2015年9月收治了1例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伴Ⅰ型呼吸衰竭的患儿,经过两次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进行全肺灌洗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2年余,进行性加重伴紫绀2月”于2015年9月15日收住入院。外院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病变,予以经皮肺穿刺及胸腔镜活检提示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血气分析为Ⅰ型呼吸衰竭,予肺泡灌洗处理,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家属扶入病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呼吸急促,甲床及黏膜发绀明显;心率140次/min、律齐、身高143 cm,体质量36 kg,BMI 17.6;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入院后抽血查动脉血气示:pH7.377,PCO24.80 kPa(36.1 mmHg),PaCO25.01 kPa (37.7 mmHg)。予以报病重,高浓度面罩吸氧(10 L/min),绝对卧床休息。经全院组织会诊及全科讨论后,患者于9月24-29日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分别行右肺及左肺全肺灌洗术,手术顺利,同时予以吸氧、化痰、抗感染等对症处理。10月8日复查动脉血气:pH7.408,PCO211.10 kPa (83.9 mmHg),PaCO25.20 kPa (39.2 mmHg),呼吸19次/min,复查CT示肺纹理较前明显增强,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及宣教 此病儿童少见,患儿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时胸闷、气促明显,呼吸重度困难,中度营养不良。因为低氧血症明显,氧储备功能差,使术后能否顺利拔管风险加大。采用ECMO技术辅助下全麻肺灌洗术,家属缺乏相关知识,担心手术意外发生,入院时患者及家属表现为明显的焦虑及恐惧。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详细讲解行全肺灌洗治疗的必要性,强调其目前是治疗PAP最有效的方法,并告知多学科紧密合作,为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而采取的相关预案准备,最大程度保证了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2.1.2 患者准备 (1)术前完善胸片CT、三大常规、心电图、彩超、肺功能、动脉血气等检查,及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2)呼吸功能锻炼。术前3 d指导患者有效咳嗽,缩唇及腹式呼吸锻炼3次/d,以使术后肺部残留的分泌物能够有效排出,利于肺功能的恢复。(3)术前禁食水8 h,术前30 min予以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皮下注射。

2.1.3 医护团队准备 由于患者系儿童,且因低氧血症明显,氧储备功能差,手术风险较大,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缺血、窒息、低氧、血气胸、心跳呼吸骤停等,术后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感染,不能顺利拔除呼吸机等情况。医疗机关予以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麻醉科、胸外科等多学科术前会诊,医护骨干共同讨论,制订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全面分析手术当中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制订切实可行的处理预案。护理团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落实护理计划及相关措施,明确患者术后护理观察重点及相关并发症的防范。

2.1.4 手术室相关物品及器械准备 温热(37℃左右)的等渗盐水60~70 L、灌洗用具、三通管、适合型号的支气管镜、双腔气管插管、ECMO机器、呼吸机、氧气、心电监护仪、吸引器、静脉切开包、急救药物等,做好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查,确保其处于最佳功能状态。

2.2 术中护理配合[3]患者取平卧位,建立2根静脉通道,护士配合麻醉师做好全身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医生由右侧腹股沟切开暴露股动、股静脉,于股动脉、股静脉置管,分别接入ECMO机中,以VA方式转流。协助医生在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在确定导管到位,双肺完全分隔后,在ECMO辅助下行左肺纯氧通气,右肺灌洗,每次灌入生理盐水800~1 000 mL,直至灌洗液由乳白色混浊液体转为较清亮液体,总计灌入量54 000 mL,放出灌洗液51 735 mL,占总量95.8%。灌洗过程中,医护共同做好灌洗液核对,确保准备无误。做好每次灌出液的保存收集,并记录灌洗的次量、灌洗液的出入量、肺内残留量及灌出液体的色泽、混浊度。术中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情况,遵医嘱予以血浆、血蛋白输注,以及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在输注血浆时患者出现全身皮疹,考虑为血浆输注过敏所致,予以减慢输注滴速及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稀释静推后皮疹消失。全肺灌洗完成后,配合医生予以支气管镜下抽吸肺部残留液体,并行右肺复张,右肺复张后监测血氧饱和度情况。患者血氧饱和度平稳,予以撤除ECMO,拔除股动脉、股静脉置管,缝合切口,做好按压。手术结束更换单腔气管插管,予以呼吸机持续辅助通气,推至重症监护病房。

2.3 术后护理 术后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搬运患者至床上,床头抬高30°~45°。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连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皮肤色泽及出汗情况。观察意识、测血压1次/h,防镇静过度。注意无菌吸痰,观察痰液性状。留置胃管,接胃肠减压,加强巡视,防误吸、脱管等相关发症发生。及时抽取动脉血气,监测肝、肾功能,合理安排抗生素输注时间。术后24 h内预防急性肺水肿、肺不张发生,遵医嘱予速尿10 mg静推,控制输液总量及输液滴速(30~40滴/min),1d后复查血气示:pH7.295,PO212.28 kPa(92.4 mmHg),PCO26.47 kPa(48.7 mmHg),生命体征平稳,听诊双肺无明显湿啰音,予以拔除气管插管及鼻管,接鼻导管吸氧。指导患者有效咳嗽,经常变换体位,叩背排痰4次/d,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评估患者自身状况,予以适当功能锻炼。5 d后予以同样方法行左肺灌洗。

3 体会

肺泡蛋白沉积症为发病原因未明的少见肺部疾病,多见于成人,儿童发病少见。大容量全肺灌洗是目前治疗PAP最有效的方法,而此例患者由于低氧血症明显,氧储备功能差,增加了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我们通过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无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经2次全肺灌洗治疗后,患者皮肤黏膜紫绀症状基本消失、胸闷气急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血气分析结果血氧分压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低氧血症得到纠正,复查肺功能及影像学明显好转。在该患者治疗中,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学科间的紧密合作、医护的密切配合、术中术后的严密监护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1] 邹继珍,蔡玲玲,吴莎,等.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2):1753-1754.

[2] 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260.

[3] 顾异香,吴宏成.3例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双肺同期序贯全肺灌洗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30-932.

王汇(1975-),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R473.56

B

10.16821/j.cnki.hsjx.2016.20.033

2016-03-14)

猜你喜欢
全肺灌洗低氧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三例分析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疗效比较分析
裸鼹鼠不同组织中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