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价彩礼”的社会学分析*

2016-03-07 18:54吴天慧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彩礼女方流动

吴天慧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农村“高价彩礼”的社会学分析*

吴天慧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首先界定了彩礼的性质,介绍了农村彩礼的现状,然后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农村彩礼一路走高的原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农村社会流动加速,男女比例逐渐失衡;家庭中父权制的减弱,夫妻个体关系的发展;农村熟人社会,社会攀比严重;彩礼的表达性功能减弱,工具性意义趋显等。

农村;高价彩礼;社会学分析

一、彩礼概述

彩礼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习俗,扎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流传至今已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彩礼的延续有其重要的原因,我国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尤其重视农业的发展,而我国农业又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因此,家庭结构的稳定对于社会结构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历代君主为了维护其统治,都非常重视维持婚姻的稳定性,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婚姻程序和制度。早在周朝时期我国的婚姻缔结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婚俗礼仪,制定了“六礼”制度,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的“纳征”就是男方送聘财给女方,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而直到民国时期,这种婚姻礼仪一直都有延续。

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的彩礼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变得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拘泥于物品,人们对彩礼的要求也由最开始的对“物”的追求逐渐转向了对货币形式的“钱”的追求。这是中国加入市场经济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性变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让婚姻礼仪这一传统习俗过于经济化和市场化,应该把握好度,让彩礼这一传统习俗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农村婚礼彩礼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不断解放,倡导婚姻自由,“六礼”制度较之以前略有简化,在一些城镇,男女自由恋爱,婚礼中的“六礼”往往只保留了纳吉、纳征、亲迎这三个环节,而且流程和形式相比较古代社会简化很多;而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社会变迁速度相对于城市来说较慢,传统习俗保留的较为完整,因而作为婚姻习俗中的“六礼”流程保持的相对完整,但是其形式也简化了很多。因此婚姻缔结过程中的婚礼仪式不断简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婚姻仪式的总体趋势。

近年来,虽然传统婚礼习俗在不断简化,但是围绕着婚姻仪式中重要的环节——“彩礼”却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在一些地区,高价彩礼盛行,民间戏谑的“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等就是对彩礼金额的形象化描写。所谓“三斤一响”,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下来大概十一二万,然后再买一辆价值最少四五万的小轿车;而“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紫色)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绿色)的钞票,全部算下来十五六万。

种种这些要求使得一些地区的彩礼金额动辄上十万,而农村经济本身就相对要贫困些,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在我国的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必须要帮儿子娶媳妇成家才算完成了“使命”,才能获得面子,儿女的婚事办的好坏往往是父母面子的投射。在农村,儿子的婚姻支付往往是由父母一方承担,导致一些父母为了给儿子顺利娶上媳妇,不得不凑齐高额的彩礼,而整个家庭因结婚彩礼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许多家庭为了凑齐彩礼钱而四处借债,甚至将女儿拿去换亲,或以高价为女儿订早亲,就是为了能顺利娶上媳妇。高价彩礼问题已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种种现象表明,“高价彩礼”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村高价彩礼的社会学原因

(一)农村社会流动加速,男女比例逐渐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转型加速时期,社会结构发生变迁,导致农村社会的流动性增强,这种社会流动性不仅包括各职业、各层次的流动,还包括区域间的流动。由于城市拥有的社会资源要远远多于农村,能为人们创造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逐渐在城市定居下来,而其中女性向外流动的人数明显多于男性,随着农村社会的解放,女性的婚姻选择逐渐自由化,其面临的婚姻选择范围也更加宽泛,传统的婚姻圈由农村地区扩展到城市,城市相对于农村来说经济较为发达,各种社会资源也较为丰富,农村适婚女性人口向城市流动。虽然农村男性也逐渐向城市流动,但是其中的大多数人依旧选择回乡娶妻生子,而原本农村地区的年轻女性人口逐渐减少,男性人口依旧,导致农村男女比例逐渐失调,从而引发了农村男性娶妻难的现象。

正是由于人口流动所造成的农村男女比例失调,适婚女性的人口大量降低,适龄男性不易找到结婚对象,而适龄女性则有着更多的选择,这就使得农村的婚姻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一家有女万家求的现象,而农村年轻男性想要结婚,就无疑得通过竞争的方式,此时,彩礼多少就成为结婚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一些家庭困难和自身条件较差的男士就不得不通过给予女方高额的彩礼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在婚姻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正是农村社会的加快流动引发了男女比例失衡,而男多女少的客观现实使得一些家庭采用增加彩礼的方式吸引女方,进而导致彩礼一路走高。

(二)家庭中父权制的减弱,夫妻个体关系的发展

中国传统家庭是以父权制为中心的,而父权制则是以有家长权的男子统治,支配所有家庭成员的家族形态。父亲是家长,是家庭的统治者,妻子及其子女处于附属地位。在中国传统的婚姻中,形成了父子纽带、婆媳纽带以及夫妻纽带,其中,以父子和婆媳纽带为主,在总体上是一种纵向的自上而下的家庭结构。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在婚后选择分家,不与父母居住在一起,这就使得原本家庭中的自上而下的父子和婆媳纽带作用减弱,夫妻关系得到加强,这种现象也在农村逐渐增多。

这种变化带来的后果就是大多数女方家庭在结婚时希望获得高额的彩礼,作为女方的嫁妆婚后带到男方家里,成为与父母分家后小夫妻的经济生活成本,这本质上就是一个家庭财产内部的转移。国际著名人类学家阎云翔在东北农村下岬村实地考察时,发现新郎背着自己的父母,私下鼓动、支持新娘向他家索要一份高额的彩礼,以期获取更多的财产来建立自己新的小家庭。彩礼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两个家庭间财富的转移,而成为儿子媳妇为了追求独立的幸福生活合谋向家长索取更多的财富的手段。现代社会的彩礼的性质也发生了巨变,它不再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财富资助、财富转移,而变成了农村子代剥削父代、兄弟剥削姐妹、城镇剥削农村的一种新迹象。

(三)农村熟人社会,攀比严重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是农村社会在本质上仍然具有熟人社会的性质。而在熟人社会中,往往更加容易滋生攀比现象。攀比是一种社会比较行为,而社会比较理论最早由利昂·费斯廷格 (1954)提出,他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想要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而且这种评价往往是通过与他人比较,而不是根据纯粹的客观标准获得的,这种把自己的观点和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即为社会比较。在农村社会的大众阶层中,它们趋向于向上攀比,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因此,结婚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仪礼,直接涉及到一个人的面子,就很容易激起人们攀比的心理。一些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农村家庭在娶媳妇的时候就采取你给6万8,我就来8万8,种种诸如此类的行为频繁发生,导致了彩礼金额一路猛涨,但是,彩礼一旦涨上去,基本上就不会降下来。而那些家庭条件相对较为贫困的农村家庭在有其他家庭彩礼金额作对比的情况下,为了顺利娶到媳妇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就是举债都得凑齐这些礼金。另一方面,作为嫁女儿的一方,如果男方彩礼金额没有达到当地“市场行情”的话,女方家人认为会被当地其他人所耻笑,感到大失颜面,因此,他们往往通过索要高额的彩礼来抬高自家的身价,从而获得优越感。农村的婚姻攀比现象日趋严重,这种攀比也就成为彩礼飙涨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四)彩礼的表达性功能减弱,工具性意义趋显

彩礼作为礼物中重要的一种类型,在我国流传的历史十分悠久。它的出现是我国婚姻礼仪发展的必然,男方家庭会在订婚时向女方赠送由货币和物品两部分构成的彩礼,以示对女方的重视和赞赏,其往往是向女方传达自己的情感。女方在收到男方的彩礼的同时也会回赠一些礼物,作为女方向男方表达的心意。可以说,彩礼在大多数情况是作为订婚的仪式性礼物而存在的,其主要功能是表达婚姻的美好。

阎云翔在《礼物的流动》一书中曾指出:“近年来婚姻交换中花费高涨的现象绝非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回潮,相反,它代表了婚姻交换制度持续变动的新近阶段。过去的框架仍然适用,但婚姻礼物的意义和功能却已大相径庭。” 当今农村中盛行的高价彩礼虽然披着中国传统习俗的外衣,但是其内在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高额彩礼婚姻的出现,彩礼原始的偿付功能和资助功能也逐渐消失,剩下的大多数是具有赤裸裸的工具性和剥削性。彩礼的表达性功能已经日渐衰弱,其婚姻交易的色彩日益浓重。

四、结语

现实生活中,婚姻作为家庭生活中重要的一环,深刻影响到人们的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而彩礼作为结婚时无法避免的环节已经成为影响婚姻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围绕彩礼多少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彩礼的传统习俗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无论是农村人口流动,还是结婚时双方的互相攀比,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高价彩礼的迅速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和学者应该加强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分析彩礼走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改善高额彩礼这一扭曲的社会现象,转变人们的婚姻观念,积极倡导文明婚礼,从而促进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9.

[2]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70~200.

[3]陶自祥.高额彩礼:理解农村代内剥削现象的一种视角——性别视角下农村女性早婚的思考[J].民俗研究,2011,(3).

[4]李银河.婚礼的变迁[J].江苏社会科学,2002,(5).

[5]桂华,余练.婚姻市场要价: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J].青年研究,2010,(2).

[6]杨娟.农村彩礼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1).

2095-4654(2016)06-0030-03

2016-02-26

C913.13

A

猜你喜欢
彩礼女方流动
该不该倡导“万元彩礼”?
流动的光
我,结婚不要彩礼
彩礼逐年涨,男娃不敢养——农村“天价彩礼”已成脱贫障碍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天价彩礼
节约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