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转型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教学尝试

2016-03-07 14:01谢燕鸿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翻译教学

谢燕鸿

(泉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测试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转型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教学尝试

谢燕鸿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探讨CET翻译测试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及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倡导翻译教学尝试,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成功转型和长足发展。

关键词:CET;翻译教学;功能翻译理论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语言测试活动之一,是评判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测评方式,其目的在于对我国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和衡量,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CET对于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和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

通过梳理近年相关的论文、专著,我们可以看到CET翻译测试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从最开始的逐步探讨发展到全面研究。近10年来有关CET翻译测试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呈稳步上升的趋势,CET翻译测试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扎实有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就。在数量上,CET翻译测试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的总量蔚为可观;在质量上,相关研究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案例分析,而是将注意力聚焦到各种前沿理论和实践。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相关的研究仍有局限,面对新的CET翻译测试背景,翻译教学未能及时跟进,缺乏相应的科学理论框架予以支撑,研究成果不足,未能针对性地提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转型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本文将更为深入、更为透彻地梳理CET翻译测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并聚焦于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转型这一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 CET翻译测试背景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面对当前严峻的教育形势和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CET自诞生以来,在考试内容、题型、计分体制、成绩报道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2006年12月CET增加了“汉译英”题型之后,201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又对四六级考试内容作了局部调整,翻译部分所占比重有所增加,摒弃原有的句子翻译,改为段落翻译,考查范围遍及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翻译题型的改动、内容和分值的变化,无疑对学生的CET通过率带来直接的巨大的影响。

在新的CET翻译测试背景之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长期以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分遵循教学大纲 “指挥棒” 的引导,缺乏整体规划;在指导思想上重视不够;教学方法囿于传统模式,只注重教授句子翻译的策略方法,侧重研究文学翻译,但是当今社会绝大多数需要的实用性文本,如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却鲜有涉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对翻译学习的认识不足、英汉语言能力较差、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方法不够科学、知识面狭窄。这些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无疑都制约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CET翻译测试的改革已使广大学者同仁意识到:翻译教学被忽略的被动局面必须改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箭在弦上。

诸多问题解决急需科学恰当的理论指导,然而任何一个新的教学尝试必须有坚强有力、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作为基础。长期以来指导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大都是传统教学中先入为主的一些翻译理论,如奈达的“对等”原则、严复的“信达雅”理论、傅雷的“神似”论等“源语中心论”,“原文成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最高标准”。[1](P103)在新的CET翻译测试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开始摆脱传统的束缚,转型为适合时代需求的崭新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提高译文质量。摆脱了僵化的概念的功能翻译理论,恰好为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和基础;比起传统理论,它更为宽松灵活,并以更具解释力和指导性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教学实践和翻译任务中。“在实际翻译中,功能翻译理论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2](P215)

二、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尝试

功能翻译理论产生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主要包含了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的目的论以及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等等。功能翻译理论重视文本类型分析和译文功能,认为翻译必须考虑读者要求,是一种目的性明确的交际行为。因为现实因素的种种差异,如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表达方式、思维习惯等,导致了源语作者的意图、源语的语篇形式以及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翻译必须重视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必须关注译语文化与译语读者,同时在译文的表现形式、翻译的方法与策略上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

作为一种宏观的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在译者培训方面独树一帜,其完整、系统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译者运用恰当的翻译纲要进行文本分析、找寻翻译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翻译能力。“只有通过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理论模式中建立起一套处理普通翻译问题的系统的方法和步骤,上述目标才能实现。而功能理论就能为译者培训提供这样一个理论框架。”[3](P89)功能翻译理论中对译者培训最有应用价值的三个方面分别为:翻译纲要的重要性,原文分析的作用以及翻译中所出现问题的分类和层级。简而言之,功能翻译理论关注的是“翻译中独立于语言之外的语用以及文化方面的问题,强调和语言水平相对的翻译能力的特性”。[3](P18)

可以说,功能翻译理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它为翻译理论界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同时也为当今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思路和可供遵循的功能主义翻译标准,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处理翻译问题

在传统的翻译课堂上,翻译程序一般都是从源语的元素出发,逐词、逐个短语、逐句进行转换,鉴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译文质量也不尽相同,教师进而依据源语文本对译文进行文体上的修改。这种自下而上的过程从语言语篇结构开始到常规最后到语用,译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文体取向和语言翻译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寻求词汇和句法对等的语码转换,学生为了尽可能贴近原文,“往往忽略了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在目标交际语境中的作用,甚至出现错误的直觉性判断,翻译过程被迫中断”。[3](P87)

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失误分为语用失误、文化失误、语言失误和具体文本翻译失误四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直接影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文本生成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引入功能翻译理论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翻译问题的处理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即:“功能翻译过程中应从语用层面开始,先决定翻译的目标功能,然后将原文中需要保留重现的内容和那些必须根据接受者的背景知识、心理期待、交际需求、媒介条件以及指示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整的内容区分开来。”[2] (P91)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翻译的类型决定译文风格,判断其是否与源语文化或是与译语文化保持一致,再进而考虑语言系统的差异问题。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实现从“教学翻译”到“翻译教学”的转变,完成从“学术型”到“实用型”的转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2.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作为一项跨文化的传播活动,翻译的根本任务是信息的传达,不是语言的转换。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背离了文化背景的翻译是失败的,所谓的语言交流更是无从谈起。 “跨文化翻译是对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和无法逾越的障碍进行探索的过程”。[4](P155)就CET翻译测试的汉译英来讲,“为了让英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及相互理解,有必要重视对汉语中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的得体处理。”[4](P154)目前大多数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英汉双语不够精通,其语言和交际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尚不能适当地处理语用或文化上的翻译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扩大知识面,通晓文化、历史、教育、政治、经济等相关领域,熟悉英语文化中可接受的交际规范,“有意识地用特定的文化知识取代直觉的行为模式”,[3](P103)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这些都是成为一名合格译者应该具备的条件。

3.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处理翻译问题的能力

传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只注重语言使用的正确性而忽略译文功能上的适当性。根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作为译者,学生应该意识到交际目的、分本类型分析及功能对于翻译的重要性,应该对译文的预期功能和预期接受环境有所了解;而教师则须预先设定翻译任务,例如译文读者、译文文本生成动机或目的、接受的时间和地点、译文文本的功能和传播媒介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原文,无需逐词逐句进行翻译,学会在文本中抓住有效信息,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按照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所译内容,进而完成翻译任务。所有这些翻译问题的解决都应基于学生对原文的通读与透彻的理解,教师在日常的翻译教学中应该提供不同的翻译方法、相关的翻译范例以及足够的翻译练习,使学生从中洞察翻译原理,掌握翻译规律,并把心得应用到翻译实践中,保持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切实提高翻译水平,为在日益灵活的CET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4.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该完善教学评价与信息反馈体系

教师应明确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目标,编写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翻译教材,改进翻译教学方法;重新审视传统翻译失误的定性式评价体系,改善译文评判标准和评判方式,提高翻译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独立进行译文比较和修改,运用已学的翻译理论进行译文评论,使学生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大量练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翻译能力,顺利通过CET翻译测试。而教师本身也应加强进修学习和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时俱进,做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转型的先行者和参与者。

三、结语

新的CET翻译测试背景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有了功能翻译理论的保驾护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正逐步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转型为适合时代需求、切实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提高译文质量的崭新教学模式,势必也能极大地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CET翻译测试。

参考文献:

[1]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 Christiane Nord.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述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 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外语专项)“多模态自主听力教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CET翻译”(JA13681S)

*收稿日期:2015-10-18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2-0179-03

猜你喜欢
功能翻译理论翻译教学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目的论指导下的化妆品广告翻译策略研究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