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华,张 煜
(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
冯华,张煜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党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的问题。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时代提出的紧迫课题,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思政课;主渠道;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党性,顾名思义,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党员主动自觉地用其来教育、约束、规范、监督、警醒自己的有力思想武器。党性修养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发展、建设和改革攻坚各个具体历史时期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我党特别强调党员的阶级性、思想性、纪律性、组织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等综合素质,并把这些特性看作是党性的集中表现。1995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向中央机关部委、局司级领导干部讲话中就指出: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呢?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这个党的党性以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为基础,是工人阶级阶级性和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但是,作为本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又不仅仅反映工人阶级的一般特性,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使党成为能够代表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历史不断进步的领导核心力量。”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时代提出的紧迫课题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发生着广泛而剧烈的变革和调整。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稳健前行,科学、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格局所呈现出的新秩序,政治力量斡旋、对比与较量所展露的新态势,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汇、碰撞与交锋所呈现的新特点,致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更,社会结构、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是各种新思想的集散地和传播地,是各种新观点的发源地,正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在此进程中,“异质、开放、无政府的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变异,商业化、标准化、通俗化的大众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偏移,物欲泛滥、个性张扬、追求世俗的消费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理性危机。”正是由于大学生参差不齐的精神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日益增强,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的新挑战进一步加剧,相应的,这对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新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党员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信仰缺失、信念迷茫的原因。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和繁重,党的十八大报告准确聚焦、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问题,并以思想理论建设、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为抓手,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离不开高等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高校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保证。”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以强化党性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为重点,提升和改进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的党性修养。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点内容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就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党的理论武装是党的建设的一条根本经验。“只有以先进理论武装的党,才可能是先进的党;唯有以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才会有真正的党性,方可发挥进步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党的行列。”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环节,落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方面的重要作用,需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思政课堂上,大力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这既是高校思政课的首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引导大学生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为完成党的各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课上组织大学生认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理论,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性。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要引导大学生抓紧最宝贵的时间孜孜不倦地探索和掌握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用心研究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着力破除一切束缚自身发展的观念和障碍,持续寻找促进个人进步的新举措,努力取得终身高效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做到学以立身、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涵情、学以致用、学以创业。
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识大体、顾大局,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号令指示,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思想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增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顽强奋斗、矢志不渝的自觉性;强化以反分裂斗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站稳政治立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做到头脑清醒、认识不含糊,旗帜鲜明、态度不暧昧,立场坚定、行动不动摇。
引导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使大学生队伍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引导大学生党员保持健康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充电、消化知识,多调查研究、多系统思考总结和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低俗、粗俗、庸俗、媚俗的东西,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戒骄、戒懒、戒奢,真干实干苦干。正面教育广大大学生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律己,胸襟坦荡、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高大全”。引导大学生党员经常扪心自问,做到自重、自省、自醒、自警、自励,牢牢抓住和用好大有可为的青年黄金发展期,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聚精会神搞学习,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把与学业相关的事情办得更好,不辜负师长的重托和期盼。
第二,在思政课堂上,培养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培养党员的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党员重视学习和遵守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等规章制度。责任重于泰山。党员的责任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具有较坚定和强大的党性,能否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标志,也是是否能够行使党员权利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社团工作、学业就业的压力比较大,部分大学生党员磨炼党性意志的主动性比较差;由于缺乏艰苦环境的经历和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锻炼,部分大学生党员不愿履行党员职责、发挥党员作用,其根源在于他们的党员意识比较薄弱,将自己和普通群众同等要求。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党员主体意识的最终体现,来自于党员对党组织的充分认可和高度信赖。而且,这种责任意识必须表现为自觉自愿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是迫于外部压力而徒有虚表的敷衍行为。
部分大学生党员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候所怀有的动机不纯,把入党作为获取学生干部身份和提升个人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或争得奖学金、保研指标的途径,在尚未入党前积极表现,在入党后就认为进了保险箱,创先争优的动力减弱,随波逐流,不再严格要求自己,与入党前的表现大相径庭。这些个案虽然只占到全体大学生党员的一小部分,但他们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师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了党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毛泽东曾说过,一些同志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由于他们头脑中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因而还不能算是真正入党。“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就是要通过党内思想政治教育,让这部分大学生党员转变思想观念,实现思想上的真正入党。
第三,在思政课堂上,用先进模范事迹教育广大大学生党员。发挥主流舆论导向的引导作用,在大学生党员及群众中加强对先进模范事迹的宣传。在党发展的历史上,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像刘胡兰那样为了党的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进党员;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像孔繁森那样默默奉献的先进党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有像林秀贞那样在农村默默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党员。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员的先进性是有不同表现的,因而,要不断发掘些人物和事迹来教育广大大学生党员,让他们在优秀表率的感召、鼓舞下勇于担当时代赋予青年的神圣使命。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省情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新考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顺应时代潮流,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
三、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具体措施
早在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就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文稿强调把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贯穿于大学生党员生活的自始至终,切实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最佳效果。
首先,思政课老师要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品质。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广泛采用现代化的传媒技术,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及更容易接受的新颖语言和案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党性教育融合在理论教学之中,使两者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专题性的党性教育课,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和增强党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达到掌握方法,改变行为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加强对体验式教学方法及形式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要真正抓好党性教育,确保学员党性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关键就是以课程安排为中心,建立起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党性教育师资队伍。创造条件积极邀请党性教育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拓展思政课上党性教育视野,全面提升思政课上党性教育质量。
其次,充分发挥和调动大学生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平时有人访、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的良好党内互助氛围,表彰先进、奖励优秀,激发大学生党员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内在动力,从而在全体大学生中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以榜样的先进事迹带动他人,让普通大学生对党的事业和未来充满希冀,立志将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结合党员个体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个体的需要,展开对不同的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品德修养,提高整体素质,鼓励大家在平凡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不平凡的垂范作用。
再次,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让党员有危机意识和本领恐慌,畅通党员出口,严格组织学习生活,严肃处理不守纪律的不合规范的低素质党员,对部分服务宗旨观念淡漠、党性原则丧失、理想信念动摇和在学生中造成较为不良影响的党员,依照规定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跟踪督促,建立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长效机制。
总之,不断扎实工作、改善学习是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力量源泉。大学生党员要保持谦卑,怀抱理想。不断获得新知识,适应新形势,增长新才干,提升新能力。要发扬“钉子”精神,努力挤时间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持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维,提升境界。保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作风,及时总结是非得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提出改进的新办法、新思路,努力推进自己的党性修养进入新层次、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通过在广大大学生党员中大力培育先进的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而在全体大学生中造就创先争优、健康向上、生机勃勃的正能量,进而引领全社会的良好风气。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1
收稿日期:2015-10-28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1-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