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二胡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冲突

2016-03-07 09:29:24鄢秀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族性现代性冲突

鄢秀丽

(阜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论当代二胡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冲突

鄢秀丽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摘要:二胡音乐发展到当代,一直处于一个与现代音乐碰撞、交织、融合、发展的阶段,正是这种冲突与融合,形成了当代的独特的二胡艺术。近代二胡发展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它自发展之初就与西方现代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性也一直影响着二胡艺术的民族性。近代二胡的发展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考察当代二胡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冲突,对探索二胡发展方向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二胡创作;民族性;现代性;冲突

二胡虽然历史悠久,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它才有了华丽的转身,开始登上大雅之堂,逐渐走上了专业化道路。

二胡由民间走入高雅之堂,成为独立演奏的中国民族乐器,离不开近代第一代二胡艺术家们的努力,其中刘天华先生是杰出代表之一。他倡导的“植根于传统,中西结合” ,开启了当代二胡创作中调和民族性与现代性冲突与融合的序幕[1]。

刘天华先生的二胡创作理念,是强调二胡要坚守民族性,要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要充分运用民间曲艺、戏曲、歌曲中的音乐素材,将中国的民族特色及一些地方性元素完美呈现出来。同时,他也强调二胡创作中要重视现代性元素的运用,比如一些西方现代音乐技法、旋律、曲式、体裁,这些现代元素的融入能赋予二胡新鲜的血液与蓬勃的时代精神。二胡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能够焕发青春活力,秘诀正在这里。

一、近代二胡奠基人刘天华作品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长期以来,二胡在音乐演奏中,一直只是作为戏曲的伴奏或合奏之一。刘天华作为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五四时期为二胡作为独奏乐器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直接、关键性的推动性作用。他的二胡作品中也完美呈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冲突与融合。

刘天华从小便痴迷于民族音乐,对琵琶、二胡更是情有独钟。五四时期西学东渐风潮日盛,他一边学习小提琴和一些西方的现代作曲技法,一边学习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亲自向一些民间音乐人学习一些民乐的传统演奏技法,并对一些濒危民乐做了整理、收集工作。他努力使自己既具备传统音乐的深厚功底,又具备西洋现代音乐的深厚基础,使作品的作曲及演奏手法中常常兼具民族性与现代性,极大的增强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

刘天华一直致力于从中西的合作与调和中,找到一条二胡发展的新道路。他对二胡艺术的民族性与现代性调和也体现在教学上。他为了二胡教学能有一个更加系统规范的教材,而创作了一套二胡练习曲(47首)。他还借鉴小提琴的记谱法,重新制定了一套二胡演奏过程中关于张法、指法、演奏表情等的记号。这种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的二胡教学系统,促进了我国近代二胡音乐专业化教育的发展。

二、各时期西方音乐中的现代性对二胡音乐的影响

当代二胡音乐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环境、二胡自身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西方音乐中的现代性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二胡音乐的民族性 。

(一)西方音乐的现代性初步碰撞二胡的民族性

这一时期主要从五四到建国初期,二胡创作中,开始尝试借鉴采用西方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西方现代音乐理论、西方现代音乐的曲式结构、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方法等。五四时期是一个西方文化传播的有利时期,二胡音乐的发展也吸取了西方音乐中富于现代气息的精华成分。

二胡作为一种传统民族乐器,自身的民族性非常明显,为了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其作品若能体现新时代的气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将现代性融入二胡的创作中,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刘天华顺应趋势,进行了将现代性融入二胡创作的初步尝试,他获得了成功。他的二胡创作因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融入了许多现代性因素,非常有生命力而深受群众喜爱,也迅速流传开来。

刘天华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十首作品,皆烙上了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印记。他的作品中,流露着西方现代音乐的语言和创作技法,也富有我们本民族的民族风,二者水乳交融,令听众耳目一新,又感到似曾相识。

(二)西方音乐的现代性全面冲击民族性的滞涨期

这一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的经济渐渐复苏,社会也渐渐安定,老百姓对各种音乐的需求更强烈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非常激烈,这也反映到了音乐创作领域,因而产生一批富于时代气息的二胡音乐作品。此阶段的二胡作品中,融合了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与民间音乐的传统结构,借用对比色彩强烈的结构手法,使二胡作品呈现出一种奋发昂扬的时代气息。这类三部性曲式结构的二胡作品,造成了物极必反的创作现状,民族性与现代性冲突严重。

如,有一批二胡作曲者对传统民族音乐有丰富的感性体验,但缺乏系统、全面的现代性的作曲技法功底,导致其创作的二胡音乐作品的音乐表达方式单一,音乐思维不丰富,运用西方现代音乐元素非常保守,二胡音乐作品的思想性不高。同时,这类缺陷也得到了专业性作曲家的弥补。他们因为有系统的西方音乐知识功底,敢于大胆突破与借用西方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因此探索出了一种能完美融合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中国民族音乐乐曲创作结构。

(三)西方音乐的现代性与二胡的民族性融合与新突破

这一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二胡的专业性创作道路上,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西方音乐文化大量涌入,二胡作曲家们也意识到了中西方音乐思维上的差异性,中国的传统音乐思维重灵感、讲直觉,力图实现“天人合一”[2],西方的现代音乐思维是三段式的辩证思维模式。中国的民族音乐创作,若只是对西方音乐的现代性简单模仿或嫁接,将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并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当代的二胡音乐创作为了生存与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它明确发展根基必须“植根于民族性上,不能被西方音乐中的现代性取代”[3]。这一时期的二胡作曲家们,开始深度学习现代西方音乐界的各类创作技法,并进一步打牢自身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根基,使作品兼具传统民乐艺术的血统和时代个性。此外,一批青年二胡作曲家的创作更主观了,更加敢于挥扬个性,如一批新潮音乐作曲家们,其音乐创作中的主体意识更强了。

新潮音乐在当代二胡创作中的表现,主要是指它将西方现代音乐中,一些新的创作技法和一些新颖的音乐观念,融合到我国二胡音乐创作实践中的一种音乐潮流。这一批音乐人在将二胡创作中的民族性进行了消化、吸收后的重塑,并将西方现代音乐中一些音乐理念和演奏技法融入了二胡创作中。这在二胡音乐领域,是一种非常大胆,也非常有益的尝试。当然,任何有个性的音乐创作也无法摆脱社会时代的烙印,民族性是无法轻易消除的。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二胡创作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是时代的大趋势。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同化性与包容性极强的国家,中国的文化中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的各类文化因素。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间性的特征即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4],这一趋势也体现在了当代二胡音乐的创作中。

这种音乐趋势是指运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作曲手法,将民族传统音乐创作中调式和调性上的完整性与鲜明性做一种突破,使二胡的音乐语言风格更加地奇特、诡异,能呈现给听众一种绚丽斑斓的音乐色彩感。这种艺术风格的二胡曲有《卧虎藏龙》、《双阙》、《火祭》(谭盾创作),《听琴》(赵晓生创作)、《梦四则》(何训田创作)、《二胡协奏曲》(服部公一创作)等。[5]

其中《第一二胡协奏曲》(关乃中创作),是这一类作品中的佼佼者,此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于1990年获得“国际新音乐作曲比赛”的最高荣誉奖。这首二胡作品有着鲜明的主题,优美的旋律,清晰的调式,其中有典型的传统民族音乐曲式的框架,但细看就能发现它运用了大量现代性的音乐演奏技法:如大量采用了节奏的不规则变化、转调手法和调性的游离等。这一首二胡作品中三个乐章的情节波动很大,它创新地将中国传统音乐素材与其它风格的音乐相结合,是现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杰作之一。[6,7]

大家评价它,将民间戏曲中最有民族性的特色点,融合于现代音乐作曲技法中,拓展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也使作品呈现出深刻的哲理内涵,流露出一种中华民族的神韵。此外,关乃中没有选用传统一般的命名法,如给作品一个固定的主题名,他直接用直白的“第一二胡协奏曲”命名。这种命名风格,是作者充分尊重听者的主观性,强调听众要以自己的文化体验来感受并理解乐曲意境的体现。

纵观我国近代二胡艺术的发展,我们发现它能在短短一百年间实现质的飞跃,登上了大雅之堂,得益于它植根于民族性又能紧随时代变迁调整自己。我们要研究中国的民族乐器发展史,一是要深入到古代的历史中了解它的深度,其二要从各种理论、乐器、曲调中横向寻找共同点了解它的广度。二胡艺术的创作,也是如此。

所谓民族性即是对传统民族曲调、演奏技法等精华的传承。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总有一些现代的、创新的东西值得被广泛传播,当代二胡创作的现代性就是要吸纳当代音乐中,一些符合时代潮流,有鲜活的生命气息的进步音乐因素。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当代二胡创作才能既不迷失自我,又能葆有传统民族音乐的青春活力。[8]

综上所述,虽说二胡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一直处于不断地碰撞与融合中,但调和二者并非不可能。我国近代二胡自发展之初,就有一批兼具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佳作,它们是老一辈二胡艺术家留下的宝贵音乐财富。我们意识到当代二胡音乐在与现代音乐的碰撞、交融、发展过程中,惟有走植根传统,中西结合的道路,才能既不迷失自己的民族性,又能有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现代性,永葆二胡音乐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2] 汪静静.当代二胡作品创作微探——要民族性还是要现代性[J]. 黄梅戏艺术,2014,(1).

[3] 杨燕迪. 音乐的“现代性”转型——“现代性”在20世纪前期中西音乐文化中的体现及其反思[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1).

[4] 南鸿雁.现代性与中国传统音乐的隐喻[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6).

[5]黄宗权.多言书写与风格立言:二胡之美的当代呈现[J].人民音乐,2013,(2).

[6]孙永健. 试论刘文金先生的二胡音乐创作[J].音乐大观,2012,(5).

[7]吴红非.主题动机发展及结构力对韵的影响——浅析刘文金二胡作品《秋韵》[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8]汝艺.王建民二胡狂想曲创作与演奏分析——兼谈当代二胡演奏技术的创新发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J632

收稿日期:2015-10-27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1-0143-03

猜你喜欢
民族性现代性冲突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乐府新声(2022年3期)2022-11-21 08:39:28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环球时报(2022-04-16)2022-04-16 14:38:15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中国博物馆(2018年4期)2018-02-16 07:36:58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0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中国火炬(2012年3期)2012-07-25 10:34:06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