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心城市、非教育系统直属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
——基于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考察与思索

2016-03-06 11:52
关键词:冶金学院院校

施 欣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非中心城市、非教育系统直属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
——基于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考察与思索

施 欣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两非”的尴尬处境与制约现状,是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强势发展与未来规划的一大劣势或不利因素。有鉴于此,“两非”语境下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该而且必须做到:在“小”城市做着“大”事情,在“小”区域做着“大”文章,不看位置看“能耐”,不看牌子看“货色”,不看出身看“实力”,苦练内功,提高内力,最终创出一条内涵式、闯出一条跨越式“特出”的发展模式和“非常态”、“超常规”的螺旋的晋升道路。

“两非”;冶金学院;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129

所谓“两非”,指的是非中心城市、非教育系统直属,亦即两个方面的表现:在地理位置上,非中心区域;在隶属关系上,非教育主管部门直属。中心,与四周、周围、外围、郊外、偏远相对,本意是与四周距离相等或相近的圆心位置,引申为中央、核心、重要、主要等意思。那么,“非中心”,即是“去中心化”,它在“中心与边缘”两极模块中或历史、或天然、或被动地处于边缘地带、尴尬处境。实质上,“中心话语虽然具有异常强大的同质力量,一切‘边缘’都受到它的强烈辐射和渗透,但同时‘边缘’也以自身独特的内在功能对‘中心’进行着反射,影响着‘中心’的结构和功能”[1]。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或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活动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多种综合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中城市,它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内聚力、带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比如我国的“北上广”地区、“天南海北”大都市。在日趋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中心城市无疑具有引领性、决定性的地位,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2]。一般来说,中心城市往往也是教育科技城市(指的是科技发达、教育昌明、理念先进、人才集中以及具有强大科技教育功能的大中城市或城市群、带)、教育科技城市大多数也是中心城市——这是因为“它们自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条件好、商品流通集散市场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才聚集效应明显。”[3]由此可见,中心城市大多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等汇集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也是高校林立、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域。反过来看,所谓“非中心城市”则与中心城市恰恰相反,它们并不具备或较少地具备上述条件或优势,在人才、资源、区位、交通、资金等诸多方面受到制约或限囿。

一、“两非”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坐落在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的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加上处于城乡结合部,更是处于非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区的不利现状,导致招生就业、扩量增容等方面受限及学院整体发展形势较为严峻。作为教学、培训、实习、考研的主阵地——冶金学院的新钢校区,虽地处市区,但现有教学规模、建筑面积、师生人数等与高职院校地位不相匹配,教室、操场、图书馆、校舍等等均过于狭(窄)小,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而且,四周环境嘈杂紊乱,流动人口较多,不利于学生求学和教师教学。总的来说,由于地理环境、地貌地形的制约,导致交通区位成为冶金学院发展一大“硬伤”。

(二)当地政策扶持相对有限

新余是江西省经济较强的工业城市,是江西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市。该市人口仅仅110余万,城区面积也仅有50平方公里左右,可就是在这样狭小的地域里,却分布着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0多所(其中民办职校在校学生总数6~7万人)。该市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中职与普高招生比例达到65∶35,成就了新余全省乃至全国著名教育大市的地位,其教育规模之大、层次之全、院校之多,被誉为“新余现象”,一度成为教育界传奇。一直以来,新余市坚持把民办职业教育列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民办职业教育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政策倾斜、经济扶持及项目建设的力度。

但是,“新余现象”对于公办院校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民进国退”的现象导致公办院校急遽萎缩,被逼进狭仄的发展空间而徐图生存。冶金学院并没有因“新余现象”而获得较好的资源优势。恰恰相反,新余的民办教育将大量生源、项目、资金吸引过去,反倒成为冶金学院的不利因素——近三年的招生数量减少便是明证。2015年该院计划招收1 500名高职生,但实际上未能完成。比对同城的江西渝州科技学院,2015年招生数量6 000余人,可谓是一个较大的冲击。与同处赣西的宜春市(现辖7个县、区、代管3市)的同类高职院校——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相比较,该校2015年招生6 000人以上,本地生源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不难看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本市高职高专的扶持力度是比较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政校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实。事实上,院校所在地(驻地)政府及其部门对于学校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某些特殊情势下强有力的扶助效验是立竿见影的。政府在招生就业、校企合作、挂职交流、科研论文、人才引进、经费划拨等方面的扶持作用相当大。

(三)行政教育经费相对不足

教育事业,是一个地区最根本、最长期和最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也是一所城市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发动机”、人才储备用之不竭的“原动力”。保障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便是投入充裕的教育财力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经费是高校能否生存下去、健康发展的重点。市场经济时代,高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深圳大学便是成功的范例。该校1983年建设,1984年招生,被誉为“深圳速度”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典型缩影,并且深圳大学在短短的20余年时间于2006年就已经拥有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不能不说是“大手笔”的跨越式发展。该校“借鉴和利用先进的经验和优秀的成果,打破高校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步骤,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了一条奇崛的特色跃进道路。”[4]资金充裕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财大”才能吸引和招徕人才,积聚和放大声誉。

人才引进的招兵买马、新区投入的校园建设、课题项目的落地兑现,均是人、财、物的大量持续投入与综合各项实力的比拼。所以说,高校要想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最重要的是经费投入与保障。市场经济时代,教育越来越与市场结合,资金(经费)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已是第一位的发展要素。资金到位充裕,则能筑巢引凤、人才济济;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办事;能全力以赴求跨越、求突破、求领先。反之,则事与愿违、处处受限。这样一来,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或曰“马太效应”——越是资金雄厚发展环境越好,越是环境良好发展势头越强,越是发展势头强劲资金越多。反之,资金不足或严重缺乏的高职院校,极为可能造成发展缓慢乃至萎缩不振的局面。

(四)非教育或行政部门直属(管理)的缺陷

冶金学院属于江西省直事业单位,隶属于江西省建材集团,教育与行政经费(含基建、工资等支出)由省财政全额划拨,这既保证了学院的正常运转、又使教职员工安心教学。但是,从纵向来看,学院与省直其他部门的关系并不十分凸显;从横向来看,与新余市本地经济、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关系同样不是很显著(如较少参与所在市的各项业务,如竞赛、讲座、科研、演出等)。由于隶属关系的缘故,使得该校在获取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或重点扶持方面,力度相对有限。

纵向来看,江西省建材集团是由原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局转制成立,省政府授权、省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原来的行政职能转为企业化管理,丧失了行政主体地位。行政权力被剥离了,企业化趋向明显,在“罩住”、卵翼和带动冶金学院这样的“小弟”上,“大哥”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集团公司主要管理企业经营活动,对于教育恐怕不一定十分内行。换言之,集团在熟悉教育发展形势及背景、了澈高职高专发展规律、职业高校发展目标等政策方针、专业知识或许有所欠缺、难以专业。显而易见,与省文化厅(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省新闻出版局(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省交通厅(江西交通职业学院)、省国土厅(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省商务厅(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直属的高职院校相比,无疑在资金、区位、业务、师资、人才等方面处于劣势,存在一定的差距。

横向来看,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属,位于天津北辰区)、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本钢集团,位于辽宁本溪市)、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隶属马钢集团,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山东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位于山东济南市)、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隶属金川集团,位于甘肃会昌市)等冶金类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具有处于非中心城市、依托钢铁行业、冶金特色突出、就业率高、岗位专业性强等优势或特点。不难看出,冶金学院要扬长避短,即优势要重点突出、劣势要适当消除。

此外,江西建材集团公司下属学校9个,其中位于省会南昌的8所、属于大专层次的4所,冶金学院是唯一不在省会城市的直属学校,必须在9所兄弟院校中获得集团的青睐与钟爱。也就是说,在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信息沟通、招生就业、业务指导等方面争取“婆婆”更多的优惠与更大的倾斜,以便推动学校的发展和加快软硬件条件的改善。

二、“两非”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的策略

“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也即“超常规”发展。“2l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将高等学校从社会的边缘推向社会的中心”[5],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嬗演形势的必然。要想得到跨越式、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有正确的了解和分析、对过去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以及对现实发展状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并且走一条超常规的、非一般的、弯道加速的奇崛道路。亦即:在发展过程中寻求突破,在上升的进程上寻求迸发,而不能按部就班,更不能等闲视之。

(一)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冶院领导班子从江西“在中部率先崛起”的战略高度和打造西部教育高地的历史使命出发,对于建设一所什么样的高职学院和怎样建设这所高职学院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总结30余年的办学经验中谋划未来,在解放思想中凝聚人心,在明确目标中统一行动。同样的,在认真研究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以冶金特色适应教育和市场需要——从“冶金”这个巨大的特色中找到属于且适合自己发展提高的新起点、新标杆。通过干部培训班、研讨会、组织教职工大讨论等形式,使走特色发展之路深入人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学院主要领导积极作为,敢于跑项目、跑指标、跑政策、跑配套资金、跑人才支撑,积极向主管部门要计划、申资金、等批文。

(二)激发全校教职员工的潜能

很多事情,“单枪匹马很难完成,必须众人团结起来,精诚合作才行”[6],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自信心与自强力,是摆在冶金这类高职院校面前的头等大事。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人人都明白一个看似简单却行之不易的道理:学校的事业是每个人的事业,学校的兴衰荣辱与每个冶院人都息息相关。据观察,全体教职员工都能“以校为家”,认真作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爱岗敬业。冶院广大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工作积极负责,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础。俗语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冶院人众志成城的力量无坚不摧、势不可挡,没有什么艰难险阻能阻挡一颗颗奋发有为、惕励自省的“心”。在办学条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办学经费不是十分充裕的条件下,冶院人负重自强、艰苦奋斗,努力办一所社会满意、人民满意的高校,这种办教育的气概、敬业精神、办学理念的到位,着实令人感佩。

(三)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非中心城市”高职高专的发展,它们所面临的共通的、普遍的问题,单单依靠它们自身的实力,是不能够得到彻底有效解决的。这就要求省、市有关部门对地处偏远地区、非教育厅属高校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与资金保障。与此同时,学院要主动跑项目、要指标、求进步,积极向教育部、集团公司、教育厅、财政厅等重点部门靠拢,主动融入新余市和江西省区域经济的大格局中去,争取中央财政、省建公司财政及其他有关部门在经费投入、教师待遇、招生扶持、科研经费、学生补助上给冶金学院这样的非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区高校以适当倾斜和特别关照。此外,还可以与省内实力较强的本科高校“结对”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吸纳人才,以期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保障是非常有利的。

(四)大力弘扬“冶院精神”

精神看起来是“务虚”的,但精神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冶金学院一定要善于研究自己,只有善于研究自己,对院情足够重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及时把机遇转化为发展现实。也就是说,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又要不妄自菲薄、不思进取、畏葸不前。校区不处于市区,当然是一大办学的劣势,但换个角度也要看到优势——师生受干扰少,学习环境更好,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成本较低、易于扩大规模,发展后劲更足等等。我党在井冈山、延安的时候,都能做到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开创事业。我国的西南联大、延安公学等学校,都是地处山区、乡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办成功的闻名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是我们办学可资借鉴的“传家宝”。近年来,冶金学院初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靠的就是迎难而上的艰苦创业,靠的就是披荆斩棘、励精图治的冶院精神。毛主席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同样的道理,一所学校也是要有而且必须有点精神的:敢于逢敌亮剑,敢于逆势而上。发挥冶院的创业精神,要讲艰苦奋斗,要讲以勤补拙,要讲不等、不靠、不要,要比别人多动脑筋、多付出、多做事,才能弥补差距。

(五)狠抓“高职教区”建设

为组合、优化和规整全省冶金教育资源和力量,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09年高瞻远瞩地将原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和新余钢铁职工大学进行实质性合并,成立了新的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填补了该省冶金职业技术教育大专层次的空白,构筑了在更高层次上培养高素质冶金技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平台。在两校合并的基础上,冶金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冶院已经初步实现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跨越式发展:在校生规模达12 000余人,教育经费连年成倍增加,校园面积由600余亩增加到1 000余亩,建筑面积由40万平方米发展到90万平方米。为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借两校合并的大好“东风”,冶院投资1.7亿余元建设现代化的“高教区”项目获批并开工,该项目占地272.83亩,总建筑面积114 895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5 000名高职生,极大地增强了该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这一举措,是冶金学院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大手笔”,体现出党委行政一定要突破长期以来因办学空间狭窄影响办学质量的巨大瓶颈,以及把学校办成一所名副其实的省属重点高职院校的决心。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冶金人才的摇篮和航母”的称号,对得起“江西蓝领人才的培训基地”的徽号,为国家尤其是冶金、钢铁行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三、小结

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一时没有“地利”,我们还可以占据天时、人和,三分天下有其二,何尝干事创业不成?天时,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大环境。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7]根据《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1—2020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迎来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向德国等技术人才、制造业大国看齐。可以这么说,“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怎么描绘都不过分;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温家宝语);人和,是指冶院自身的班子建设、师资建设等稳步提高、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一心一意谋发展、和衷共济图大业的浓厚氛围。

从全国范围来看,“从事知识创新和高科技研究开发的人才以及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同样受到重视,发展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重点。”[8]

大学的发展不是一两所学校、一两个区域的发展,应该是整体的进步、全局的提质,营造全国“一盘棋”的良好局势。如果说非中心城市的“滞后”高校都发展得比较好了,那就是对全国高校发展的极大提高和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我国高等教育才能实现均衡、和谐的目标。

综观教育发展的未来规划,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高专院校正处于一个蓬勃向上的发展期,前景可谓广阔,远景令人振奋。设若,“两非”院校能够坦然面对、沉潜筹谋非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区的不利区位现状,以“笨鸟先飞早入林”的姿态、以“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的心态、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状态来纵身一跨、放手一搏,必定能以独具一格的方式迎头“赶超”,必将早日实现真正的跨越式、跃升式发展。

[1] 宋革新.当代中国大众文本价值考:兼从商业杂志变迁管窥文化产业前途[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92.

[2] 邹建锋,唐武峰.中国时尚力:解密海宁中国皮革城[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123.

[3] 胡申生.社区词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9.

[4] 李建勋.湖北跨越式发展的资源环境政策法规创新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26.

[5] 刘献君.大学之道:刘献君教育论丛(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90.

[6] 章岩.胡雪岩:红顶商人的16堂人生成功课[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172.

[7] 冯之浚.软科学纲要(增订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07.

[8] 温景文.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322.

(编辑:杨建肖)

2016-07-31

施 欣(1984-),男,江西宜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史。

G647

A

1008-6927(2016)05-0016-04

猜你喜欢
冶金学院院校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冶金动态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