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用视角下的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

2016-03-07 14:4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恭维英汉跨文化

黄 芬



跨文化语用视角下的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

黄芬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服务系,广东 中山 528436)

文章通过对英汉恭维语进行跨文化语用视角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英汉恭维语在使用群体及频次、话题、句式及词汇、应答语用原则的异同及其跨文化语用理解,分析得出将跨文化语用学知识融入英语教学能培养学生对恭维语的跨文化语用意识、提高语用能力从而避免恭维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以期启发英语教师对跨文化语用教学进行思考和深入探索。

跨文化语用学;恭维语;对比研究;语用失误;语用教学

Holmes将恭维语(compliment)定义为“一种言语行为,是说话人就交流双方都认可的某些‘好’的事物(如拥有物、特点和技能等)来间接或直接称赞他人,其称赞对象通常是听话人”[1]。从语用学角度,恭维语是一种积极的言语行为,有着良好的社交语用功能,如展开话题、拉近距离、缓解矛盾、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等。由于英汉恭维语源自不同的语言体系,除两者的语言差异外,两种文化的历史背景、社会价值观念等不同,让英汉恭维语在使用时出现差异。因此,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要求英汉恭维语使用者能“入乡随俗”,正确得体地使用英汉恭维语,避免恭维语语用失误。

文章基于跨文化语用学视角,将英汉恭维语在使用群体及频次、话题、句式及词汇、应答语用原则上进行对比研究,帮助学生和教师在英汉恭维语教与学中,了解和熟知各项语用差异,通过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来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最终能运用恭维语来实现理想的跨文化交流。以本研究为例,希望激发英语教师们对跨文化语用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 恭维语研究与跨文化语用学

国外学者对恭维语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后期出现了恭维语研究热潮。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恭维语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比如基于应答方面的恭维语研究:Pomerantz[2]是最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Herbert[3]在其基础上对恭维语的应答策略进行了归类和系统研究;基于恭维语句型及词汇、话题方面的研究:Manes和Wolfson[4]研究得出美国英语恭维语的使用高度程式化,Holmes[5]和Herbert[6]进一步研究并证实了英语恭维语这一特点。此后,恭维语研究转向不同类别的对比研究:Herbert[6]和Holmes[5]进行了本民族内不同性别之间使用恭维语的差异对比研究,证实了英语中女性与男性之间在恭维语使用上存在差异;Gajaseni[7]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将泰语和英语恭维语应答进行了比较研究,推动了恭维语研究向跨文化对比研究发展。虽然,恭维语研究在21世纪初开始出现回落,但从其整体研究趋势上不难看出,随着对恭维语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已经意识到恭维语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和语用差异的重要性。

国内学者对恭维语的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多以英语恭维语介绍为主,如邹为诚[8]就英语恭维语话题、应答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吴长镛[9]介绍了美国英语恭维语的使用模式和惯例、郭爱先[10]对制约恭维语应答的原则和影响应答策略的原因做了介绍。国内恭维语研究先后经历了从介绍英语恭维语的单一研究到恭维语各侧面的研究,再到21世纪初出现对于不同语种之间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如杨晓谦[11]、韩志玲[12]等对英汉恭维语进行了对比研究,汪方方[13]研究了俄汉恭维语的异同等。

跨文化语用学是研究在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出现的语用问题,通过对不同语言进行对比语用研究,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差异、语用近似、语用失误等现象。[14]因此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与跨文化语用学之间密切相关。换而言之,进行跨文化语用视角的对比研究也必然涉及英汉两种语言中恭维语的语用差异。

二 恭维语的跨文化语用英汉对比

(一)恭维语使用频次和使用群体的英汉对比

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喜好恭维语,女性之间使用恭维语的频次明显高于男性之间。英汉恭维语的使用频次和使用群体由于中西方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英语国家,人人可使用恭维语和成为恭维对象;在中国,陌生人及不同性别之间,恭维语使用谨慎,其使用场合、频次没有英语恭维语的广泛和频繁。差异源自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性格等方面。西方强调自我、自由和平等,情感外向、表达直接,西方人常将恭维和鼓励等话语挂在嘴边;而中国崇尚谦虚、卑己尊人,情感保守、表达含蓄,视恭维语为客套话,在家人或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使用则显关系生疏或不谦虚,相反,英语恭维语在家庭成员和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使用频率较高。例如:Honey, you are so nice!

(二)恭维语话题的英汉对比

恭维语话题可涵盖生活各方面,主要涉及两类:对外貌或外在拥有物的恭维和对能力或内在品质的恭维。中西社会文化的不同,造成中西方人在社会价值观、民族性格、喜好、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英汉恭维语话题存在异同现象。跨文化语用对比从文化差异入手,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使用的文化、语言及交际规约,培养正确的跨文化语用意识来进行成功交际。

(1)关于外貌或外在拥有物的恭维语。外貌,包括个人的容貌、气质、发型、服饰、身材等;外在拥有物,包括个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物件等,如汽车、房子、电脑等,常成为中西方人们生活中恭维的话题。一方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另一方面,此类恭维语能拉近彼此距离,让交流自然进行,有助于保持良好人际关系。近年来,这类话题的恭维语已成为中西方女性朋友间常用的见面寒暄语,例如:(a)Hey, you look beautiful!(b)你家装修得很时尚,非常漂亮!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念等差异,这类话题的恭维语使用和接受群体存在差异,跨文化交际时需注意区别,谨慎使用。例如:You are charming tonight! 现代社会,中西方女性之间皆可接受这类恭维语,但中西方的使用对象和场合则不同。在西方,男性对女性、陌生人之间常用这类恭维语,被恭维对象往往大方接受。因为西方很多国家注重个性和女性外在魅力,人民性格直率,这类话题的恭维语不受性别、社会等级、关系亲疏等约束。相反,在中国,男性对女性或陌生人之间使用这句恭维语,则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被恭维的对象也会因此感到不悦甚至不堪,往往会拒绝接受对方的这类恭维。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比起外貌,更注重个人内在品质、美德及其他内在涵养,讲究男女有别,所以中国男性一般不对女性特别是他人妻子的外貌进行恭维,以免给人留下为人轻浮、不正派,甚至居心不良的坏印象;同时也可能连累被恭维的女性被误解为行为不检点、轻浮、不自重。如此可见,英汉恭维语的使用存在语用差异,同样的恭维语在中西方的交际效果不同。只有了解文化异同,理解语用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一味套用母语用法,造成误会,产生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或中断。

(2)关于能力或内在品质的恭维语。一方面,此类恭维语的中西侧重点不同。英语中此类恭维语如Good job、Well done!等侧重对成功事件的结果进行恭维;而汉语中这类恭维语如“你孩子考了第一,很努力啊”、“你真善良!”等侧重对能力和内在品质的恭维,即对对方所取得成绩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或对方所具有的优良品质的认可和赞许等。另一方面,中西恭维对象不同。西方多为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表示对其在能力上的认可和鼓励;在中国,则多为下级对上级恭维,用以维系和谐的上下级关系[15],或晚辈对长辈表达敬意,体现尊老敬老、卑己尊人的传统思想。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话题在其他方面也差别迥异,如年龄、婚姻状况、薪水、个人生活等常被西方人视为隐私,不容碰触的交际禁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需结合文化、语用差异,谨慎使用。

(三)恭维语句式及词汇的英汉对比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Manes和Wolfson[4]经过对恭维语语料的收集和分析后,总结得出美国人恭维语中常用的三种句型,例如:

(1)NP + BE/LOOK + (ADV) ADJ

Your dress is (really) beautiful.

(2)I +LIKE/LOVE + NP

like your garden.

(3)PRON + BE + a + ADJ + NP

That’s a pretty doll.

贾玉新[16]认为汉语恭维语无论句式还是语义组成方面,和英语恭维语一样都属于高度程式化的言语行为,并对汉语的恭维语常见句型做了如下归纳,例如:

a.(你)+动词+(名词短语)+副词+形容词

你干得不错!

b.你的+名词短语+副词+形容词

你的性格很好!

c.代词/名词短语+(副词)+是+(量词)+(副词)+形容词+名词短语

奶奶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老人!

由上可知,英汉恭维语都比较程式化,句型固定。但英汉恭维语的人称主语存在差异:英语中多用第一人称“I”;汉语则多用第二人称“你/你们/您(的)”。从跨文化语用角度,这种差异源自中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西方重视自我、强调个性,个人主义浓厚,在表达恭维时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思维;中国则强调集体主义、谦卑、尊敬他人,从而习惯站在对方的立场进行恭维。

另外,英汉恭维语在选择的词汇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英语恭维语选择的词汇80%为形容词,常见的如beautiful、nice、good、great和pretty等;其次是动词,像like和love,词汇选择变化不大,范围有限;汉语恭维语用词相对灵活自由,不拘泥于有限表达,形容词、副词丰富,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用白话文、古典诗词典故等来表达的恭维语,如“才华横溢”、“姜还是老的辣”等,反映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语言,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文化信仰等。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学会英汉语言的文化内涵、语用规范,培养正确的语用意识,才能得体地使用恭维语来促进双方交流。

三 恭维语应答的语用原则英汉对比

语用学中,普遍性的语用原则有Grice的“合作原则”(包含“量、质、方式及关联”4大准则)、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和同情”6大准则)、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等,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影响人们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即研究有着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在交流中对这些语用原则的遵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从跨文化语用学来看,恭维语是一种积极的言语行为,恭维语使用本身是给对方“面子”,交谈双方要使交流继续就必须先遵守会话合作原则,所以被恭维的一方理应做出回应(不论接受还是拒绝)。如对于以下的恭维语,中西方人回应如下:

Hey, you look great. You are really beautiful today.

(1)Thank you. So do you.(接受)

(2)哪里。一般了,没什么特别的。(拒绝)

(3)哪里呀,你才漂亮呢。(回避)

西方人(1)的回答采用接受方式,遵循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和礼貌原则的“一致准则”;而中国人(2)和(3)的回答分别采用拒绝和回避的方式,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和“方式准则”,却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和“慷慨准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谦虚的崇尚。可见,出于礼貌的考虑,可能会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从而产生会话含意。

中西文化历史不同,对礼貌原则的各准则遵循情况亦不同。Leech[17]认为在不同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各准则会因文化、社会或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礼貌表达的方式及评判标准也因此不同,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只有深入文化,真正理解对方民族的文化内涵,才能运用好交际准则,避免语用失误,成功地交际。

四 教学启示

跨文化语用学,将语言形式与文化相结合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来解释各种言语行为,能有效地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理解恭维语及其他英语言语行为,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得体自如地使用英语来推进中外交流,成为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作为外语学习(EFL)的大时代背景下,接受传统英语语法教学,缺乏英语语境和文化输入,培养的是语法能力而非语用能力。英语教学犹如岸上学游泳,离开水去教游泳步骤、方法及花式,下水后才发现完全不会游。因此,只有在水中教、水中学、水中练才能真正学会游泳。

作为英语教师,应培养能“下水”、真正会“游”的英语跨文化交流人才。首先英语教师应转变现有教学观念,学习跨文化语用知识,培养自身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科学应用语用学知识来改变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次,创设英语学习语境,将文化背景知识和语用学融入教学,让学生“水中学”、“水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意识,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最后,深入英语语用教学研究,创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Holmes J.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 in New Zealand English[J].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1986,(4):485-508.

[2]Pomerantz,A.Compliment Responses:Notes on the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Constraints[A].Jim,Schenkein.Studi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C].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8:79-112.

[3]Herbert R.K.The ethnography of English 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 A Contrastive Sketch[A].W.Olesky. Contrastive Pragmatics [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989:3-35

[4]Manes,J.&Wolfson,N.The compliment formula[A].F.Coul-mas.Conversational Routine: Explorations in Standardized Situations and Prepatterned Speech [C].The ague:Mouton, 1981:115-132.

[5]Holmes,J.Paying Compliments:A Sex-preferential Politeness Strategy[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8,(12):445-465.

[6]Herbert R.K.Sex-based Differences in Compliment Behavior [J].Language in Society,1990,(2):201-224.

[7]Gajaseni,C.A Contrastive Study of Compliment Responses in American English and Thai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Gender and Social Status[D].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1994.

[8]邹为诚.论英语称赞语的交际模式[J].外国语,1990,(1):64- 67.

[9]吴长镛.美国英语中的恭维语[J].国外外语教学,1996,(1): 45-47.

[10]郭爱先.美国英语称赞回应[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 14-16.

[11]杨晓谦.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

[12]韩志玲.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从三个方面谈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75-76.

[13]汪方方.多维视野中的俄汉恭维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14]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5]王君兰.中美文化中恭维语语用差异与语用失误[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8-101.

[1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7] Leech,G. 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责任编校:呙艳妮)

H030

A

1673-2219(2016)11-0160-03

2016-05-15

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一般课题“基于产教融合‘5对接’的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项目编号GDGZ15Y139)阶段性成果。

黄芬(1980-),女,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语用学。

猜你喜欢
恭维英汉跨文化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恭维为何让我们不舒服?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免疫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