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婷婷,陈爱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急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柴婷婷,陈爱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硬膜外血肿;椎管;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椎管内血肿,是一种以颈肩部或胸背部疼痛急性发作、伴进行性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为特征的疾病,往往能够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国外统计发病率约为0.1/1 000[1]。椎管内血肿目前病因不明。该类患者从首发症状出现距离就诊时间非常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地处理,神经功能障碍将会是不可逆的,致残率极高。血肿清除术及椎管减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2],术后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护理以及积极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可以早期预防并发症,降低残障。2014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成功救治1例急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患者,男,28岁,因“突发腰痛伴双下肢无力9 h”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腰痛,较剧烈,随即出现双下肢感觉麻木,无力,不能行走,且进行性加重,伴大小便失禁,查MRI提示“胸8~10椎管内硬膜外占位:血肿?”。完善检查后急诊全麻下行椎管内血肿清除术及椎管减压术,术后诊断:胸8~10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截瘫。术后予以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予输液、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术后患者意识清,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0级,脐部以下深浅感觉消失。术后第2天,患者左下肢脚趾出现活动,第4天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Ⅰ级,第6天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Ⅲˉ级。术后第7天,患者出院,入其他医院继续康复治疗。出院时患者双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Ⅲˉ级,脐部以下浅感觉障碍,感觉麻木,大便能自控,出院后5 d随访,患者左下肢肌力Ⅴˉ级,右下肢肌力Ⅳ级,仅右大腿内侧有麻木感,痛温觉恢复,膀胱充盈感觉存在,但不能自解,大便能自解。
2.1 术前护理
2.1.1 完善术前准备 配合完成MRI和亚甲蓝手术定位。MRI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对手术去除血肿有积极的指导意义[3]。做好急诊手术准备,术前备血、备皮,备皮范围以病变为中心上下5个椎体的区域。
2.1.2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发病率低、起病急,短期即可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患者和家属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本例患者正值青年,由于对疾病症状的恐惧,对愈后的担心,以及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表现出极大的紧张、焦虑情绪。护士主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过程及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告知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机体康复,帮助患者和家属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心理疏导和沟通交流,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有所缓解,能积极配合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术后取平卧位6 h,创口处垫一消毒软棉垫,以压迫止血。每2~3 h协助轴式翻身,侧卧位时角度不宜过大, 以30~40°为宜,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维持稳定,取舒适头位,动作轻柔。左右侧卧时间相同,防止脊髓损伤[4-6]。本例患者术后未发生脊髓损伤。
2.2.2 观察脊髓神经功能 脊髓压迫症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牵拉脊髓或术后水肿、血肿压迫脊髓而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术后3 d内,每2 h监测患者的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如出现背部、四肢疼痛难忍,感觉平面上升,双下肢瘫痪加重,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好记录。指导患者活动脚趾及进行触摸,告知患者当已恢复活动的脚趾感觉、运动功能出现减退或消失迹象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本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未发生减退迹象。
2.2.3 疼痛管理 正确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指导患者自己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在患者具有自我报告能力时,使用主观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及时记录,详细对照。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使用镇痛泵期间,保持管道及静脉通路通畅,观察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对镇痛效果不明显时及时报告麻醉师予以处理。本例患者镇痛泵使用效果较好,未出现不良反应,主诉更换体位时创口处有一过性疼痛加重表现,均在短时间内缓解。
2.2.4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2.4.1 术区血肿或水肿 麻醉清醒后,注意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功能及活动情况,早期发现脊髓术后血肿或水肿并发症,若出现后背部及四肢疼痛难忍、烦躁,感觉平面上升,双下肢瘫痪加重,及时报告医生。本例患者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术区有水肿,经过药物对症治疗使水肿消退,未出现临床症状。
2.2.4.2 脑脊液漏 由于硬膜与周围组织有黏连,手术过程容易损伤硬脊膜,加上手术创面大,容易导致脑脊液漏[7]。及时观察创口敷料情况,若发现敷料有渗血、渗液,患者主诉有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考虑为脑脊液漏导致颅内低压。一旦发生脑脊液漏,安置患者于平卧位,保持创口区域清洁,同时立即报告医生做进一步处理。本例患者术后第1天发现创口敷料渗血性液体较多,予创口处垫一消毒软棉垫,后渗血好转,排除脑脊液漏。
2.2.5 皮肤管理 术后第5天患者大便失禁,肛周潮红,出现轻度失禁性皮炎。加强皮肤护理,每次大便流出后用清水清洗,使用婴儿柔湿巾(不含香精)清洁皮肤,尤其注意清洁皮肤皱褶处。待皮肤干洁后,使用皮肤保护膜或赛肤润,或造口护肤粉+皮肤保护膜,提供皮肤保护屏障。同时有效管理粪便和尿液,避免大小便刺激皮肤,患者有稀便、糊状便时,实验室检查确定无肠道感染者,肛门指检后排除肛门、直肠病变,使用卫生海绵条塞肛,定期开放。经上述护理患者失禁性皮炎有显著改善。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及翻身时避免推、拉、拖等动作,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每2 h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经常受压部位,如肩胛部、骶尾部等,护士以手掌大小鱼际用红花油按摩易受压处。加强感觉减退处皮肤的护理,禁忌在此处放置或使用过冷或过热物品,以免局部受损伤。为患者擦身、洗脚时,水温低于正常人。经护理及宣教,本例患者未出现压疮或烫伤等皮肤问题。
2.2.6 软瘫的早期康复干预 脊髓受压严重或压迫持续时间长,脊髓损害较重导致患者软瘫,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术后关节周围软组织黏连,肌力不平衡及局部微循环[8]。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注意肢体功能位的摆放,保持肢体伸曲肌张力的平衡。帮助患者按摩肢体,3次/d,5~8 min/次,以预防神经根黏连及废用性综合征发生。指导患者每日进行肢体主动和被动锻炼,预防关节发生挛缩、屈曲畸形和肌肉萎缩[7]。具体措施为:髋、膝于屈曲位,踝关节于中立位,背屈90°;膝下放置垫枕,无论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均注意防止髋足内外旋。按摩肌肉,用手指或手掌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2次/d,10 min/次。被动活动或主动活动,做足趾的屈、伸,分趾、并趾,踝屈、背伸、内翻、外翻,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时注意各关节活动度不宜过大,不牵拉关节,以免发生关节半脱位和损伤。髋关节活动初期幅度不宜过大,做屈髋屈膝时防止向外侧倒。避免快速用力的牵拉。引导患者做主观努力,通过意念的方式,竭力引发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促进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双下肢注意保暖,防止冻伤。同时每天进行Braden指数评分和ADL评分,前后对比,逐渐锻炼生活自理能力。术后第10天创口基本愈合,指导患者腰背肌功能训练,床头可适当抬高至30°,以防体位性低血压。出院时,本例患者双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Ⅲˉ级,脐以下浅感觉障碍,大便能自控,Braden指数评分为14分,ADL评分30分,逐步适应独立生活能力。
急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疾病危急,主要护理措施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体位护理和疼痛管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康复。
[1] Miyagi Y,Miyazono M,Kamikaseda K,et al.Spinal epidu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 presenting in association with a spontaneously resolved acute epidural hematoma[J].J Neurosurg,1998,88(5):909.
[2] Alexiadou-Rudolf C,Emestus RJ,Nanassis K,et al.Acute nontraum atic spinal hem atom as(an important differential diagno sis in spinal em ergencies)[J].Spine,2013,23(16):1810.
[3]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03.
[4] 熊艳丽.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后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6):111-1l2.
[5] 李永红.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围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3):33-35.
[6] 武化云,李娟,管晓萍,等.整体护理在38例椎管内肿瘤切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32(7):879-880.
[7] 王静,赵昕.脊髓肿瘤36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85-86.
[8] 许竞幻,何英,杨丽萍.髋关节置换术后48例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10):977-979.
柴婷婷(1985-),女,本科,护师.
2016-08-15
R473.6
B
1671-9875(2016)12-1191-03
10.3969/j.issn.1671-9875.2016.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