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6-03-07 09:20刘振中凌敏杰李春光南华大学学生工作部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华大学核资源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大学生

刘振中凌敏杰李春光(.南华大学 学生工作部;.南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华大学 核资源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00)



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刘振中1凌敏杰2李春光3
(1.南华大学 学生工作部;2.南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3.南华大学 核资源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中国梦”的提出,完善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以“中国梦”为引领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鼓励大学生自觉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不断激励大学生坚持刻苦学习、锤炼品格、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坚定信念,主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文章分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概括以“中国梦”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重要阐述。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内涵的“中国梦”是全体奋发图强的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是中国近代以来最能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伟大梦想。“中国梦”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追求,而青年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应自觉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实干兴邦为核心的务实品格和以攻坚克难为核心的精神意志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价值观,才能保持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意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理想信念是人生自身价值、人生意义的集中体现,以“中国梦”为引领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鼓励大学生自觉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不断激励大学生坚持刻苦学习、锤炼品格、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坚定信念,作为实践“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主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中国梦”的提出,指引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青春梦想,完善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启迪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萌发和形成。因而,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关系到民族复兴、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一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主流是健康向上,他们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密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自我意识强烈、急切期盼成功成才,青春年少的他们正处于理想信念转型的关键时期。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许多西方的文化思潮在大学校园较为活跃,对他们形成了思想上的干扰。他们的观念受到一些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具体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理想信念动摇。不少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状况不容乐观,他们从小就形成的价值观和坚守的信念容易动摇,并不坚定,再加上他们成长过程中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生活经历不并不丰富,思想上单纯单一,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鱼龙混杂的文化思潮时,他们往往容易丧失辨别能力,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们在面对多元的社会文化思潮时,往往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强的好奇心,但却又缺乏探究问题辨别问题的经验和智慧,虽然活力四射充满激情但缺乏恒心难以坚持。在家庭“温室”和校园“象牙塔”里成长的他们,自身的优越感很强但遇到的困难挫折较少,因而在现代社会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当他们应对各种竞争和挑战时,他们由于自身信念不坚定,对社会事务的辨识判断能力不足,在多元的社会文化思潮中容易迷失,不能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

2.注重个人价值,忽视社会理想。在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追求社会理想方面,许多大学生都能认识到社会理想的实现能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十分注重自身条件的提高和知识技能的积累,但却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升华对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在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急于成功,片面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甚至极少数人牺牲社会利益、触犯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最求片面的个人价值,忽视了应坚守的社会理想,社会公德淡漠,甚至会对社会构成危害。

3.追求物质享受,放弃社会责任。当前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意识的实现,在对待新旧事物的理解上,更加坚持自身的见解和看法,随着现在家庭经济水平普遍提高,家长过分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使学生在溺爱中长大,在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中受到影响,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缺乏及时的纠正和正确的引导,导致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缺乏。他们重视在物质上的体验和享受,痴迷现实物质利益的追求,精神生活空虚,追捧“高富帅”、“白富美”般的物质生活,并将其作为评判人生价值是否实现的唯一标准。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成为不少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现实中他们放弃社会责任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迷茫、信念模糊等一系列问题。

二 以“中国梦”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1.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被民族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一系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是民族文化最根本、最集中的表现。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巨变逐渐沉淀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高尚的精神品质必须要坚决的弘扬,这些精神品质都是大学生在树立和实践自己理想信念过程中的坚强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围绕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其中内涵,找准当前大学生在民族精神缺乏的内容,例如爱国主义、自强不息、集体主义等等,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在内容设计方面要注意民族精神与历史的联系,民族精神与现实实际的联系,民族精神对未来的作用,围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2.加强大学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是社会进步发展方向的风向标,引领社会时代进步的潮流,是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的综合展现。十六大报告将时代精神归纳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挖掘和拓展时代精神的内涵,不断强化当前社会最需要大学生具备的时代精神,例如;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等,从这些内容入手,让大学生清楚的知道当前社会、国家在哪方面最需要他们的贡献,这个时代在哪方面最需要他们努力奋斗,从而让大学生找到适应时代要求的奋斗目标。

3.加强大学生以实干兴邦为核心的务实品格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铿锵有力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加强大学生以实干兴邦为核心的务实品格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的品质。要引导大学生对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出现的问题及时深入的关注和思考,探究解决方法,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然而大学生务实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时间潜移默化的沉淀过程,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引导大学生以刻苦钻研、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鼓励和引导他们了解学校的创业政策、积极创业,以实干兴邦为核心的务实品格才能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生根发芽。

4.加强大学生以攻坚克难为核心的精神意志教育。攻坚克难,是人类在日常发展生活中运用自身的勇气和智慧,克服和解决遇到的困难的一种行为。可以说以攻坚克难为核心的精神意志,是人们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发展和形成的,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的基本素质。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思想较为纠结,因为此前他们刚刚激励过艰苦苦读的高中生涯,高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安心读书,往往错误告诉学生,大学生活非常是非常轻松愉悦的,在大学没有过重的学业压力,考试随便应付一下就能通过等错误观念,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使,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在熟悉环境之后就迅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或轻言放弃,无心应对。因此,以攻坚克难为核心的精神意志教育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在大学生进入校园初期,要让他们对大学使命和专业情况有所了解,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并做好大学时期的人生规划,培养他们的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攻坚克难的精神。

5.加强大学生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具体的规范与参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具体的表现,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诱惑太多,大学生又正处于缺乏社会经验、辨别力差、辩证思维较弱的时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道德精神急需加强。由此看来,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是符合大学生理想信念塑造规律的。由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内容规范性比较强,容易产生直接批判性的教育,大学生不易接受甚至形成反感情绪。所以,教育内容要生活化,将“八荣八耻”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大家从生活中能感受到“八荣八耻”的含义。以形象化教育内容,让大学生能一眼就记住所倡导的这些道德精神,不能让像规章制度一样条条框框不易接受。

三 拓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1.以“中国梦”挖掘课堂教学的深度。当前,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是我们国家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方式。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紧紧围绕深入学习“中国梦”的主题,以“中国梦”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激发他们不断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把“中国梦”化作成长成才的动力和行动。应在课堂教学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在主流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中国梦”教育章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包含着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中国梦”理论,了解“中国梦”、“欧洲梦”、“美国梦”,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变思想的指南为行动的方向,真正实现学生群体思想与行动的有机互动。以“中国梦”挖掘课堂教学的深度,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践行“中国梦”。

2.以“中国梦”拓展网络教育的维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给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便捷的机会和条件。网络的移动性与便捷性,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应围绕“中国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拓展网络教育的维度。要构筑网络新阵营,建立“中国梦”专题教育网站,开设大学2生感兴趣的栏目,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借助网络这一新阵营,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的有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并吸收和反馈活动成果,进行认真的总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应拓宽网络新渠道,在加强校园主流网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以及微电影等来学习和讨论“中国梦”,加强交流,充分发挥如BBS论坛、社交网络、校园贴吧,这类平台的作用,使得“中国梦”教育能够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真正的结合起来,以“中国梦”拓展网络教育的维度。

3.以“中国梦”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独特的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可以辐射到校园的各个地方,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师生的言行举止。作为校殊文化形态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新型校园文化活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内容,要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还要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导向机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中国梦”巧妙地植入到校园文化生活当中,掀起“中国梦”校园文化热潮,以“中国梦”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学习十八大,共话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邀请专家学者并结合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研究,深入理解“中国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修养素质,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新型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凝聚具有校园特色、时代特点、甘于奉献、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凝聚每一位师生的创造才能,调动和激发每一位师生的内在动力。

4.以“中国梦”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社会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课堂,也是他们毕业后的最终归属,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社会实践,是在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对其正确引导的重要环节。俗话说,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行为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直接体验,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共同参与和角色转换,以实践活动真正触动大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例如可以开展“中国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全体大学生形象、直观的体验到革命先烈实现梦想的艰辛、感受失败、感受成功,从而受鼓舞、受启发、受教育,积极实行自己的理想信念。结合“中国梦”时代主题,创新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暑期志愿活动,开展以践行“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普及“中国梦”知识,了解基层民众对“中国梦”的认识,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丰富学识和了解社会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引领社会新风尚。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以“中国梦”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就需要引导大学生将自己梦想的实现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去,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理想去追寻梦想、实现梦想。

参考文献:

[1]陈立民.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现“中国梦”[J].思想教育研究,2013,(8).

[2]史晓佳,陈松青.论“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

[3]徐美英,郭亮.以“中国梦”为契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3).

[4]任晓驷.中国梦:谁的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

[5]公茂虹.读懂“中国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校:张京华)

作者简介:刘振中(1980-),男,南华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凌敏杰(1986-),男,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硕士。李春光(1983-),女,南华大学核资源工程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3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Z13009)。

收稿日期:2015-12-29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3-0073-03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