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才晓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齐才晓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肌酶和每搏输出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可取得较高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
心肌炎属于心肌的弥漫性病变,临床特征为:心肌病变及坏死、炎症细胞侵入,主要有病毒感染,感染性心肌炎主要包括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病毒以及真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较为常见,若治疗及时均可痊愈,若不及时则可发展成心肌病变,出现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电图异常、心功能衰退等症状。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并具体分析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40岁,平均年龄(26.7±4.6)岁,病程2 d~6个月,平均病程(3.5±0.6)个月;急性期25例,慢性期18例,迁延期12例。治疗组患者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4~41岁,平均年龄(27.7±4.8)岁,病程5 d~6个月,平均病程(3.6±0.8)个月;急性期24例,慢性期17例,迁延期14例。纳入标准:患者病情发作时,呼气时间延长、且可听到哮鸣音;反复发作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氨基酸的食物,并进行抗病毒治疗。给予患者1.2 g巴韦林加入250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保护心肌治疗,给予维生素C 4.1 g、12ml的10%氯化钾以及2支能量合成剂,加入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辅酶Q10(12mg,3次/d)和肌酐片(0.3 g,3次/d)。进行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治疗,纠正心功能不全、平衡水电解质以及缓解心律失常的作用。
1.2.2 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口服抗毒益气汤,主要成分为:黄芩11 g、党参28 g、银花25 g、炙甘草5 g、紫地丁28 g、连翘16 g、蒲公英28 g、蚤休15 g、大青叶16 g、板兰根28 g、沙参28 g、黄芪15 g、丹参16 g、麦冬12 g、红花12 g,用水进行煎服,服用1剂/d[1]。两组患者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效果的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西医的诊断标准进行判定。治愈:头晕、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及呼吸困难症状全部消失,心力衰竭症状得到纠正、心率恢复正常,呼吸中的杂音消失;好转:头晕、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及呼吸困难症状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未消失,呼吸杂音减轻,心力衰竭症状得到缓解,心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且有加重情况,心电图未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的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肌酶和每搏输出量进行判定[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肌酶和每搏输出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心输出量(L/min) 射血分数(%) 心肌酶(U/L) 每搏输出量(ml)治疗组 55 治疗前 4.5±0.6b 56.3±5.6b 36.1±7.2b 60.3±6.9b治疗后 6.9±1.0a 71.3±9.6a 11.3±5.4a 80.1±5.7a对照组 55 治疗前 4.6±0.4 55.4±6.1 36.5±7.3 59.4±6.8治疗后 5.3±0.9 63.2±8.8 25.2±5.8 68.2±5.9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弥漫性病变,主要病毒为:流感病毒、埃可病毒以及柯萨奇病毒[3]。若采用单纯的西药进行治疗,不仅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还可加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若结合中药治疗,不仅可以起到杀灭病毒、保护心肌细胞的效果,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力,促进抵御病毒的能力。病毒性心肌炎在中医里属于水肿、心悸、胸痹的范畴,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心脉淤阻等。应通过养气养阴、清热解毒来消除,而中药蒲公英、连翘、大青叶、紫地丁等均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沙参、党参、红花、麦冬等则具有活血化瘀、养气血的功效[4]。有关药理研究表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有抑制病毒的作用,而党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强心的功效,可有效调节心肌代谢和心功能。红花、丹参具有扩展冠脉、改善血循环、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肌炎的改善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药物合用研制成抗毒益气汤,可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心肌炎的效果,对细胞的修复和代谢起到促进作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刘胜贤.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02-1303.
[2]刘廷贵.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6):934-935.
[3]陈喜艳.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4(4):116-117.
[4]王大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评价.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49-1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129
2016-04-07]
471500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天晴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